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35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27
本申请涉及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它包括底盘,轴杆、上盘和下盘,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杆的下端固定在底盘上,上盘与直线轴承法兰相连,直线轴承法兰安装在球面轴承中,球面轴承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中,轴杆的上端从葛兰头穿入后进入直线轴承法兰中,转动葛兰头使之与轴杆锁紧即可完成上盘在轴杆上的定位;所述的下盘套装在轴杆上并通过铜柱与上盘相连;在所述的上盘的外圈设有上盘第一卡位,内圈设有上盘第二卡位,所述的下盘外圈设有下盘第一卡位,内圈设有下盘第二卡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便于导管的转运。

A Catheter Hanging Tool for OCT Catheter Ma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医疗设备制造用工艺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配合成像导管设计用于对直径>1.5mm的血管的成像,实现对管腔直径、面积的精确测量,对血管壁及血管内植入物结构的成像,进而辨别斑块性质和用于血管内植入物(支架、滤器、弹簧圈等)的评价。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是基于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技术结合成像导管的系统,OCT技术作为继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与IVUS相比,OCT极高的分辨率使其在评价易损斑块、指导支架植入,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冠状动脉介入指南中对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中应用的推荐等级为IIa,而对OCT的推荐等级因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尚未确立。2012年,CLI-OPCI研究表明,与单纯造影指导的PCI治疗相比,OCT指导下的PCI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随后,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稳定型冠心病管理指南中,OCT对于评估病变特征及优化支架植入过程均列为IIb级推荐(证据水平为B级),总体证据水平等同于IVUS。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SC/EACTS)心肌再血管化指南中,将OCT对优化PCI的推荐等级提升到与IVUS等同的IIa级推荐。2015年发表的ILUMIENI研究表明PCI术前和/或术后行OCT检查可影响术者的介入治疗策略。ILUMIENII研究结果表明OCT在指导支架膨胀方面不劣于IVUS。随着OCT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更多前瞻性研究数据的公布,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OCT导管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涂覆,表面涂覆后的导管不能相互叠放,也不能平放在工作台上,否则会造成涂覆层的损伤,因此,在进入下一步装配前必须保证每根导管的完整和无损伤,这就要求导管处于悬挂状态,为了节省悬挂空间,必须设计相应的工装进行工序间的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OCT外管制作过程中导管表面经涂覆处理后不能叠放及相互接触而需要悬挂的问题,设计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它包括底盘1,轴杆2、上盘3和下盘4,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杆2的下端固定在底盘1上,上盘3与直线轴承法兰6相连,直线轴承法兰6安装在球面轴承7中,球面轴承7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8中,葛兰头9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8中,轴杆2的上端从葛兰头9穿入后进入直线轴承法兰6中,转动葛兰头9使之与轴杆2锁紧即可完成上盘3在轴杆2上的定位;所述的下盘4套装在轴杆2上并通过铜柱10与上盘3相连;在所述的上盘3的外圈设有上盘第一卡位11,内圈设有上盘第二卡位12,所述的下盘外圈设有下盘第一卡位13,内圈设有下盘第二卡位14。所述的底盘1安装在滚轮5上。所述的上盘第一卡位11由开槽与圆孔贯通组成,开槽供导管20的细长内管通过,圆孔供导管20的柄部定位。所述的上盘第二卡位12由细长槽孔与圆孔贯通组成,圆孔供导管20的补液管18接头插入,细长槽孔供补液管18定位。所述的下盘第一卡位13呈Z字形开槽结构,导管20的细长内管从下般外侧进入,沿Z字形开槽底部。所述的下盘第二卡位14开口呈灯泡形结构,且灯泡的泡头朝外,导管的补液管18接头从泡头位置插入后定位在灯泡座形开槽中。