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7287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首先选取新鲜油茶籽于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将获得的带衣果仁浸泡于60~100℃水中,维持10~60min;完成后的捞出并除去表皮水分;其次将带衣果仁置于质量分数为0.5~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温度20~60℃,浸泡1~24h;完成后用清水漂洗1~2次并将带衣果仁捞出盛放在容器内;再次往容器中加入1~10%的柠檬酸溶液,直至溶液pH呈中性,捞出果仁待用;然后将处理好的带衣果仁放入毛辊去皮机中进行刮擦去衣,并置于流动分离槽中实现仁衣分离;最后将果仁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可显著提高油的得率和品质,并能降低油脂精炼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加工
,尤其是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类植物油资源,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作物,油茶籽油是从其果实油茶籽提取或者压榨所得,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与花生油等其他食用油相比贮藏性更好,且不易酸败,经常食用有助于减肥、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保健作用。目前,油茶籽油主要是将带壳油茶籽粉碎、蒸煮、液压压榨、精炼等步骤制取,由于油茶籽没有经过脱壳脱衣,其油不可避免会溶入来源于果壳、果衣中的多种有害成分,比如色素,油茶皂素等,给后续油脂精炼步骤带来较严重的负担,影响着油的品质,同时由于果壳、果衣的存在会吸收一部分油脂,降低了油脂的得率。基于这些问题,难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因此,亟需研发高效去除油茶籽果衣的方法,为高品质茶油的生产提供优质的油茶籽仁加工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高效去除油茶籽仁果衣的脱衣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脱壳:选取新鲜无霉变的油茶籽于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得到带衣果仁;(2)浸泡:将带衣果仁浸泡于60~100℃水中,维持10~180min;(3)风干:将浸泡后的果仁捞出,用热风除去果仁表皮的残留水分;(4)软化:将浸泡后带衣油茶籽果仁,置于质量分数为0.5~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温度20~60℃,浸泡1~24h;(5)水洗:将浸泡后的带衣果仁捞出,用清水漂洗1~2次;(6)中和:往漂洗后带衣果仁的容器中加入1~10%的柠檬酸溶液,用于中和果仁中多余的碱,直至溶液pH维持在7左右,捞出果仁待用;(7)脱衣:将处理好的带衣果仁放入毛辊去皮机中进行刮擦去衣;(8)仁衣分离:将经过毛辊去皮机处理后得到的果仁果衣混合物置于流动分离槽中,实现果仁、果衣的分离;(9)干燥:将获得的果仁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50~65℃,干燥10-24h,得到成品。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在进行毛辊刮擦去衣时,还往果仁上淋水。进一步地,所述流动分离槽包括水槽本体,在水槽本体内靠近出口口处安装有一密封隔板,密封隔板将水槽本体分隔为分离室和收集室,密封隔板的高度小于水槽本体的深度,在分离室内设置有一孔板不锈钢输送带,在分离室上部设有进料口,在收集室内安装有收集果衣的收集滤斗;在水槽本体上分别设有连通分离室和收集室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分离室内位于孔板不锈钢输送带下方还设有一气管,气管上均布有出气孔,气管的一端延伸指水槽本体外且与一鼓风机相连。所述气管为不锈钢管。所述水槽本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脱衣方法,能够提高油的得率和品质,并能降低油脂精炼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油菜籽脱壳后先经过60-10℃的水浸泡,能够使油茶籽表皮的少量淀粉会糊化,预热后边硬,减少后续碱液浸泡对果仁品质的影响。另外,经过氢氧化钠的浸泡处理,可以使果皮和果仁粘连不紧密,非常松动,有利于后期的刮擦去皮处理。在刮擦去皮处理的过程中,通过边刮边淋的方式,能够及时冲走果衣,果肉漏出新的接触面,刮的充分;边刮边淋还可以防止多次重复刮,把果衣刮的很碎,后续废液处理困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流动分离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脱壳:选取新鲜无霉变的油茶籽于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得到带衣果仁;(2)浸泡:将带衣果仁浸泡于60℃水中,维持10min;(3)风干:将浸泡后的果仁捞出,用热风除去果仁表皮的残留水分;(4)软化:将浸泡后带衣油茶籽果仁,置于质量分数为0.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温度20℃,浸泡1h;(5)水洗:将浸泡后的带衣果仁捞出,用清水漂洗1次;(6)中和:往漂洗后带衣果仁的容器中加入1的柠檬酸溶液,用于中和果仁中多余的碱,直至溶液pH维持在7左右,捞出果仁待用;(7)脱衣:将处理好的带衣果仁放入毛辊去皮机中进行刮擦去衣;在进行毛辊刮擦去衣时,还往果仁上淋水,边刮边淋水。(8)仁衣分离:将果仁果衣混合物置于流动分离槽中,实现仁衣分离;(9)干燥:将获得的果仁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50℃,干燥10h,得到成品。