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82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两根升抬杆、设置在升抬杆上方的进料杆、以及若干依次排列的压合头,压合头背离升抬杆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杆,压合头通过连接杆穿设于进料杆上;进料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滑槽,压合头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穿设固定在进料杆上;套筒的外圆周表面连接有两根互成角度的刚性杆,两个套筒之间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刚性杆铰接,并在两个套筒之间形成菱形的伸缩架;压合头上设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穿设进料杆;升抬杆受驱动沿竖直方向升降,进料杆受驱动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往返运动;通过设置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实现了导料的自动化,减少导料过程对加工质量造成的干扰,提高加工效率。

Multi-station automatic material guid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送料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加工机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加工场合中,藉以能依照使用者需求将预定的工件制成所需的型态。现有一种轴承支撑架4,如图1所示,包括轴承41、与轴承41上端相卡接的保护壳42,以及与轴承41底部相卡接的底壳43,所述保护壳42的两侧设有两片水平侧板44,所述保护壳42的两侧均设有弹性圈45和铆接钉46。现有的导料结构一般是在工作台经传送带将轴承支撑架传送至传送带末端之后,再通过人工进行导料,人工导料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导料效率较低,且由于导料后需要对原料进行后续加工,因而在进行后续加工时对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问题;2.在进行后续加工时,由于人工导料的随意性,原料间距的精确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对后续加工的加工质量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包括两根升抬杆、设置在升抬杆上方的进料杆、以及若干依次排列用于固定轴承支撑架的压合头,所述升抬杆分别用于支撑轴承支撑架两个侧板;所述压合头背离升抬杆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杆,所述压合头通过连接杆穿设于进料杆上;所述进料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滑槽,所述压合头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穿设固定在进料杆上;套筒的外圆周表面连接有两根互成角度的刚性杆,两个套之间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刚性杆相铰接,并在两个套筒之间形成菱形的伸缩架;所述进料杆靠近传送带的一端和背离传送带的一端的压合头上均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穿设进料杆;升抬杆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升降,进料杆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往返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调节螺母,使菱形伸缩架分别带动压合头沿滑槽滑移,待压合头均滑移到指定位置时,将套筒穿设固定在进料杆上;随后轴承支撑架通过传送带传送至传送带的末端,升抬杆受驱动装置驱动上升,并将轴承支撑架抬起,使轴承支撑架与压合头相抵触,压合头受力上升,并最终对进料杆进行抵触,从而使轴承支撑架固定在压合头和升抬杆之间,避免轴承支撑架晃动;随后升抬杆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背离传送带的方向水平移动,移动到后续加工工位后,升抬杆下降,实现对轴承支撑架的自动化搬移,方便后续加工工位对轴承支撑架作后续加工,减少导料过程对加工质量造成的干扰,提高加工效率。较佳的,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围设有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升抬杆的上升动作较快,使得压合头的冲力较大,且压合头与进料杆是刚性碰触,因而碰触过程会对压合头和进料杆产生破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在压合头上升过程中受力收缩,并当弹簧完全收缩后,会对压合头的上升进行限定,从而避免压合头与进料杆直接接触,保护了压合头和进料杆。较佳的,所述连接杆背离升抬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压合头与升抬杆之间距离的调节旋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调节旋钮,使压合头与升抬杆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导料结构进行调试。较佳的,所述压合头靠近升抬杆的一端配合轴承支撑架的顶部开设有压合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合孔与轴承支撑架的顶端相咬合,从而使压合孔压合的更加精准,使轴承支撑架更加稳定,避免晃动。较佳的,所述压合孔围设有缓冲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合头对轴承支撑架进行压合时,缓冲件能够对轴承支撑架进行缓冲保护,避免轴承支撑架在压合过程中发生弯折。较佳的,所述升抬杆的上表面配合轴承支撑架的两侧的侧板设有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抬杆上升时,轴承支撑架的侧板插入升抬杆的插槽内,从而避免轴承支撑架的侧板在上升过程中受力发生弯折。