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发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811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发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塞入大鼠口腔内的刷头、固定设置在刷头上的槟榔纤维、用于带动刷头进而带动槟榔纤维对大鼠口腔内壁进行摩擦的电机和用于将含槟榔碱的液体导入大鼠口腔内的滴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高度模拟人类咀嚼槟榔过程中槟榔粗纤维对口腔黏膜的机械摩擦刺激及槟榔提取物的化学刺激,并且能通过大鼠辅助使用大鼠固定器能长期刺激大鼠口腔黏膜,能模拟人类咀嚼槟榔的长期慢性过程,是目前诱导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方法中最合适的刺激方法,有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诱导出更接近于临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的典型病理改变。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simulating submucosal fibrosis induced by chewing areca nut in rat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simulating the Oral Submucosal Fibrosis Induced by chewing areca nut in rats, including a brush head for inserting into the oral cavity of rats, a areca fiber fixed on the brush head, a motor for driving the brush head and then driving the areca fiber to friction the oral wall of rats, and a motor for using areca alkali-containing brushes. The liquid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dropping device of rat oral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can highly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friction stimulation of areca nut crude fiber to oral mucosa and the chemical stimulation of areca nut extract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hewing areca nut, and can stimulate rat oral mucosa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rat-assisted use of rat fixator, which can simulate the long-term and chronic process of human chewing areca nut, and is currently induced greatly. The most suitable stimulation method for Oral Submucosal Fibrosis in mice is expected to induce more typical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which are closer to those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Oral Submucosal fibr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发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试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试验装置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发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癌前状态。目前OSF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OSF主要是由于槟榔中槟榔碱等化学成分及粗、硬纤维长期反复机械摩擦刺激口腔黏膜,致使局部胶原合成和降解代谢失衡所致。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咀嚼粗糙槟榔能增加OSF发病率,而且咀嚼槟榔是OSF唯一显著相关的病因,咀嚼槟榔的持续时间越长、频率越高,OSF的患病率越高。建立理想的OSF动物模型为探究其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防其癌变提供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方向均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60年代,Sirsa等将辣椒素局部涂擦于Wistar大鼠的腭部来诱导OSF动物模型,但未见明显典型的OSF病理改变及临床体征。1991年Khrime等采用将槟榔制成的糊剂隔天涂布于albino大鼠口腔黏膜持续6个月,发现口腔黏膜下胶原蛋白增多,但其它病理改变则不够典型。1997年,黄生高等采用黏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槟榔提取物刺激SD大鼠口腔黏膜22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OSF样改变,但欠可重复性,且针刺伤损伤大,易致使局部口腔黏膜感染,不能完全模拟人咀嚼槟榔时的长期慢性机械摩擦刺激。2004年,Chiang等通过给仓鼠喂食加入了粉末状槟榔的饲料18个月诱导OSF动物模型,出现了体重减轻及口腔黏膜上皮增生,余未见明显其他OSF病理改变。2007年,Perera等使用槟榔提取物在BALB/c小鼠的局部口腔黏膜滴300-600天,出现了类似人类OSF的病理改变。但是这种方法试验周期过长,操作难度大,而且小鼠口腔黏膜组织面积太小,不利于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2016年,张姗姗等采用博莱霉素于SD大鼠颊部口腔黏膜下注射8周后,诱导出了与OSF病人临床体征及病理改变类似的颊粘膜病变。但是博来霉素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利用其致纤维化的副作用,短期内通过于黏膜下注射博来霉素来诱导OSF,并不能模拟人类OSF发病过程中长期咀嚼槟榔的慢性过程。专利申请CN201810062043.0中公开了一种制备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实验模型的刷子。所述制备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实验模型的刷子包括:刷柄,所述刷柄内形成有储液空腔,所述储液空腔内存储有槟榔提取液;导轨;刷头;多根第一刷毛;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空腔连通,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刷毛连通。隔板;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刷头与所述隔板;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刷头抵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空腔;加速杆,所述加速杆自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弯折延伸而成,并伸入所述输液管。