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830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具体包括外罐体、内罐体和导流板,外罐体和内罐体呈圆筒形且其底部设有平面形罐底;导流板呈顺时针螺旋形并设置于外罐体和内罐体之间,分离装置内利用隔油池原理设有若干隔板,通过这些隔板分离餐厨废水中的油和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分离装置设计成罐状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箱式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占地更小,内部设计多个隔板,油水分离率更高;利用螺旋形导流板引导餐厨废水在分离装置中有序流动,使得分离过程更加平稳,分离质量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厌氧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厌氧反应器已经大量应用于餐厨垃圾处理领域,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油,会大大提高COD(化学需氧量)值,导致发酵过程缓慢,影响发酵的效率。因此在发酵之前,需要进行油水分离工作。餐厨废水中油主要有三种形式:浮油、乳化油和分子油。浮油容易上浮,可以采用静置加热上浮的方式分离;乳化油是以稳定状态存在的微小油粒,粒径约在0.5~25μm之间,具有不上浮、不凝聚的特点,需要经过破乳处理才能够分离;分子油是以分子形式存在,含量低,不需分离,可直接进入后续生物处理。油水分离目前主要采用离心机设备,离心机能够将密度接近的一类油物质分离出来。但是离心分离无法分离出水中的乳化油,由于分离过程中离心机高速搅拌,使得一部分浮油变成乳化油进入水中,反而降低了油水分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油水分离设备分离不彻底,分离后水体中的乳化油含量较高的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外罐体,所述外罐体呈圆筒形且其底部设有平面形罐底;内罐体,所述内罐体设置于外罐体内;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螺旋形并设置于外罐体和内罐体之间,且导流板的螺旋圈数小于一圈;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固定于罐底上且其一侧与导流板的底端相固定,第一隔板的顶端高于导流板的顶端;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固定于导流板的下表面并临近第一隔板设置,第二隔板与罐底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位于导流板下方并设置于第二隔板对应导流板螺旋上升方向的一侧,第三隔板的底端与罐底相固定并与导流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位于第一隔板和导流板顶端之间,第四隔板的内侧边与内罐体相固定且其与罐底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位于导流板的顶端并与导流板的上表面相固定,且第五隔板的顶端低于第四隔板的顶端;第六隔板,所述第六隔板固定于导流板的上表面上并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五隔板之间;第一仓室,形成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导流板之间;第二仓室,形成于第一隔板和第四隔板之间;第三仓室,形成于第五隔板、第六隔板和导流板之间;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于外罐体上并与第一仓室相连通;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设置于外罐体上并与第三仓室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平衡孔,且所述平衡孔高于导流板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内罐体的下部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位于第一隔板和第四隔板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七隔板,所述第七隔板位于第五隔板与第六隔板之间并与导流板的上表面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外罐体的顶部设有用于人员通行的环形走廊。进一步地,所述外罐体的表面设有保温板。进一步地,所述外罐体的外侧设有爬梯,所述爬梯的顶端与环形走廊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隔油池原理,将分离装置设计成罐状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箱式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占地更小,内部设计多个隔板,油水分离率更高;利用螺旋形导流板引导餐厨废水在分离装置中有序流动,使得分离过程更加平稳,分离质量更高;分离后的油和水处于两个不同区域,便于工人分离,大大降低了工人操作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去除外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沿液流方向展开的结构示意图;1-外罐体,2-内罐体,3-罐底,4-导流板,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第四隔板,9-平衡孔,10-出水口,11-第五隔板,12-第六隔板,13-第七隔板,14-进液口,15-出油口,16-环形走廊,17-爬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具体包括:外罐体1、内罐体2和导流板4,外罐体1和内罐体2呈圆筒形且其底部设有平面形罐底3;导流板4呈顺时针螺旋形并设置于外罐体1和内罐体2之间(如图1),且导流板4的螺旋圈数小于一圈。