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储能调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975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3:15
本申请涉及一种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包括:接收并转发AGC指令的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接收AGC指令、并基于AGC指令控制发电机组出力的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发电机组,以及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接收AGC指令、基于AGC指令向对应的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的储能主控单元,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一储能单元,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二储能单元;第一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储能方式不同;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与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储能装置连接;电厂分散控制单元还与发电机组连接;储能主控单元与第一储能单元、第二储能单元连接。通过上述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储能单元完成调频出力,从而在保证发电机组调频性能的同时降低度电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合储能调频系统
本申请涉及电力
,特别是涉及一种联合储能调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及大量新能源发电机组并网,电力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新能源发电受限于功能规范等原因,当前基本不具备频率调节功能,随着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占比逐步提高,整个系统的相对惯量比降低,可用的调频资源越来越少,系统频率调节能力显著下降,电网的频率稳定问题日益突出,这是目前电力系统存在的结构性困境。在电力系统中,AGC主要通过实时调节电网中的调频电源的有功出力,实现对电网频率及联络线功率进行控制,解决秒或者分钟级短时间尺度的区域电网内具有随机特性的有功不平衡问题,这对AGC电源性能提出了调节速率快,调节精度高,频繁转换功率调节方向等较高要求。目前的火电机组采用电化学储能参与火电厂AGC联合调频,电化学储能系统调节速率快,调节精度高,具有快速和精确的响应能力,用于火电机组联合调频,能取得较好效果;但这种方法中的对于电化学储能电池要求较高,储能电池损耗高,导致度电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联合储能调频系统。一种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包括:接收并转发AGC指令的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接收所述AGC指令、并基于所述AGC指令控制发电机组出力的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发电机组,以及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接收AGC指令、基于所述AGC指令向对应的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的储能主控单元,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一储能单元,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储能方式不同;所述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厂分散控制单元、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电厂分散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发电机组连接;所述储能主控单元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机组、所述储能装置分别连接到电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为物理储能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储能单元包括飞轮储能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为化学储能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学储能单元包括电化学储能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化学储能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锂离子电池,铅酸、铅碳、镍氢、镍镉、钠硫、钒液硫、镁、镍锌、锌空气蓄电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能逆变器,所述储能逆变器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与电网调度中心连接,接收所述电网调度中心发送的AGC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机组、所述储能装置还分别与电厂负载连接。上述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包括接收并转发AGC指令的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接收所述AGC指令、并基于所述AGC指令控制发电机组出力的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发电机组,以及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接收AGC指令并基于所述AGC指令向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的储能主控单元,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出力的第一储能单元,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出力的第二储能单元;通过储能主控单元基于AGC指令向对应的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储能单元完成调频出力,从而在保证发电机组调频性能的同时降低度电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联合储能调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联合储能调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飞轮储能和电化学储能配合调频的示意图;图4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联合储能调频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110、电厂分散控制单元120、发电机组130、储能装置140。其中,储能装置140包括:储能主控单元141、第一储能单元142、第二储能单元143。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110与电厂分散控制单元120、储能装置140连接;电厂分散控制单元120还与发电机组130连接;储能主控单元141与第一储能单元142、第二储能单元142连接。其中,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110接收并转发AGC指令;电厂分散控制单元120接收AGC指令、并基于AGC指令控制发电机组出力。储能主控单元141接收AGC指令、基于AGC指令向对应的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第一储能单元141接收储能主控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第二储能单元143接收储能主控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第一储能单元与第二储能单元的储能方式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与电网调度中心连接,接收电网调度中心发送的AGC指令。本实施例中,联合储能调频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接收来自电网调度中心发送的AGC指令,将AGC指令转发至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和储能装置的储能主控单元。其中,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在接收到AGC指令之后,基于AGC指令控制发电机组的出力,并确定发电机组的出力值。而储能主控单元在接收到AGC指令时,基于AGC指令确定储能方式,并根据确定的储能方式向对应的储能单元发送控制单元,以控制对应的储能单元出力。储能主控单元可以是采用任意一种现有的可以实现的方式确定储能方式。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储能主控单元基于AGC指令确定的储能方式为第一储能方式,则储能主控单元向与第一储能方式对应的第一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储能单元出力;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储能主控单元基于AGC指令确定的储能方式为第二储能方式,则储能主控单元向与第二储能方式对应的第二储能单元发送控制单元,以控制第二储能单元出力。其中,AGC(AutomaticGenerationControl,自动发电控制)指令为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RTU,RemoteTerminalUnit)接收的从电网调度中心发出的指令,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将接收到的AGC指令转发至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和储能装置的储能主控单元。AGC指令用于调节发电厂的发电机有功输出以响应负荷的变化。其中,AGC指令限定了联合储能调频系统的出力值,出力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下发指令后,机组出力在原出力点的基础上,可靠地跨出与调节方向一致的调节死区所用的时间。其中,联合储能调频系统中的发电机组为主要出力的部分,除去机组出力以外的其余部分出力由储能装置完成。其中,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RTU是安装在远程现场的电子设备,用来监视和测量安装在远程现场的传感器和设备。RTU将测得的状态或信号转换成可在通信媒体上发送的数据格式。它还将从中央计算机发送来得数据转换成命令,实现对设备的功能控制。电厂分散控制单元(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在接收到AGC指令后,基于AGC指令控制与其连接的发电机组出力,并确定机组出力的数值,进一步地,DCS可以将机组出力值发送至储能主控单元,以供储能主控单元确定储能方式。上述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包括接收并转发AGC指令的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接收所述AGC指令、并基于所述AGC指令控制发电机组出力的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发电机组,以及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接收AGC指令并基于所述AGC指令向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的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并转发AGC指令的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接收所述AGC指令、并基于所述AGC指令控制发电机组出力的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发电机组,以及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接收AGC指令、基于所述AGC指令向对应的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的储能主控单元,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一储能单元,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储能方式不同;所述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厂分散控制单元、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电厂分散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发电机组连接;所述储能主控单元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并转发AGC指令的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接收所述AGC指令、并基于所述AGC指令控制发电机组出力的电厂分散控制单元,发电机组,以及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接收AGC指令、基于所述AGC指令向对应的储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的储能主控单元,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一储能单元,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储能方式不同;所述电厂远程终端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厂分散控制单元、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电厂分散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发电机组连接;所述储能主控单元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组、所述储能装置分别连接到电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储能调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为物理储能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文川朱浩骏黄豫陈雷楚攀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