较佳的,所述进料杆上表面设有刻度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拧调节螺母时,对照刻度尺,能够对调节情况进行控制,方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升抬杆、进料杆和压合头,并通过电动推杆驱动升抬杆和进料杆动作,实现了导料的自动化,避免人工导料对加工质量造成的干扰,提高加工效率;2、通过设置菱形伸缩架,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压合头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多种加工环境;3、通过在压合头的连接杆圆周表面围设弹簧,能够对连接杆和进料杆进行保护,避免压合头和进料杆因刚性触碰而发生损坏;4、通过设置进料杆上设置插槽,从而对轴承支撑架进行保护,避免轴承支撑架的侧板发生弯折。附图说明图1为轴承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撑块结构示意图;图6为进料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压合头结构示意图;图8为压合头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工作台;11斜传送槽;2、传送带;3、导料结构;31、加工架;32、台板;33、升抬杆;331、插槽;34、进料杆;341、支撑架;342、支撑块;343、第一电动推杆;344、第二电动推杆;345、凹槽;346、滑槽;35、压合头;351、连接杆;352、弹簧;353、调节旋钮;354、压合孔;355、缓冲件;356、第一压合头;357、第二压合头;358、第三压合头;359;第四压合头;36、置放槽;37、套筒;371、刚性杆;372、调节螺母;373、螺帽;374、橡胶垫片;38、刻度尺;4、轴承支撑架;41、轴承;42、保护壳;43、底壳;44、侧板;45、弹性圈;46、铆接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包括工作台1、以及与工作台1一侧相连接的传送带2,传送带2底部设有震动电机(图中未标出),震动电机向传送带2传导震动,使传送带2产生微小的震动,从而使轴承41支撑架4341能够在传送带2上传送。其中,传送带2与工作台1中间设有斜传送槽11,从而方便轴承41支撑架4从工作台1滑到传送带2上。如图2及图4所示,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3还包括设在传送带2背离工作台1一端的导料结构3,导料结构3包括加工架31、架设在加工架31上的台板32、两根设置在台板32上用于分别支撑轴承支撑架4的两个侧板44的升抬杆33、设置在升抬杆33上方的进料杆34、以及用于固定轴承支撑架4的依次排列的压合头35,压合头35背离升抬杆33的一端设有连接杆351,压合头35通过连接杆351穿设于进料杆34上;台板32上还设有用于置放轴承支撑架4的置放槽36;进料杆34上设有若干个压合头35,从而保证后续加工步骤的同时进行,提高了加工效率。如图3及图5所示,进料杆34的两侧均连接有7字形的支撑架341,支撑架341的底端均水平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343;支撑架341的底部设有支撑块342,支撑块342的上表面开设有T字形的凹槽345,第一电动推杆343的推杆经凹槽345与支撑架341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一电动推杆343的电机部分朝向传送带2方向。如图2及图3所示,支撑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其特点是:包括两根升抬杆(33)、设置在升抬杆(33)上方的进料杆(34)、以及若干依次排列用于固定轴承支撑架(4)的压合头(35),所述升抬杆(33)分别用于支撑轴承支撑架(4)两个侧板(44);所述压合头(35)背离升抬杆(33)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杆(351),所述压合头(35)通过连接杆(351)穿设于进料杆(34)上;所述进料杆(3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滑槽(346),所述压合头(35)外部套设有套筒(37),套筒(37)穿设固定在进料杆(34)上;套筒(37)的外圆周表面连接有两根互成角度的刚性杆(371),两个套之间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刚性杆(371)相铰接,并在两个套筒(37)之间形成菱形的伸缩架;所述进料杆(34)靠近传送带(2)的一端和背离传送带(2)的一端的压合头(35)上均设有调节螺母(372),所述调节螺母(372)穿设进料杆(34);升抬杆(33)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升降,进料杆(34)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沿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往返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工位自动化导料结构,其特点是:包括两根升抬杆(33)、设置在升抬杆(33)上方的进料杆(34)、以及若干依次排列用于固定轴承支撑架(4)的压合头(35),所述升抬杆(33)分别用于支撑轴承支撑架(4)两个侧板(44);所述压合头(35)背离升抬杆(33)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杆(351),所述压合头(35)通过连接杆(351)穿设于进料杆(34)上;所述进料杆(3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滑槽(346),所述压合头(35)外部套设有套筒(37),套筒(37)穿设固定在进料杆(34)上;套筒(37)的外圆周表面连接有两根互成角度的刚性杆(371),两个套之间位于同一侧的两根刚性杆(371)相铰接,并在两个套筒(37)之间形成菱形的伸缩架;所述进料杆(34)靠近传送带(2)的一端和背离传送带(2)的一端的压合头(35)上均设有调节螺母(372),所述调节螺母(372)穿设进料杆(34);升抬杆(33)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升降,进料杆(34)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沿传送带(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天恩刘躍坚龚志中谢玖成
申请(专利权)人:昌荣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