外罐体1和内罐体2之间设有若干隔板,隔板两侧均与外罐体1和内罐体2相固定,下面对这些隔板的设计作详细描述:第一隔板5的底端固定于罐底3上且其一侧与导流板4的底端相固定,第一隔板5的顶端高于导流板4的顶端;第二隔板6固定于导流板4的下表面并临近第一隔板5设置,第二隔板6与罐底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三隔板7位于导流板4下方并设置于第二隔板6对应导流板4螺旋上升方向的一侧,第三隔板7的底端与罐底3相固定并与导流板4的下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四隔板8位于第一隔板5和导流板4顶端之间,第四隔板8的内侧边与内罐体2相固定且其与罐底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五隔板11位于导流板4的顶端并与导流板4的上表面相固定,且第五隔板11的顶端低于第四隔板8的顶端;第六隔板12固定于导流板4的上表面上并位于第一隔板5和第五隔板11之间;第七隔板13位于第五隔板11与第六隔板12之间并与导流板4的上表面相固定。另外,上述隔板在该分离装置内形成一些腔室,分别为:第一仓室,形成于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5和导流板4之间;第二仓室,形成于第一隔板5和第四隔板8之间;第三仓室,形成于第五隔板11、第六隔板12和导流板4之间。该分离装置上还设有进液口14、出水口10、出油口15和平衡孔9,进液口14设置于外罐体1上并与第一仓室相连通;出水口10设置于内罐体2的下部且位于第一隔板5和第四隔板8之间;出油口15设置于外罐体1上并与第三仓室相连通;平衡孔9设置于第一隔板5上且高于导流板4的底端,平衡孔9的主要作用是缓冲液体,避免液体冲击隔板造成湍流,扰乱分离的油液和水体。另外,本技术的外罐体1上设有保温板(图中未示出),外罐体1的顶部设有环形走廊16,外罐体1上设有爬梯17,爬梯17的顶端与环形走廊16相连,便于工人登上环形走廊16清理分离出的油液。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分离罐中注入一定量的80℃清水,防止后续注入待分离餐厨废水时,由于液体紊流造成分离不彻底的问题,也避免餐厨废水中分离出的油液穿过平衡孔9,混入到分离出油的液体之中。因为油的沸点为80℃,因此将注入的水体加热到80℃时更容易分离。具体地,先通过进液口14向该分体装置中注入80℃的清水,由于第一隔板5固定于罐底3,第二隔板6与罐底3具有一定间距(间距一般为120-200mm),液体只能沿导流板4螺旋上升方向流动并通过第二隔板6与罐底3之间的间隙。液体顺时针流动到第三隔板7时,由于第三隔板7与罐底3密封,而第三隔板7的顶部与导流板4之间留有一定间距(间距一般为120-200mm),液体只能在此聚集,直到翻过第三隔板7,然后继续沿着罐底3顺时针均匀流动,直到流到第一隔板5时被拦截开始汇集,液位开始逐渐升高。第四隔板8与罐底3留有一定间距(间距一般为120-200mm),液位升高首先淹没此处,液面上升到平衡孔9位置时,液体穿过平衡孔9进入到导流板4的上方。至此,填充液停止,启动准备完成。将餐厨废水加热到80℃,然后按照设定的流速,通过进液口14将液体注入该分离装置内,餐厨废水进入罐体后的流动方式与预先倒入清水的流动方式一致,餐厨废水在经过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时,由于液体的起伏流动,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罐体(1),所述外罐体(1)呈圆筒形且其底部设有平面形罐底(3);内罐体(2),所述内罐体(2)设置于外罐体(1)内;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呈螺旋形并设置于外罐体(1)和内罐体(2)之间,且导流板(4)的螺旋圈数小于一圈;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5)的底端固定于罐底(3)上且其一侧与导流板(4)的底端相固定,第一隔板(5)的顶端高于导流板(4)的顶端;第二隔板(6),所述第二隔板(6)固定于导流板(4)的下表面并临近第一隔板(5)设置,第二隔板(6)与罐底(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三隔板(7),所述第三隔板(7)位于导流板(4)下方并设置于第二隔板(6)对应导流板(4)螺旋上升方向的一侧,第三隔板(7)的底端与罐底(3)相固定并与导流板(4)的下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四隔板(8),所述第四隔板(8)位于第一隔板(5)和导流板(4)顶端之间,第四隔板(8)的内侧边与内罐体(2)相固定且其与罐底(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五隔板(11),所述第五隔板(11)位于导流板(4)的顶端并与导流板(4)的上表面相固定,且第五隔板(11)的顶端低于第四隔板(8)的顶端;第六隔板(12),所述第六隔板(12)固定于导流板(4)的上表面上并位于第一隔板(5)和第五隔板(11)之间;第一仓室,形成于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导流板(4)之间;第二仓室,形成于第一隔板(5)和第四隔板(8)之间;第三仓室,形成于第五隔板(11)、第六隔板(12)和导流板(4)之间;进液口(14),所述进液口(14)设置于外罐体(1)上并与第一仓室相连通;出油口(15),所述出油口(15)设置于外罐体(1)上并与第三仓室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罐体(1),所述外罐体(1)呈圆筒形且其底部设有平面形罐底(3);内罐体(2),所述内罐体(2)设置于外罐体(1)内;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呈螺旋形并设置于外罐体(1)和内罐体(2)之间,且导流板(4)的螺旋圈数小于一圈;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5)的底端固定于罐底(3)上且其一侧与导流板(4)的底端相固定,第一隔板(5)的顶端高于导流板(4)的顶端;第二隔板(6),所述第二隔板(6)固定于导流板(4)的下表面并临近第一隔板(5)设置,第二隔板(6)与罐底(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三隔板(7),所述第三隔板(7)位于导流板(4)下方并设置于第二隔板(6)对应导流板(4)螺旋上升方向的一侧,第三隔板(7)的底端与罐底(3)相固定并与导流板(4)的下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四隔板(8),所述第四隔板(8)位于第一隔板(5)和导流板(4)顶端之间,第四隔板(8)的内侧边与内罐体(2)相固定且其与罐底(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五隔板(11),所述第五隔板(11)位于导流板(4)的顶端并与导流板(4)的上表面相固定,且第五隔板(11)的顶端低于第四隔板(8)的顶端;第六隔板(12),所述第六隔板(12)固定于导流板(4)的上表面上并位于第一隔板(5)和第五隔板(11)之间;第一仓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江雄王发生张守政马忠林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