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祝专利>正文

一种液电气混合滑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8340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10
一种液电气混合滑环装置,其中,转子的导电大电流部中设置有多个大电流导电铜环,提供动力大电流时,由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接触传输,有效优化导电大电流部的散热结构,并在滑环芯轴中设置有用于转子线通过的通孔,从而有效解决装置中的绕线等问题,定子部分出线可从侧面、底部或顶部出线,与静止设备连接,从而解决动与静的旋转转接;在液气控制部与滑环信号部上分别设置有壳体,以增强装置的密封性能与扭力,防止气体发生泄露,进而实现液电气一体传输;同时接触小电刷与动力铜环接触、接触大电刷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通过控制电刷与铜环的压力接触,有效降低铜环磨损,提高铜环的使用寿命,进而提供稳定的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电气混合滑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液电气混合滑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混合滑环其转子密封性能与扭力性能不稳定,容易产生泄露,在提供大电流时,散热效果差,严重影响滑环运行稳定。为解决转子动与静的旋转转接问题,将电驱部分与液气驱动部分集合在一起,然而此种设计存在设备绕线不便等问题,且转子在转动时不能同时实现液气电的传输;同时目前使用的混合滑环中纤刷与导电铜环接触不一致,压力大导电铜环磨损严重,使用寿命折损;压力过小,接触不完全,信号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电气混合滑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电气混合滑环装置,包括转子和定子,且转子安装在定子上,转子由液气控制部、滑环信号部、导电动力部、导电大电流部、转子法兰组成,定子由刷杆上支撑板、接触小电刷、绝缘固定小杆、刷杆下支撑板、绝缘固定大杆、接触大电刷及定子底板组成,其中,转子法兰与导电大电流部连接,导电大电流部设置在导电动力部上,液气控制部与滑环信号部上端紧固连接,滑环信号部下端与导电动力部紧固连接;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且三者所在平面相互平行,绝缘固定小杆一端与刷杆上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小杆另一端与刷杆下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大杆一端与刷杆下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大杆另一端与定子底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小杆、绝缘固定大杆与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轴向回转中心平行,且绝缘固定小杆、绝缘固定大杆与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所在平面垂直,绝缘固定小杆沿刷杆下支撑板周向均布且绝缘固定小杆关于刷杆下支撑板的回转中心左右对称设置,绝缘固定大杆沿定子底板周向均布且绝缘固定大杆关于定子底板的回转中心左右对称设置,绝缘固定小杆上设置有接触小电刷,接触小电刷与导电动力部接触,绝缘固定大杆上设置有接触大电刷,接触大电刷与导电大电流部接触,定子的整体轴向回转中心和转子的整体轴向回转中心重合,滑环信号部安装在刷杆上支撑板上,转子法兰安装在定子底板上,且转子法兰与定子底板之间设置有轴承,各部分具体结构如下:液气控制部中,液气控制轴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内,且液气控制轴的轴向回转中心与液气控制壳体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用于对整个转子上行进行限位的控制轴下压板紧固设置在液气控制轴底端,液气控制轴下部的定子外圆与整机定子轴承配合安装,液气控制限位端盖紧固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底端,且液气控制限位端盖同时套装在液气控制轴下端;液气控制轴内设置有液气第一通道内槽和液气第二通道内槽,并在液气控制轴的环形主体上与液气控制轴的回转轴向上平行设置有液气通道,两个液气通道底端分别设置有径向通道,两个径向通道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液气通道接通,且两个径向通道分别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液气第二通道内槽对应接通;液气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壳体第二通道,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接通,液气壳体第二通道与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液气壳体第一通道、液气壳体第二通道分别连接液气动力管路;滑环信号部中,液气控制轴与滑环芯轴连接,滑环芯轴一端固定设置有滑环下端绝缘环,滑环芯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滑环支撑铜环,滑环下端绝缘环设置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支撑铜环设置在滑环上轴承座内,滑环下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外壳一端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上,滑环外壳另一端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上,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分别安装在滑环芯轴上,且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在滑环芯轴上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刷丝板关于滑环芯轴左右对称分布设置在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外壳形成的环形通道内;滑环芯轴中设置有用于转子线通过的通孔,从而有效解决装置中的绕线等问题;导电动力部中,滑环芯轴与动力底板连接,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的内边缘套装在动力螺杆上,动力螺杆分别沿动力顶板、动力底板的周向均布,并在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之间设置有动力铜环、动力绝缘圈,动力铜环与动力绝缘圈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动力绝缘圈的内边缘套装于动力螺杆上,动力支撑管独立套装于动力螺杆上,各动力支撑管的高度相同且下端分别与动力顶板接触,动力转子法兰套装在动力支撑管上且动力转子法兰下端面与动力支撑管上端接触,动力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支撑管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铜环、动力底板、动力绝缘圈、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平行;导电大电流部中,大电流螺杆垂直设置在动力转子法兰上,大电流导电铜环的内边缘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沿大电流导电铜环周向均布,大电流支撑管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处于最底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动力转子法兰接