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50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永磁吸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采用支撑装置上部设置有永磁吸盘的结构,通过永磁吸盘用机械开关驱动的结构,解决了吸盘在工作时常常会因为断电而失去磁力,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采用永磁吸盘下部四周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的结构,通过梯形凹槽的作用,解决了永磁吸盘无法有效进行固定和安装的问题。

A Radiation Powerful Permanent Magnet Su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
本技术涉及永磁吸盘
,尤其涉及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大部分生产上使用的吸盘均为电磁吸盘,虽然便于操控,但是会存在诸多弊端,电磁吸盘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果然而导致吸盘变形,而且电磁吸盘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断电的情况,则会导致吸盘瞬间失去磁力,进而造成安全隐患,并且现在的大多数吸盘均为固定式安装,对于一些表面形状为非水平的物件,则无法进行有效加工,为此,急需研究出一种强力永磁吸盘,从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采用支撑装置上部设置有永磁吸盘的结构,通过永磁吸盘用机械开关驱动的结构,解决了吸盘在工作时常常会因为断电而失去磁力,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采用永磁吸盘下部四周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的结构,通过梯形凹槽的作用,解决了永磁吸盘无法有效进行固定和安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部设置有抬升装置;抬升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部设置有永磁吸盘;永磁吸盘与支撑装置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永磁吸盘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胶条;限位胶条与永磁吸盘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永磁吸盘一侧设置有扳手;扳手与永磁吸盘之间采用卡接;永磁吸盘下部四周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永磁吸盘中间均匀设置有磁吸块。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卡轴、第二卡轴、基座和固定框;固定框内部对称布置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卡轴两端分别与电机和第一锥齿轮卡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之间采用啮合连接;电机和固定框与基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第一卡轴和第二卡轴与固定框之间采用转轴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转盘、弧形连杆、第二转盘和螺旋推杆;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五组弧形连杆;弧形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转动连接;第二转盘另一端与螺旋推杆卡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主支板、侧支板、内支板和U形肋板;主支板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侧支板;侧支板与主支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内支板两端分别与侧支板和U形肋板螺栓连接;U形肋板与螺旋推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支撑装置上部设置有永磁吸盘,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吸盘的磁力,不会受到时间限制,不会产生热量,环保安全;2、通过永磁吸盘一侧设置有扳手,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吸盘无需电源操控,避免因突然断电而使磁力消失出现工件脱落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抬升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座;2、抬升装置;3、动力装置;4、传动装置;5、支撑装置;101、永磁吸盘;102、扳手;103、梯形凹槽;104、磁吸块;301、电机;302、第一锥齿轮;303、第二锥齿轮;304、第一卡轴;305、第二卡轴;306、基座;307、固定框;401、第一转盘;402、弧形连杆;403、第二转盘;404、螺旋推杆;501、主支板;502、侧支板;503、内支板;504、U形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所示,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上部设置有抬升装置2;抬升装置2包括动力装置3、传动装置4和支撑装置5;支撑装置5上部设置有永磁吸盘101;永磁吸盘101与支撑装置5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永磁吸盘101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胶条;限位胶条与永磁吸盘1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永磁吸盘101一侧设置有扳手102;扳手102与永磁吸盘101之间采用卡接;永磁吸盘101下部四周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103;永磁吸盘101中间均匀设置有磁吸块104;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301、第一锥齿轮302、第二锥齿轮303、第一卡轴304、第二卡轴305、基座306和固定框307;固定框307内部对称布置有第一锥齿轮302和第二锥齿轮303;第一卡轴304两端分别与电机301和第一锥齿轮302卡接;第二锥齿轮303与第一锥齿轮302之间采用啮合连接;电机301和固定框307与基座306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第一卡轴304和第二卡轴305与固定框307之间采用转轴连接;传动装置4包括第一转盘401、弧形连杆402、第二转盘403和螺旋推杆404;第一转盘401和第二转盘403之间设置有五组弧形连杆402;弧形连杆402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401和第二转盘403转动连接;第二转盘403另一端与螺旋推杆404卡接;支撑装置5包括主支板501、侧支板502、内支板503和U形肋板504;主支板501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侧支板502;侧支板502与主支板5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内支板503两端分别与侧支板502和U形肋板504螺栓连接;U形肋板504与螺旋推杆404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使用时,步骤一,步骤一,如图1所示,使用者在进行吸盘的使用时,为了避免传统的电磁吸盘宅使用中经常出现断电脱落的情况,且传统吸盘均为固定式安装,对于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便加工的情况,使用者可以使用本款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101,从而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步骤二,如图2-3所示,使用者在使用永磁吸盘101时,首先将工件放置于磁吸块104上部,然后此刻转动扳手102,使得永磁吸盘101内部的磁铁开始工作,从而牢牢的将工件吸附在永磁吸盘101上部,通过机械开关来进行驱动,而无需电源,避免了因突然断电而使磁力消失出现工件脱落的危险;如果工件的加工表面具有一定的角度,此刻使用者便可以打开电机301,令电机301驱动第一锥齿轮302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302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03转动,而第二锥齿轮303又通过第二卡轴305带动第一转盘401进行转动,而第一转盘401与第二转盘403之间通过弧形连杆402进行换向传动,此刻第二转盘403便会进一步带动螺旋推杆404开始转动,螺旋推杆404则会带动U形肋板504开始向前移动,此刻U形支板便会缓缓支撑侧支板502向上运动,而侧支板502又与主支板5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进而推动主支板501开始转动,从而抬升永磁吸盘101,使得工件的代加工表面能够达到所能加工的角度,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吸盘均采用固定式的安装方式,从而导致所能加工的工件类型过少,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本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上部设置有抬升装置(2);抬升装置(2)包括动力装置(3)、传动装置(4)和支撑装置(5);支撑装置(5)上部设置有永磁吸盘(101);永磁吸盘(101)与支撑装置(5)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永磁吸盘(101)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胶条;限位胶条与永磁吸盘(1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永磁吸盘(101)一侧设置有扳手(102);扳手(102)与永磁吸盘(101)之间采用卡接;永磁吸盘(101)下部四周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103);永磁吸盘(101)中间均匀设置有磁吸块(1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上部设置有抬升装置(2);抬升装置(2)包括动力装置(3)、传动装置(4)和支撑装置(5);支撑装置(5)上部设置有永磁吸盘(101);永磁吸盘(101)与支撑装置(5)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永磁吸盘(101)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胶条;限位胶条与永磁吸盘(1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永磁吸盘(101)一侧设置有扳手(102);扳手(102)与永磁吸盘(101)之间采用卡接;永磁吸盘(101)下部四周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103);永磁吸盘(101)中间均匀设置有磁吸块(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强力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301)、第一锥齿轮(302)、第二锥齿轮(303)、第一卡轴(304)、第二卡轴(305)、基座(306)和固定框(307);固定框(307)内部对称布置有第一锥齿轮(302)和第二锥齿轮(303);第一卡轴(304)两端分别与电机(301)和第一锥齿轮(302)卡接;第二锥齿轮(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德奇
申请(专利权)人:临西县奇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