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包括机架和底座,还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的机架上设有上压头和下压头,所述的上压头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气缸与上压头连接驱动上压头在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的机架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二气缸与机架连接驱动机架在水平方向运动。能实现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自动将产品压平整形,在达到保护产品的要求的同时,保证了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生产的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
技术介绍
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有些产品在前端生产工序完成后形状略有弯曲或表面凹凸不平,由于产品的技术要求,需要让这些产品的形状通过压平整形后达到形状笔直,表面平整,同时在压平整形的过程中不能损伤产品,以保证产品的良率。现有的方法通常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压平整形,一方面无法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也有些企业采用上下方施加巨大的方式强力实现调整产品的压平,但是强力的下压容易造成对产品的伤害,同时单纯地上下压平的方式实现的效果不理想,难以保证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能实现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自动将产品压平整形,在达到保护产品的要求的同时,保证了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生产的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包括机架和底座,还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的机架上设有上压头和下压头,所述的上压头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气缸与上压头连接驱动上压头在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的机架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二气缸与机架连接驱动机架在水平方向运动。在本装置中,将待加工的产品放置在下压头上,通过第一气缸驱动上压头向下运动,上压头和下压头将产品压紧,对产品产生压力,通过第二气缸驱动机架,产品相对上压头和下压头水平运动,通过上压头和下压头将产品滑动整形,通过拉压的方式对产品实现稳定的压平整形效果,在完成压平整形工作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复位,取出产品即完成压平工作,通过本装置能够实现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自动对产品进行压平整形工作,在达到保护产品的要求的同时,通过拉压的方式能够保证所加工的产品压平效果稳定,通过本装置能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的底座包括机构安装板、导柱和顶升安装板,所述的机构安装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的导柱端部与顶升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柱滑动设置在第一直线轴承中,所述的机架滑动安装在顶升安装板上,所述的第三气缸安装在机构安装板上,第三气缸的端部与顶升安装板连接。其中,第一直线轴承和导柱均设有4个,分别设置在机构安装板的4个端角上,当待加工产品到达工位时,第三气缸驱动顶升安装板在垂直方向上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机架上的下压头向上运动,使下压头承托起产品,完成加工后第三气缸带动下压头在竖直方向下降,在本装置中,4个导柱起到稳定的作用,保证顶升安装板在升降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确保在压平过程中上压头和下压头端面保持平行,保证压平效果稳定。进一步的,还包括Z轴运动板和第一滑块滑轨,所述的第一滑块滑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Z轴运动板与第一滑块滑轨上的滑块连接,所述的上压头设置在Z轴运动板上。第一气缸的端部通过连接块与Z轴运动板连接,第一气缸驱动Z轴运动板沿导轨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带动上压头在垂直方向上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压头包括上压块、上压安装块、弹簧、缓冲轴、第二直线轴承、轴承安装座和缓冲连接块,所述的轴承安装座与Z轴运动板连接,所述的第二直线轴承设于轴承安装座上,所述的第二直线轴承端部与缓冲连接块连接,所述的缓冲轴穿过第二直线轴承和弹簧,所述的缓冲轴上端与缓冲连接块连接,下端与上压安装块连接,所述的弹簧置于轴承安装座和上压安装块之间,所述的上压块与上压安装块连接。当上压块与产品接触时,上压安装块向上运动压缩弹簧,这样在施压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减缓上压头对产品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弹簧具有较大的磅数,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也能够保证具有足够的压力对产品进行施压。本装置中,在弹簧的缓冲下能够避免上压块在下压时与产品直接撞击,减少冲击力,避免对产品的表面留下痕迹或损伤。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包括Y轴运动板和Z轴安装板,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第二滑块滑轨,所述的Y轴运动板与第二滑块滑轨的滑块连接,所述的Z轴安装板设置在Y轴运动板上,所述的第二气缸与Y轴运动板连接。