触且该大电流支撑管的上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处于最上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大电流隔断支撑管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转子上压板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上端与转子法兰连接,大电流转子上压板上端面与转子法兰的底部端面接触,动力转子法兰、大电流导电铜环、大电流转子上压板、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重合;左侧绝缘固定小杆上设置的接触小电刷分别与排序为奇数的动力铜环接触,右侧绝缘固定小杆上设置的接触小电刷分别与排序为偶数的动力铜环接触;左侧绝缘固定大杆上设置的接触大电刷分别与排序为偶数的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右侧绝缘固定大杆上设置的接触大电刷分别与排序为奇数的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在本专利技术中,转子法兰包括转子法兰支撑外圆与转子法兰限位凸台,大电流转子上压板设置在转子法兰支撑外圆一侧,转子法兰限位凸台位于转子法兰支撑外圆另一侧,转子法兰支撑外圆用于安装支撑带动转子法兰旋转的轴承,转子法兰限位凸台与大电流转子上压板用于对轴承进行限位。在本专利技术中,液气控制壳体与滑环外壳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止转片,固定止转片固定在刷杆支撑板上,以达到止转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液气控制轴一端通过液气控制底端轴承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内,液气控制轴另一端通过液气控制上端轴承安装于液气控制壳体内,并在液气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轴用挡圈,以限定液气控制轴相对液气控制壳体的轴向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液气控制壳体内位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和液气第二通道内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凹糟,且在该凹槽内设置有液气控制密封圈。在本专利技术中,滑环下端绝缘环上安装有滑环下端轴承,滑环支撑铜环上安装有滑环上端轴承,滑环上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内,滑环下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内。在本专利技术中,滑环下轴承座上紧固安装有滑环止转体。在本专利技术中,大电流螺杆上下贯穿套装有用于将大电流螺杆与大电流支撑管隔开同时将大电流螺杆与大电流导电铜环隔开的大电流绝缘管。在本专利技术中,大电流隔断支撑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大电流绝缘垫,大电流绝缘垫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且处于最上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上端与大电流绝缘垫接触,大电流转子上压板下端面与位于大电流隔断支撑管上部的大电流绝缘垫接触。在本专利技术中,导电大电流部中设置有多个大电流导电铜环,提供动力大电流时,由相应通路数的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接触传输,有效优化导电大电流部的散热结构,以确保大电流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电气混合滑环装置,包括转子和定子,且转子安装在定子上,其特征在于,转子由液气控制部、滑环信号部、导电动力部、导电大电流部、转子法兰组成,定子由刷杆上支撑板、接触小电刷、绝缘固定小杆、刷杆下支撑板、绝缘固定大杆、接触大电刷及定子底板组成,其中,转子法兰与导电大电流部连接,导电大电流部设置在导电动力部上,液气控制部与滑环信号部上端紧固连接,滑环信号部下端与导电动力部紧固连接;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且三者所在平面相互平行,绝缘固定小杆一端与刷杆上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小杆另一端与刷杆下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大杆一端与刷杆下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大杆另一端与定子底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小杆、绝缘固定大杆与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轴向回转中心平行,且绝缘固定小杆、绝缘固定大杆与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所在平面垂直,绝缘固定小杆沿刷杆下支撑板周向均布且绝缘固定小杆关于刷杆下支撑板的回转中心左右对称设置,绝缘固定大杆沿定子底板周向均布且绝缘固定大杆关于定子底板的回转中心左右对称设置,绝缘固定小杆上设置有接触小电刷,接触小电刷与导电动力部接触,绝缘固定大杆上设置有接触大电刷,接触大电刷与导电大电流部接触,定子的整体轴向回转中心和转子的整体轴向回转中心重合,滑环信号部安装在刷杆上支撑板上,转子法兰安装在定子底板上,各部分具体结构如下:液气控制部中,液气控制轴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内,且液气控制轴的轴向回转中心与液气控制壳体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用于对整个转子上行进行限位的控制轴下压板紧固设置在液气控制轴底端,液气控制轴下部的定子外圆与整机定子轴承配合安装,液气控制限位端盖紧固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底端,且液气控制限位端盖同时套装在液气控制轴下端;液气控制轴内设置有液气第一通道内槽和液气第二通道内槽,并在液气控制轴的环形主体上与液气控制轴的回转轴向上平行设置有液气通道,两个液气通道底端分别设置有径向通道,两个径向通道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液气通道接通,且两个径向通道分别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液气第二通道内槽对应接通;液气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壳体第二通道,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接通,液气壳体第二通道与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液气壳体第一通道、液气壳体第二通道分别连接液气动力管路;滑环信号部中,液气控制轴与滑环芯轴连接,滑环芯轴一端固定设置有滑环下端绝缘环,滑环芯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滑环支撑铜环,滑环下端绝缘环设置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支撑铜环设置在滑环上轴承座内,滑环下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外壳一端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上,滑环外壳另一端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上,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分别安装在滑环芯轴上,且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在滑环芯轴上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