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785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中心静脉导管误拔的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一种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包括前襟、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襟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互独立,所述前襟前侧缝合有第一遮片和第二遮片,所述第一遮片与前襟缝合以遮覆所述第一开口,且第一遮片与前襟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遮片与前襟缝合以遮覆所述第二开口,且第二遮片与前襟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一遮片与前襟的缝合线、第二遮片与前襟的缝合线均呈U形,以使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端开口,所述第一遮片上端与前襟、第二遮片上端与前襟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ull-out devic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nti-pulling device which can avoid the mistake pulling of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ull-out device includes front, left and right sleeves.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upper front of the forehead are formed with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second opening respectively.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second opening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e front side of the forehead is sutur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patches, and the first patch and the front patch are sutured to cover up. The first opening is covered, and a first accommodation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shield and the front flap. The second shield is sutured with the front flap to cover the second opening, and a second accommodation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shield and the front flap. The suture lines of the first shield and the front flap, the second shield and the front flap are U-shaped so as to make the first accommodation chamber. The opening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accommodation chamber,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shield and the front flap,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shield and the front flap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iece which cooperates with each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
技术介绍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持续性血液滤过,这些情况下都会用到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留置后会有一截留在人体外,一般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留置部位位于锁骨附近,患者在睡觉等情况下会无意识的用手拨动中心静脉导管,容易造成中心静脉导管被拔出,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还会产生多种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中心静脉导管误拔的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包括前襟、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襟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互独立,所述前襟前侧缝合有第一遮片和第二遮片,所述第一遮片与前襟缝合以遮覆所述第一开口,且第一遮片与前襟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遮片与前襟缝合以遮覆所述第二开口,且第二遮片与前襟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一遮片与前襟的缝合线、第二遮片与前襟的缝合线均呈U形,以使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端开口,所述第一遮片上端与前襟、第二遮片上端与前襟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进行本技术装置的使用时,先进行本装置的穿戴,通过左臂伸入左袖、右臂伸入右袖,以使前襟固定在胸前,通过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使中心静脉导管露在身体外的一截放入在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随后通过第一连接件进行第一容纳腔上端或第二容纳腔上端的封闭,以使中心静脉导管被遮覆,以避免患者接触到中心静脉导管,以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的误拔管。作为优选,所述前襟的第一开口上侧的部分为前襟左上部,所述前襟的第二开口上侧的部分为前襟右上部,所述前襟上形成有第一开缝和第二开缝,所述第一开缝下端与第一开口相连,所述第一开缝上端向上延伸以将前襟左上部分割为第一前襟左上部和第二前襟左上部,所述第二开缝下端与第二开口相连,所述第二开缝上端向上延伸以将前襟右上部分割为第一前襟右上部和第二前襟右上部,所述前襟上设有第三遮片和第四遮片,所述第三遮片一端与第一前襟左上部和第二前襟左上部的两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固定,所述第三遮片另一端与第一前襟左上部和第二前襟左上部的两部分中的另一部分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遮片一端与第一前襟右上部和第二前襟右上部的两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固定,所述第四遮片另一端与第一前襟右上部和第二前襟右上部的两部分中的另一部分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连接件。