所述的轴杆2由多段组成,各段之间通过联轴器21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导管本身较长,本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的放置空间,同时避免了导管在横放过程中由于挤压、摩擦等物理碰触对导管造成的伤害。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用上,提高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盘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它包括底盘1,轴杆2、上盘3和下盘4,如图1所示,轴杆2可采用整根的不锈钢管制作,也可由多根不锈钢管通过联轴节21相连成一个整体,所述的轴杆2的下端固定在底盘1上,底盘1上安装有滚轮5。如图2所示,上盘3与直线轴承法兰6相连,直线轴承法兰6安装在球面轴承7中,球面轴承7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8中,葛兰头9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8中,轴杆2的上端从葛兰头9穿入后进入直线轴承法兰6中,转动葛兰头9使之与轴杆2锁紧即可完成上盘3在轴杆2上的定位;所述的下盘4套装在轴杆2上并通过铜柱10与上盘3相连;上盘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所述的上盘3的外圈设有上盘第一卡位11,内圈设有上盘第二卡位12,所述的上盘第一卡位11由开槽与圆孔贯通组成,开槽供导管20的细长内管通过,圆孔供导管20的柄部定位。所述的上盘第二卡位12由细长槽孔与圆孔贯通组成,圆孔供导管20的补液管18接头插入,细长槽孔供补液管18定位。下盘4的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的下盘外圈设有下盘第一卡位13,内圈设有下盘第二卡位14,下盘第一卡位13呈Z字形开槽结构,导管20的细长内管从下般外侧进入,沿Z字形开槽底部。所述的下盘第二卡位14开口呈灯泡形结构,且灯泡的泡头朝外,导管的补液管18接头从泡头位置插入后定位在灯泡座形开槽中。本技术主要用于图5所示的导管20的竖直挂置,上下卡盘用于导管的固定。导管20的管段16从上盘外圈卡位11边缘细槽放入,垂直下落至管段17,管段17由上盘外圈卡位11圆孔固定;补液管18放入上盘内圈卡位12中;下盘外圈卡位13用于固定导管的管段15,使管段15倾斜旋转,下盘内圈卡位14用于固定由上盘内圈卡位12垂落下来的补液管18。上盘通过直线轴承法兰与不锈钢轴固定,直线轴承法兰与球面轴承固定,固定后,上盘可通过球面轴承进行360°旋转,方便从不同方向挂置导管。球面轴承下方与葛兰头连接,葛兰头可通过旋紧的方式与不锈钢轴固定,通过对葛兰头旋紧、旋松,方便对上下盘进行高度调节。底盘1含有360°旋转的万向轮,便于挂架在不同工位间的转移。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它包括底盘(1),轴杆(2)、上盘(3)和下盘(4),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杆(2)的下端固定在底盘(1)上,上盘(3)与直线轴承法兰(6)相连,直线轴承法兰(6)安装在球面轴承(7)中,球面轴承(7)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8)中,葛兰头(9)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8)中,轴杆(2)的上端从葛兰头(9)穿入后进入直线轴承法兰(6)中,转动葛兰头(9)使之与轴杆(2)锁紧即可完成上盘(3)在轴杆(2)上的定位;所述的下盘(4)套装在轴杆(2)上并通过铜柱(10)与上盘(3)相连;在所述的上盘(3)的外圈设有上盘第一卡位(11),内圈设有上盘第二卡位(12),所述的下盘外圈设有下盘第一卡位(13),内圈设有下盘第二卡位(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它包括底盘(1),轴杆(2)、上盘(3)和下盘(4),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杆(2)的下端固定在底盘(1)上,上盘(3)与直线轴承法兰(6)相连,直线轴承法兰(6)安装在球面轴承(7)中,球面轴承(7)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8)中,葛兰头(9)安装在葛兰头连接件(8)中,轴杆(2)的上端从葛兰头(9)穿入后进入直线轴承法兰(6)中,转动葛兰头(9)使之与轴杆(2)锁紧即可完成上盘(3)在轴杆(2)上的定位;所述的下盘(4)套装在轴杆(2)上并通过铜柱(10)与上盘(3)相连;在所述的上盘(3)的外圈设有上盘第一卡位(11),内圈设有上盘第二卡位(12),所述的下盘外圈设有下盘第一卡位(13),内圈设有下盘第二卡位(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CT导管制作用导管挂置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盘(1)安装在滚轮(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CT导管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皓刘江涛王晓炜刘子旭沈余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沃福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