刷丝板关于滑环芯轴左右对称分布设置在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外壳形成的环形通道内;滑环芯轴中设置有用于转子线通过的通孔;导电动力部中,滑环芯轴与动力底板连接,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的内边缘套装在动力螺杆上,动力螺杆分别沿动力顶板、动力底板的周向均布,并在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之间设置有动力铜环、动力绝缘圈,动力铜环与动力绝缘圈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动力绝缘圈的内边缘套装于动力螺杆上,动力支撑管独立套装于动力螺杆上,各动力支撑管的高度相同且下端分别与动力顶板接触,动力转子法兰套装在动力支撑管上且动力转子法兰下端面与动力支撑管上端接触,动力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支撑管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铜环、动力底板、动力绝缘圈、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平行;导电大电流部中,大电流螺杆垂直设置在动力转子法兰上,大电流导电铜环的内边缘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沿大电流导电铜环周向均布,大电流支撑管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处于最底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动力转子法兰接触且该大电流支撑管的上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处于最上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大电流隔断支撑管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转子上压板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上端与转子法兰连接,大电流转子上压板上端面与转子法兰的底部端面接触,动力转子法兰、大电流导电铜环、大电流转子上压板、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重合;左侧绝缘固定小杆上设置的接触小电刷分别与排序为奇数的动力铜环对应接触,右侧绝缘固定小杆上设置的接触小电刷分别与排序为偶数的动力铜环对应接触;左侧绝缘固定大杆上设置的接触大电刷分别与排序为偶数的大电流导电铜环对应接触,右侧绝缘固定大杆上设置的接触大电刷分别与排序为奇数的大电流导电铜环对应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电气混合滑环装置,包括转子和定子,且转子安装在定子上,其特征在于,转子由液气控制部、滑环信号部、导电动力部、导电大电流部、转子法兰组成,定子由刷杆上支撑板、接触小电刷、绝缘固定小杆、刷杆下支撑板、绝缘固定大杆、接触大电刷及定子底板组成,其中,转子法兰与导电大电流部连接,导电大电流部设置在导电动力部上,液气控制部与滑环信号部上端紧固连接,滑环信号部下端与导电动力部紧固连接;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且三者所在平面相互平行,绝缘固定小杆一端与刷杆上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小杆另一端与刷杆下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大杆一端与刷杆下支撑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大杆另一端与定子底板紧固连接,绝缘固定小杆、绝缘固定大杆与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轴向回转中心平行,且绝缘固定小杆、绝缘固定大杆与刷杆上支撑板、刷杆下支撑板、定子底板三者的所在平面垂直,绝缘固定小杆沿刷杆下支撑板周向均布且绝缘固定小杆关于刷杆下支撑板的回转中心左右对称设置,绝缘固定大杆沿定子底板周向均布且绝缘固定大杆关于定子底板的回转中心左右对称设置,绝缘固定小杆上设置有接触小电刷,接触小电刷与导电动力部接触,绝缘固定大杆上设置有接触大电刷,接触大电刷与导电大电流部接触,定子的整体轴向回转中心和转子的整体轴向回转中心重合,滑环信号部安装在刷杆上支撑板上,转子法兰安装在定子底板上,各部分具体结构如下:液气控制部中,液气控制轴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内,且液气控制轴的轴向回转中心与液气控制壳体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用于对整个转子上行进行限位的控制轴下压板紧固设置在液气控制轴底端,液气控制轴下部的定子外圆与整机定子轴承配合安装,液气控制限位端盖紧固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底端,且液气控制限位端盖同时套装在液气控制轴下端;液气控制轴内设置有液气第一通道内槽和液气第二通道内槽,并在液气控制轴的环形主体上与液气控制轴的回转轴向上平行设置有液气通道,两个液气通道底端分别设置有径向通道,两个径向通道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液气通道接通,且两个径向通道分别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液气第二通道内槽对应接通;液气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壳体第二通道,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接通,液气壳体第二通道与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液气壳体第一通道、液气壳体第二通道分别连接液气动力管路;滑环信号部中,液气控制轴与滑环芯轴连接,滑环芯轴一端固定设置有滑环下端绝缘环,滑环芯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滑环支撑铜环,滑环下端绝缘环设置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支撑铜环设置在滑环上轴承座内,滑环下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外壳一端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上,滑环外壳另一端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上,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分别安装在滑环芯轴上,且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在滑环芯轴上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刷丝板关于滑环芯轴左右对称分布设置在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外壳形成的环形通道内;滑环芯轴中设置有用于转子线通过的通孔;导电动力部中,滑环芯轴与动力底板连接,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的内边缘套装在动力螺杆上,动力螺杆分别沿动力顶板、动力底板的周向均布,并在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之间设置有动力铜环、动力绝缘圈,动力铜环与动力绝缘圈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动力绝缘圈的内边缘套装于动力螺杆上,动力支撑管独立套装于动力螺杆上,各动力支撑管的高度相同且下端分别与动力顶板接触,动力转子法兰套装在动力支撑管上且动力转子法兰下端面与动力支撑管上端接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祝
申请(专利权)人:张祝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