可以通过移动前襟或折叠前襟,以使中心静脉导管穿过第一开缝以位于第一开口内,或使中心静脉导管穿过第二开缝以位于第二开口内,上述设置以避免中心静脉导管弯折,便于中心静脉导管的隐藏,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作为优选,所述前襟上侧设有颈套,所述颈套由一条首尾相连接的带状布构成,带状布的部分下缘与前襟上缘相连,带状布的左右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第四连接件。颈套不仅用于使本技术装置的固定更为稳定,还使得前襟上缘能更接近胸口皮肤,以避免患者手插入到前襟与胸口,以避免患者手与中心静脉导管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左袖沿袖臂方向设有第一开裂口,第一开裂口上端延伸至前襟左侧,第一开裂口下端延伸至左袖的袖口,所述右袖沿袖臂方向设有第二开裂口,第二开裂口上端延伸至前襟右侧,第二开裂口下端延伸至右袖的袖口,所述第一开裂口处设有第五连接件以使左袖保持为筒形,所述第二开裂口处设有第六连接件以使右袖保持为筒形。进行本技术装置的穿戴时,不需要使左壁穿过左袖、右臂穿过右袖,患者躺下后,将前襟盖在患者胸前,使左袖盖在患者左臂上,、,使右袖盖在患者右臂上,通过第五连接件将左臂包裹,通过第六连接件将右臂包裹。本技术装置的穿戴更为方便,且适用于手臂活动不便的患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裂口位于左袖左侧,所述第二开裂口位于右袖右侧。上述设置便于医务人员进行本技术装置与患者的穿戴。本技术具有能避免中心静脉导管误拔,且便于穿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去掉第一遮片和第二遮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包括前襟1、左袖2和右袖3,前襟1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第一开口4与第二开口5相互独立,前襟1前侧缝合有第一遮片6和第二遮片7,第一遮片6与前襟1缝合以遮覆第一开口4,且第一遮片6与前襟1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第二遮片7与前襟1缝合以遮覆第二开口5,且第二遮片7与前襟1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一遮片6与前襟1的缝合线、第二遮片7与前襟1的缝合线均呈U形,以使第一容纳腔上端和第二容纳腔上端开口,第一遮片6上端与前襟1、第二遮片7上端与前襟1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为魔术贴。前襟1的第一开口4上侧的部分为前襟左上部11,前襟1的第二开口5上侧的部分为前襟右上部12,前襟1上形成有第一开缝8和第二开缝9,第一开缝8下端与第一开口4相连,第一开缝8上端向上延伸以将前襟左上部11分割为第一前襟左上部111和第二前襟左上部112,第二开缝8下端与第二开口5相连,第二开缝9上端向上延伸以将前襟右上部12分割为第一前襟右上部121和第二前襟右上部122,前襟1上设有第三遮片13和第四遮片14,第三遮片13一端与第一前襟左上部111固定,第三遮片13另一端与第二前襟左上部112的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件15,第四遮片14一端与第二前襟右上部122的固定,第四遮片14另一端与第一前襟右上部121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连接件16。前襟1上侧设有颈套10,颈套10由一条首尾相连接的带状布构成,带状布的部分下缘与前襟1上缘相连,带状布的左右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为魔术贴。左袖2沿袖臂方向设有第一开裂口,第一开裂口上端延伸至前襟1左侧,第一开裂口下端延伸至左袖2的袖口,右袖3沿袖臂方向设有第二开裂口,第二开裂口上端延伸至前襟1右侧,第二开裂口下端延伸至右袖3的袖口,第一开裂口处设有第五连接件17以使左袖2保持为筒形,第二开裂口处设有第六连接件18以使右袖3保持为筒形。其中,第五连接件17和第六连接件18为绑带。其中,第一开裂口位于左袖2左侧,第二开裂口位于右袖3右侧。进行本技术装置的穿戴时,患者躺下后,将前襟盖在患者胸前,使左袖盖在患者左臂上,使右袖盖在患者右臂上,使构成颈套的带状布盖在患者脖子上,通过第五连接件将左臂包裹,通过第六连接件将右臂包裹,通过第四连接件将颈套套在患者脖子上,随后活动前襟的第一前襟左上部或第二前襟左上部或第一前襟右上部或第二前襟右上部,以使中心静脉导管穿过第一开缝以位于第一开口内,或使中心静脉导管穿过第二开缝以位于第二开口内,此时中心静脉导管位于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内,最后通过第一连接件进行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上端的封闭,以使中心静脉导管露在人体外的部分位于一个封闭的腔室内,从而避免患者的手触碰到中心静脉导管,以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的误拔管。本技术具有能避免中心静脉导管误拔,且便于穿戴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襟、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襟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互独立,所述前襟前侧缝合有第一遮片和第二遮片,所述第一遮片与前襟缝合以遮覆所述第一开口,且第一遮片与前襟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遮片与前襟缝合以遮覆所述第二开口,且第二遮片与前襟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一遮片与前襟的缝合线、第二遮片与前襟的缝合线均呈U形,以使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端开口,所述第一遮片上端与前襟、第二遮片上端与前襟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襟、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襟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互独立,所述前襟前侧缝合有第一遮片和第二遮片,所述第一遮片与前襟缝合以遮覆所述第一开口,且第一遮片与前襟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遮片与前襟缝合以遮覆所述第二开口,且第二遮片与前襟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一遮片与前襟的缝合线、第二遮片与前襟的缝合线均呈U形,以使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端开口,所述第一遮片上端与前襟、第二遮片上端与前襟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静脉导管防误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襟的第一开口上侧的部分为前襟左上部,所述前襟的第二开口上侧的部分为前襟右上部,所述前襟上形成有第一开缝和第二开缝,所述第一开缝下端与第一开口相连,所述第一开缝上端向上延伸以将前襟左上部分割为第一前襟左上部和第二前襟左上部,所述第二开缝下端与第二开口相连,所述第二开缝上端向上延伸以将前襟右上部分割为第一前襟右上部和第二前襟右上部,所述前襟上设有第三遮片和第四遮片,所述第三遮片一端与第一前襟左上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晓雁叶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