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55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包括有竖直连接管体、第一连接球体和第二连接球体;所述竖直连接管体为中空的竖直管体,所述第二连接球体内置于竖直连接管体的上端且受限于竖直连接管体的内部不至于脱出,所述第二连接球体通过第一可挠轴与第一连接球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球体的半径与竖直连接管体的半径一致。其包括竖直连接管体,并在竖直连接管体端部呈现了通过第一可挠轴连接的内、外双球体,在弯管加工时,既保证了弯管部能够顺畅、柔性地、圆滑地弯曲,又保证了弯管部的内管壁的光滑度,同时还保证了弯管部与竖直空心管体的同轴度,防止弯管部产生偏移,结构合理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
本技术涉及弯管加工工艺,尤其是指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
技术介绍
弯管加工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管道加工工艺,其借助夹紧块、弯管模具、挡料轮(或导板滑块)来完成弯管加工,一般分为滚弯式加工法和缠绕式加工法,中空的竖直管体在外力作用下屈服,并逐渐弧线弯曲。在常年的弯管加工中,我们发现,由于竖直管道是在外力作用下屈服,其弯管部的内侧壁上不够光滑,布满皱褶,甚至不规则凸起,弯曲后的呈现出来的状态没有接近理想的要求,其次,弯管部的圆弧过渡较为僵硬,圆滑度不够,此外,弯管部的中心与竖直管道的中心容易产生偏离。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包括有竖直连接管体、第一连接球体和第二连接球体;所述竖直连接管体为中空的竖直管体,所述第二连接球体内置于竖直连接管体的上端且受限于竖直连接管体的内部不至于脱出,所述第二连接球体通过第一可挠轴与第一连接球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球体的半径与竖直连接管体的半径一致。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还包括有设于竖直连接管体内腔的第四连接体及第二可挠轴,所述第四连接体为竖直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球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体的上端,所述第四连接体的下端通过第二可挠轴与竖直连接管体连接。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可挠轴和第二可挠轴均为柔性的可产生形变的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包括竖直连接管体,并在竖直连接管体端部呈现了通过第一可挠轴连接的内、外双球体,在弯管加工时,既保证了弯管部能够顺畅、柔性地、圆滑地弯曲,又保证了弯管部的内管壁的光滑度,同时还保证了弯管部与竖直空心管体的同轴度,防止弯管部产生偏移,结构合理实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连接关系而可以得出螺接或铆接或焊接或卡接或嵌接等方式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替用。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词及附图中所示出方位,各部件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如在上方可以为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它仅表示高于其他物;其他方位也可作类推理解。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出的具有实体形状部件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凡涉及具有实体形状的部件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是冲压、锻压、铸造、线切割、激光切割、铸造、注塑、数铣、三维打印、机加工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成本、精度进行适应性地选用或组合选用,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本技术为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如图1、2、3所示,包括有竖直连接管体30、第一连接球体10和第二连接球体20;所述竖直连接管体30为中空的竖直管体,所述第二连接球体20内置于竖直连接管体30的上端且受限于竖直连接管体30的内部不至于脱出,所述第二连接球体20通过第一可挠轴40与第一连接球体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球体10的半径与竖直连接管体30的半径一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包括竖直连接管体30,并在竖直连接管体30端部呈现了通过第一可挠轴40连接的内、外双球体,在使用时(如图4、5所示),内置于竖直空心管体70中,竖直空心管体70在外力作用下屈服弯曲时,第一可挠轴40以第二连接球体20为轴心顺着弯曲方向开始弯曲,第一连接球体10处于弯管部,其的一侧抵靠于弯管部外侧的内管壁上,其另一侧抵靠于弯管部内侧的内管壁上,在弯管部作为支撑,对弯管部的内管壁施加内力,此外,除了第一连接球体10和第一可挠轴40在外力作用下弯曲以往,第二连接球体20在竖直连接管体30中也在第一可挠轴40的带动下旋转,既保证了弯管部能够顺畅、柔性地、圆滑地弯曲,又保证了弯管部的内管壁的光滑度,同时还保证了弯管部与竖直空心管体的同轴度,防止弯管部产生偏移。在如图1、2、3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设于竖直连接管体内腔的第四连接体60及第二可挠轴50,所述第四连接体60为竖直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球2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体60的上端,所述第四连接体60的下端通过第二可挠轴50与竖直连接管体20连接,这样第二连接球体20、第四连接体60与竖直连接管体30之间也实现了柔性连接,在第一可挠轴40弯曲时,同时带动第二连接球体20,第二连接球体20、第四连接体60及第二可挠轴50开始弯曲靠向竖直连接管体30的管壁,使得第一连接球体10、第二连接球体20、第四连接体60和竖直连接管体30之间的连接更为柔性和顺畅。在如图1、2、3、4、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可挠轴40和第二可挠轴50均为柔性的可产生形变的弹簧。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技术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技术,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竖直连接管体、第一连接球体和第二连接球体;所述竖直连接管体为中空的竖直管体,所述第二连接球体内置于竖直连接管体的上端且受限于竖直连接管体的内部不至于脱出,所述第二连接球体通过第一可挠轴与第一连接球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球体的半径与竖直连接管体的半径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竖直连接管体、第一连接球体和第二连接球体;所述竖直连接管体为中空的竖直管体,所述第二连接球体内置于竖直连接管体的上端且受限于竖直连接管体的内部不至于脱出,所述第二连接球体通过第一可挠轴与第一连接球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球体的半径与竖直连接管体的半径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东亮熊立贵廖亮武马英王开元吴克培何满刘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精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