具体地,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实验模型开始制作时,先将大鼠麻醉,再用止血钳和镊子张开大鼠口腔,直接通过制备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实验模型的刷子的第一刷毛5摩擦大鼠的口腔黏膜,储液空腔2内的槟榔提取液自输液管6道流入第一刷毛5,最后到达大鼠的口腔黏膜,在第一刷毛5与大鼠的口腔黏膜接触的过程中,刷头4随之沿导轨3运动,驱动杆9及加速杆9a协调运动,加速杆9a能够加速推动槟榔提取液的流动,弹性件8在此过程中有效的对刷头4限位和复位,从而实现便捷的制备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实验模型。该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实验模型的刷子操作便捷,模拟效果良好,极大的节约了实验人员的人力与时间成本。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将刷子与滴液管相结合,即使得注射和刷蘸二合一,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试验操作。但该专利申请中,1)其中使用牙刷造型的整齐的刷毛,其用于口腔内壁时并不能完全模拟槟榔粗纤维对口腔内壁的摩擦。2)该专利申请的刷子在使用时,依然需要实验员定期对大鼠口腔内壁进行往复用力的刷壁试验,并不能自动完成刺激过程,这依然给实验人员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在实验人员时间及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实现对每只实验大鼠的口腔黏膜施行长时间刺激,从而无法实现模拟人类咀嚼槟榔的长期慢性过程。3)该专利申请的刷子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更优异的模拟咀嚼槟榔的大鼠模型试验装置,具体是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导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刺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发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塞入大鼠口腔内的刷头、固定设置在刷头上的槟榔纤维、用于带动刷头进而带动槟榔纤维对大鼠口腔内壁进行摩擦的电机和用于将含槟榔碱的液体导入大鼠口腔内的滴液装置。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槟榔纤维为取干果槟榔经蒸馏水浸泡后并碾压撕碎的槟榔纤维丝。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滴液装置包括用于伸入大鼠口腔内的滴针或滴管和用于调节液体速度的流速调节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滴液装置包括蠕动泵,且所述蠕动泵自带流速调节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滴液装置包括自带流速调节器的静脉注射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大鼠身体固定的大鼠固定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刷头包括整体呈横置V字造型的上刷头和下刷头,上刷头和下刷头的一端连接,上刷头的另一端为其自由端,所述槟榔纤维至少设置在上刷头的表面及两侧,使用时下刷头位置固定而上刷头在电机的带动下其自由端上下运动,通过所述刷头的开合运动模仿嚼槟榔时槟榔纤维对口腔内壁的摩擦作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刷头的上表面的长度为1~2cm,宽度为0.8~1.2cm。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刷头(2)与电机的电机输出轴(41)一体化设置,因而所述槟榔纤维固定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至少用于为所述电机提供动力的电源。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试验装置在使得槟榔纤维对大鼠口腔黏膜产生摩擦机械刺激的同时,滴加槟榔碱等化学成分对大鼠口腔黏膜产生化学刺激,能真实地模拟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效果。2、本技术中装置应用的整个过程自动完成,能大量节省人力及时间成本,使模拟人类长期咀嚼槟榔的长期慢性刺激过程得以实现。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刷头能模拟咀嚼槟榔过程的张闭口运动,使槟榔粗糙纤维对大鼠口腔黏膜产生摩擦机械刺激能最大程度的模拟真实情况。总的来说,本技术能高度模拟人类咀嚼槟榔过程中槟榔粗纤维对口腔黏膜的机械摩擦刺激及槟榔提取物的化学刺激,并且能通过大鼠辅助使用大鼠固定器能长期刺激大鼠口腔黏膜,能模拟人类咀嚼槟榔的长期慢性过程,是目前诱导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方法中最合适的刺激方法,有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诱导出更接近于临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的典型病理改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模拟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通过以下实施例和附图具体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并不仅限于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发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将大鼠身体固定的大鼠固定器1、用于塞入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发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塞入大鼠口腔内的刷头(2)、固定设置在刷头上的槟榔纤维(3)、用于带动刷头进而带动槟榔纤维对大鼠口腔内壁进行摩擦的电机(4)和用于将含槟榔碱的液体导入大鼠口腔内的滴液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咀嚼槟榔诱发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塞入大鼠口腔内的刷头(2)、固定设置在刷头上的槟榔纤维(3)、用于带动刷头进而带动槟榔纤维对大鼠口腔内壁进行摩擦的电机(4)和用于将含槟榔碱的液体导入大鼠口腔内的滴液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槟榔纤维(3)为取干果槟榔经蒸馏水浸泡后并碾压撕碎的槟榔纤维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装置(5)包括用于伸入大鼠口腔内的滴针或滴管(51)和用于调节液体速度的流速调节器(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装置(5)包括蠕动泵,且所述蠕动泵自带流速调节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装置(5)包括自带流速调节器的静脉注射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大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炀博唐瞻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