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脱壳:选取新鲜无霉变的油茶籽于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得到带衣果仁;(2)浸泡:将带衣果仁浸泡于100℃水中,维持60min;(3)风干:将浸泡后的果仁捞出,用热风除去果仁表皮的残留水分;(4)软化:将浸泡后带衣油茶籽果仁,置于质量分数为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温度60℃,浸泡24h;(5)水洗:将浸泡后的带衣果仁捞出,用清水漂洗2次;(6)中和:往漂洗后带衣果仁的容器中加入10%的柠檬酸溶液,用于中和果仁中多余的碱,直至溶液pH维持在7左右,捞出果仁待用;(7)脱衣:将处理好的带衣果仁放入毛辊去皮机中进行刮擦去衣;在进行毛辊刮擦去衣时,还往果仁上淋水,边刮边淋水。(8)仁衣分离:将果仁果衣混合物置于流动分离槽中,实现仁衣分离;(9)干燥:将中获得的果仁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65℃,干燥24h,得到成品。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脱壳:选取新鲜无霉变的油茶籽于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得到带衣果仁;(2)浸泡:将带衣果仁浸泡于100℃水中,维持60min;(3)风干:将浸泡后的果仁捞出,用热风除去果仁表皮的残留水分;(4)软化:将浸泡后带衣油茶籽果仁,置于质量分数为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温度30℃,浸泡24h;(5)水洗:将浸泡后的带衣果仁捞出,用清水漂洗2次;(6)中和:往漂洗后带衣果仁的容器中加入10%的柠檬酸溶液,用于中和果仁中多余的碱,直至溶液pH维持在6.5~7.5,捞出果仁待用;(7)脱衣:将处理好的带衣果仁放入毛辊去皮机中进行刮擦去衣;在进行毛辊刮擦去衣时,还往果仁上淋水,边刮边淋水。(8)仁衣分离:将果仁果衣混合物置于流动分离槽中,实现仁衣分离;(9)干燥:将中获得的果仁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55℃,干燥12h,得到成品。优选的,以上三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流动分离槽采用如下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流动分离槽包括水槽本体1,在水槽本体1内靠近出口口处安装有一密封隔板2,密封隔板2将水槽本体分隔为分离室3和收集室4。其中,密封隔板2的高度小于水槽本体1的深度,在分离室3内设置有一孔板不锈钢输送带5,在分离室3上部设有进料口6。在收集室4内安装有收集果衣的收集滤斗7;在水槽本体1上分别设有连通分离室和收集室的进水口8和出水口9。优选地,在所述分离室3内位于孔板不锈钢输送带下方还设有一气管10,气管上均布有出气孔,气管10的一端延伸指水槽本体外且与一鼓风机相连。具体的,所述气管为不锈钢管。所述水槽本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流动分离槽的工作过程是:进水口8连接外部水源,往水槽本体1内分离室注水,当水漫过隔板进入收集室时,经过毛辊去皮机处理后得到的果衣和果仁混合物料通过进料口6进入水槽本体1内,然后落入孔板不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脱壳:选取新鲜无霉变的油茶籽于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得到带衣果仁;(2)浸泡:将带衣果仁浸泡于60~100℃水中,维持10~60min;(3)风干:将浸泡后的果仁捞出,用热风除去果仁表皮的残留水分;(4)软化:将浸泡后带衣油茶籽果仁,置于质量分数为0.5~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温度20~60℃,浸泡1~24h;(5)水洗:将浸泡后的带衣果仁捞出,用清水漂洗1~2次;(6)中和:往漂洗后带衣果仁的容器中加入1~10%的柠檬酸溶液,用于中和果仁中多余的碱,直至溶液pH维持在6.5~7.5,捞出果仁待用;(7)脱衣:将处理好的带衣果仁放入毛辊去皮机中进行刮擦去衣;(8)仁衣分离:将经过毛辊去皮机处理后得到的果仁果衣混合物置于流动分离槽中,实现果仁、果衣的分离;(9)干燥:将获得的果仁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50~65℃,干燥10‑24h,得到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仁脱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脱壳:选取新鲜无霉变的油茶籽于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得到带衣果仁;(2)浸泡:将带衣果仁浸泡于60~100℃水中,维持10~60min;(3)风干:将浸泡后的果仁捞出,用热风除去果仁表皮的残留水分;(4)软化:将浸泡后带衣油茶籽果仁,置于质量分数为0.5~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温度20~60℃,浸泡1~24h;(5)水洗:将浸泡后的带衣果仁捞出,用清水漂洗1~2次;(6)中和:往漂洗后带衣果仁的容器中加入1~10%的柠檬酸溶液,用于中和果仁中多余的碱,直至溶液pH维持在6.5~7.5,捞出果仁待用;(7)脱衣:将处理好的带衣果仁放入毛辊去皮机中进行刮擦去衣;(8)仁衣分离:将经过毛辊去皮机处理后得到的果仁果衣混合物置于流动分离槽中,实现果仁、果衣的分离;(9)干燥:将获得的果仁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50~65℃,干燥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军李积华静玮陈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