第二气缸的驱动方向与第二滑块滑轨的方向相同,第二气缸驱动Y轴运动板在第二滑块滑轨上水平运动,从而改变设置在机架上的上压头和下压头的水平位置,实现拉压工艺。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和缓冲器,所述的缓冲器设于底座上,所述的限位块设于Y轴运动板上,所述的限位块与缓冲器位于同一运动方向。当第二气缸驱动机架至所设定的极限位置时,设置在Y轴运动板上的限位块与缓冲器触碰,通过缓冲器能够减缓并限定第二气缸的往前后极点的冲击效应,使整体机械传动更加稳定,使用更加安全。优选地,缓冲器选用气动油压缓冲器AC0806。进一步的,所述的下压头包括下压安装块和下压块,所述的下压安装块设于机架上,所述的下压块设于下压安装块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气缸为双杠气缸TN20X30S。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气缸为迷你气缸MF20X30SU。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气缸为薄型气缸ACE40X10S。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能实现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自动将产品压平整形,在达到保护产品的要求的同时,保证了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生产的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2、本装置在压平工作时通过弹簧的缓冲作用能够避免上压块在下压时与产品直接撞击,减少冲击力,避免对产品的表面留下痕迹或损伤;3、本装置采用限位机构,既能够起到限定机械水平运动的极限位置,也能够减缓到达极点时的冲击效应,使机械整体传动更加平稳,使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正面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背面轴测示意图;图3是图1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包括底座和机架,其中底座包括机构安装板1、导柱2和顶升安装板3,4个第一直线轴承21设置于机构安装板1内,并通过螺栓连接;4个导柱2穿过第一直线轴承21设置于顶升安装板3下方,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三气缸22设置于机构安装板1下方,并通过螺栓连接;Z轴气缸接头20设置于气缸Ⅲ连杆末端,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块19设置于机构安装板1下方,并通过螺栓连接。在顶升安装板3的上表面上设置了第二滑块滑轨16,机架安装在第二滑块滑轨16的滑块上。在顶升安装板3的侧面水平安装了第二气缸18。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机架包括Y轴运动板7和Z轴安装板8,Z轴安装板8垂直安装在Y轴运动板7上,Y轴运动板7与第二滑块滑轨16的滑块连接,第二气缸18的端部通过Y轴气缸接头17与Y轴运动板7实现浮动配合。在Y轴运动板7的另一侧通过缓冲安装块安装了一缓冲器5,在Y轴运动板7上设置了限位块6,限位块6与缓冲器5组成缓冲机构,其中缓冲器5位于限位块6水平的极限运动方向上,当Y轴运动板7被推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块6与缓冲器5触碰,通过缓冲器5能够减缓并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包括机架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8),所述的机架上设有上压头和下压头,所述的上压头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气缸(14)与上压头连接驱动上压头在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的机架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二气缸(18)与机架连接驱动机架在水平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包括机架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8),所述的机架上设有上压头和下压头,所述的上压头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气缸(14)与上压头连接驱动上压头在垂直方向运动,所述的机架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二气缸(18)与机架连接驱动机架在水平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气缸(22),所述的底座包括机构安装板(1)、导柱(2)和顶升安装板(3),所述的机构安装板(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直线轴承(21),所述的导柱(2)端部与顶升安装板(3)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柱(2)滑动设置在第一直线轴承(21)中,所述的机架滑动安装在顶升安装板(3)上,所述的第三气缸(22)安装在机构安装板(1)上,第三气缸(22)的端部与顶升安装板(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Z轴运动板(12)和第一滑块滑轨(15),所述的第一滑块滑轨(15)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Z轴运动板(12)与第一滑块滑轨(15)上的滑块连接,所述的上压头设置在Z轴运动板(1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压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头包括上压块(26)、上压安装块(27)、弹簧(25)、缓冲轴(24)、第二直线轴承(23)、轴承安装座(10)和缓冲连接块(11),所述的轴承安装座(10)与Z轴运动板(12)连接,所述的第二直线轴承(23)设于轴承安装座(10)上,所述的第二直线轴承(23)端部与缓冲连接块(1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文,李志峰,吴国洪,曾志彬,高浩杰,劳振鹏,赖汝吾,黄绵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