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717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环和限位装置;第一连接杆右端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环、限位板和弹簧;都第一连接杆右端套接有限位环,限位环内侧设有限位槽,第一连接杆右端设有限位板,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与限位板相匹配的滑槽,限位板左侧设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滑杆,限位板前后两端面均设有限位杆,限位环与第一连接杆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可快速地连接两端线缆,并可在需要时快速实现连接器的分离,避免了对连接器破坏性拆除,节省了成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线缆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一个重要用途是连接设备。为了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还需要接线端子和线缆连接器配合。现有的接线端子一般是扁长形状的,线缆要连接的设备的壳体上需要设置圆柱形螺纹孔,所述壳体的圆柱形螺纹孔的内螺纹需要与圆柱形连接体的外螺纹相配合。在将线缆与一设备连接时,先将线缆穿过线缆连接器的中心通道,再将线缆穿过线缆连接器的一端与接线端子固定,之后将接线端子穿过线缆要连接的设备的壳体上的圆柱形螺纹孔,圆柱形本体的外螺纹与圆柱形螺纹孔的内螺纹配合将线缆连接器与线缆要连接的设备相固定。为了使扁长形的接线端子能够不发生形变的通过壳体上的圆柱形螺纹孔,可以将壳体的圆柱形螺纹孔开的足够大使扁长形的接线端子可以不发生形变的通过壳体上的圆柱形螺纹孔,相应的圆柱形本体也需要与之相配合。要求壳体上有足够大的空间来设置这样大小的圆柱形螺纹孔,不符合设备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壳体的圆柱形螺纹孔和圆柱形本体都设置的比较小,在需要将扁长形的接线端子穿过壳体的圆柱形螺纹孔时,将扁长形的接线端子弯折变形到足以穿过壳体的圆柱形螺纹孔。这样的方法对接线端子和线缆的损坏严重,不良率极高,大大增加了成本。在上述过程中,圆柱形本体的中心通道用于容纳线缆,圆柱形本体的外螺纹用于与壳体的螺纹孔相配合将两者固定,圆柱形本体的外螺纹所起的作用导致本体必须是圆柱形的。壳体的圆柱形螺纹孔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使接线端子和线缆穿过进入壳体内,第二个作用是与圆柱形本体的外螺纹相配合将两者固定。由于壳体的圆柱形螺纹孔第二个作用,导致壳体的圆柱形螺纹孔必须是圆柱形的。在公开号CN201420274168.7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该技术公开了线缆连接器及使用其与线缆连接的设备,线缆连接器包括本体,其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方向一致;螺钉,其可与所述第二通孔和线缆要连接的设备的螺纹孔相配合使所述本体和线缆要连接的设备相固定。设备包括壳体,其设置有开口和螺纹孔,其中,所述开口的形状与所需使用的接线端子的形状相配合使接线端子能够不发生形变的穿过开口,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第二通孔和螺钉相配合。本技术的线缆连接器的本体的形状和设备壳体上的开口的形状可以根据接线端子的形状和大小设计,实现在接线端子不发生形变穿过开口对接线端子和线缆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占用的设备的壳体的空间尽量的小。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在安装或拆卸时不方便进行作业,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劳动量,且固定连接效果不好,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所述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环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环、限位板和弹簧;所述都第一连接杆右端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限位板左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滑杆,所述限位板前后两端面均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卡扣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一组限位条,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相匹配的通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卡扣槽相匹配的卡扣。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匹配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内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板相匹配的弹块,所述弹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右端设有螺纹,且所述第二连接杆右端开设有四处通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螺纹相螺接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径固定内径由左至右逐渐缩小。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底部为倾斜的结构,且所述滑槽底部为与所述限位板相匹配的倾斜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匹配的导轨。优选的,所述卡扣中部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所述卡扣与所述连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有扭簧。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可快速地连接两端线缆,并可在需要时快速实现连接器的分离,避免了对连接器破坏性拆除,节省了成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限位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环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卡扣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杆右视图。其中: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限位环,4-限位板,5-限位条,6-卡扣,7-连杆,8-固定环,9-弹簧,10-滑杆,11-限位柱,12-弹块,13-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线缆连接器,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杆1、第二连接杆2、固定环8和限位装置;第一连接杆1右端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环3、限位板4和弹簧9;都第一连接杆1右端套接有限位环3,限位环3内侧设有限位槽,第一连接杆1右端设有限位板4,第一连接杆1上开设有与限位板4相匹配的滑槽,限位板4左侧设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滑杆10,限位板4前后两端面均设有限位杆,限位环3与第一连接杆1通过弹簧9弹性连接,限位环3上开设有卡扣槽,第二连接杆2上设有一组限位条5,限位环3上开设有与限位条5相匹配的通槽,第二连接杆2上设有与卡扣槽相匹配的卡扣6。具体的,第一连接杆1上开设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限位槽;第一连接杆1内部设有与限位板4相匹配的弹块12,弹块12与第一连接杆1通过弹簧9弹性连接;第二连接杆2右端设有螺纹,且第二连接杆2右端开设有四处通槽,第二连接杆2上设有与螺纹相螺接的固定环8,固定环8外径固定内径由左至右逐渐缩小;限位板4底部为倾斜的结构,且滑槽底部为与限位板4相匹配的倾斜结构;第一连接杆1上开设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导轨;卡扣6中部通过连杆7与第二连接杆2相连,卡扣6与连杆7通过转轴13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有扭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工作人员使用本线缆连接器时先将线缆置于连接杆内,并转动固定环8使线缆固定在连接杆内,当需要两连接器进行连接时,使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对齐,并使第二连接杆2挤压限位板3,限位板4受压后在限位柱11的限制下向后滑动,同时滑杆10也与限位环3脱离,限位环3在弹簧9的作用下弹出并使卡扣槽与卡扣6卡合,完成连接。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所述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环和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环、限位板和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限位板左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滑杆,所述限位板前后两端面均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卡扣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一组限位条,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相匹配的通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卡扣槽相匹配的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所述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环和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环、限位板和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右端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限位板左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滑杆,所述限位板前后两端面均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卡扣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一组限位条,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相匹配的通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卡扣槽相匹配的卡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匹配的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金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