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811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机身,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所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通过一可折叠机构连接,实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之间的折叠和展开;展开后,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组合为一个大屏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极其流行,然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尺寸的增大,使得这些终端设备变的不易于携带。且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手机在数据业务方面超过了语音业务,也就是智能手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手机创新不足,而且对于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上主流手机的屏幕太小,使用不方便。直板手机的屏幕如果做成大屏幕,耗电量大,续航能力不足。翻盖手机可以扩展屏幕,但是创新不足,许多特定情况下的多媒体业务使用不便。而目前智能手机市场跟随主流主机厂的节奏趋于同质化,一波追求全屏化的浪潮中,norch屏、水滴屏成为各大厂商的逐鹿重点,手机产品更加千篇一律,这主要也是由于在手机的工业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屏幕模组一直存在创新乏力和技术壁垒难攻克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针对以上产品现状,提供一种优化方案,提出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在展开和折叠两种工作状态下自由切换,全新的交互场景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兼顾便携与大屏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机身,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所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通过一可折叠机构连接,实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之间的折叠和展开;展开后,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组合为一个大屏幕。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显示屏位于所述机身上面,折叠后,所述主显示屏叠放置在辅显示屏上面。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大屏幕中间位置卷曲紧贴可折叠机构内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均为触摸屏。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机构包括:两组同步齿轮组铰链,用以传递齿轮铰链动力;一中心折叠节,所述中心折叠节连接所述两组同步齿轮组铰链,并以所述中心折叠节为中心部件对称布局,两边分别用螺钉与两个二级折叠节以及折叠节首、折叠节尾连接,其中折叠节首的另一端连接主显示屏外壳,折叠节尾的另一端连接辅显示屏外壳;一中心折叠节盖板通过螺钉连接盖覆在齿轮组铰链上,不仅可以支撑显示屏,而且可以避免显示屏与齿轮直接接触。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同步齿轮组铰链采用对称设计,主要由中心基座、主动一级支架、主动齿轮组、主动二级支架、被动二级支架、被动齿轮组、被动一级支架七部分组成。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在折叠过程中,保持主显示屏外壳相对不动,在辅显示屏外壳上施力进行翻转运动,折叠机构会进行折叠动作,折叠机构内表面翻转形成圆弧,且圆弧周长与展开状态下的折叠机构内表面长度一致,故主显示屏外壳、辅显示屏外壳和折叠机构内表面长度和保持不变,显示屏卷曲紧贴折叠机构内表面情况下,总长也总能保持不变。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机构在折叠后的折叠部为弧面。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上设有摄像头、USB接口、蓝牙。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的外形尺寸相等,并且连接处的尺寸相等。本专利技术专利透过可折叠式显示装置,完全颠覆传统显示屏的工业设计,给用户在体验和交互上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折叠状态方便携带与存放,在展开状态可以获得优质的大屏体验,两者随意自由切换;同步齿轮式折叠机构在显示屏折叠运动中可靠稳定,并可在一定角度内自由转动;同步齿轮式折叠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主显示屏外壳和辅显示屏外壳以及折叠机构与显示屏间均匀贴合,不仅折叠过程视觉效果流畅美观,而且降低了折叠终端对显示屏的弯折性能要求。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展开状态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展开状态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折叠状态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折叠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折叠机构折叠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折叠机构爆炸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同步齿轮组铰链爆炸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折叠机构折叠状态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铰链折叠状态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铰链同步折叠动力传递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专利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专利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专利,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专利。附图和说明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专利技术专利不限于此。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顶部上。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专利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展开状态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展开状态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折叠状态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折叠状态图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折叠机构折叠状态图。请参考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3,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10,包括机身15,主显示屏20和辅显示屏30,所述主显示屏20和辅显示屏30通过一可折叠机构40连接,实现主显示屏20和辅显示屏30之间的折叠和展开;展开后,主显示屏20和辅显示屏30组合为一个大屏幕50。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显示屏30位于所述机身15上面,折叠后,所述主显示屏20叠放置在辅显示屏30上面。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大屏幕50中间位置卷曲紧贴可折叠机构40内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显示屏20和辅显示屏30均为触摸屏。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a及图1b,整机折叠动作主要是由所创新设计的同步齿轮式折叠机构来实现的。在整机展开状态下,可折叠显示屏展开为一个平面,可以作为平板使用。当整机处于图2a及图2b的折叠状态下,折叠机构通过转轴可翻转180~190度,并在中间形成一个弧形的弯折区域可以将中间显示屏包裹。折叠机构翻转过程中主显示屏20外壳、辅显示屏30外壳和折叠机构内表面长度和保持不变,显示屏中间位置卷曲紧贴折叠机构内表面,所以显示屏总长也总能保持不变,如图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折叠机构爆炸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同步齿轮组铰链爆炸结构图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中的折叠机构折叠状态图。请参考图1b及图4,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机身,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通过一可折叠机构连接,实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之间的折叠和展开;展开后,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组合为一个大屏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机身,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通过一可折叠机构连接,实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之间的折叠和展开;展开后,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组合为一个大屏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显示屏位于所述机身上面,折叠后,所述主显示屏叠放置在辅显示屏上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屏幕中间位置卷曲紧贴可折叠机构内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均为触摸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包括:两组同步齿轮组铰链,用以传递齿轮铰链动力;一中心折叠节,所述中心折叠节连接所述两组同步齿轮组铰链,并以所述中心折叠节为中心部件对称布局,两边分别用螺钉与两个二级折叠节以及折叠节首、折叠节尾连接,其中折叠节首的另一端连接主显示屏外壳,折叠节尾的另一端连接辅显示屏外壳;一中心折叠节盖板通过螺钉连接盖覆在齿轮组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球陈一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