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碾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706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交通安全技术领域的一种汽车防碾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护栏式防护装置无法设置过低导致防护作用有限,传感器式和弹出式防护装置反应不够敏捷、经济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旋转部、直动部和阻拦臂,所述装置通过旋转部与汽车连接;所述直动部在阻拦臂带动下能够绕旋转部向车轮方向转动以压迫车轮,同时直动部作自身轴向延伸以使阻拦臂高度与遇险者躺倒后高度相适应。

An anti-roll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anti-rolling device in the field of traffic safety technology, aiming at solving 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prior art that the guardrail type protective device can not be set too low, resulting in limited protective effect, inadequate response of sensor type and pop-up type protective device, and high economic cost. The device comprises a rotating part, a direct part and an arresting arm connected sequentially with the vehicle through the rotating part; the direct part driven by the arresting arm can rotate around the rotating part to press the wheel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heel, while the straight part extends itself axially so that the height of the arresting arm corresponds to the height of the victim lying down. Sh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碾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防碾压装置,属于交通安全

技术介绍
货车、公交车、挖掘车、装载车等大型机动车由于存在视觉盲区导致碾压事故频发。主要是由于驾驶员生理反应速度限制和机动车行驶速度惯性导致无法迅速刹车制动,滚动的车轮碾压过遇险者而造成二次伤害。现有技术中,采用了诸如护栏的防护装置以保护遇险者不被卷入车轮下,但为确保机动车能够正常行驶,无法将护栏设置得过低,防护作用极为有限;还采用了诸如传感器式、弹出式的防护装置,由于反应不够敏捷、经济成本过高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护效果和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碾压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旋转部、直动部和阻拦臂,所述装置通过旋转部与汽车连接;所述直动部在阻拦臂带动下能够绕旋转部向车轮方向转动以压迫车轮,同时直动部作自身轴向延伸以使阻拦臂高度与遇险者躺倒后高度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包括扭矩部件,旋转部通过扭矩部件能够向直动部施加与直动部转动方向相反的扭矩。进一步地,所述扭矩部件包括扭矩弹簧,所述旋转部还包括法兰座和压杆;所述旋转部通过法兰座与汽车连接,通过压杆与直动部连接;所述法兰座与压杆转轴连接;所述扭矩弹簧包括两个伸出臂,一个伸出臂连接于法兰座,另一个伸出臂连接于压杆。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还包括转轴;所述法兰座设有两个竖板,竖板上对应设有同轴向的通孔;所述压杆位于法兰座两个竖板之间,上面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法兰座两个竖板上的通孔和压杆上的通孔;压杆还设有凸台,压杆通过凸台与扭矩弹簧一个连接臂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法兰座还设有挡板;法兰座挡板与压杆凸台相配合以限定直动部未转动时所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直动部包括轴向顺序连接的连接筒、筒套和挡套,所述直动部通过连接筒与旋转部连接,通过挡套与阻拦臂连接,所述连接筒和筒套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直动部还包括弹簧、直动杆和推套,所述直动杆两端连接于推套和挡套,所述弹簧套于直动杆外,推套位于连接筒通孔内,直动杆和弹簧位于连接筒和筒套的贯穿通孔内;所述直动部还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套于筒套外,滑套远离连接筒一端与挡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阻拦臂包括圆柱段和犄角段,所述阻拦臂通过圆柱段与直动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包括货车、公交车、挖掘车和装载车中的任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既能通过压迫车轮来辅助车辆及时制动,还能在车轮与遇险者之间形成阻隔,有效阻止了遇险者进一步卷入车轮下被碾压而造成二次伤害;该装置平时处于收起状态,不影响汽车正常行驶;该装置采用纯机械结构设计,可靠性高,效果稳定,成本低廉,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旋转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部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部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下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法兰座;2、扭矩弹簧;3、转轴;4、压杆;5、推套;6、直动杆;7、连接筒;8、弹簧;9、滑套;10、筒套;11、挡套;12、阻拦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汽车防碾压装置,包括旋转部、直动部和阻拦臂。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旋转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旋转部包括法兰座1、扭矩弹簧2、转轴3和压杆4。所述法兰座1上设有两个竖板且同轴设有相同的圆形通孔,法兰座1上还设有矩形挡板;所述压杆4上设有对应的圆形通孔,压杆4一侧还设有凸台结构;所述扭矩弹簧2两个伸出臂的夹角为85~95度。安装时,法兰座1通过螺栓与汽车车身固连;压杆4位于法兰座1两个竖板之间,转轴3穿过法兰座1两个竖板和压杆4上的圆形通孔,扭矩弹簧2一个伸出臂压于法兰座1上,另一伸出臂压于压杆4凸台上,转轴3分别与法兰座1、扭矩弹簧2和压杆4同轴配合;压杆4凸台与法兰座1矩形挡板接触。更具体的,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直动部包括连接筒7、筒套10、弹簧8、直动杆6、推套5、挡套11和滑套9。所述连接筒7外圆设有轴肩,连接筒7内部开有沿轴向的圆形通孔,并在大径端开有沉孔即侧壁上开圆形通孔,小径端设有内螺纹,连接筒7与压杆4通过螺栓连接固连。所述筒套10外圆设有轴肩,筒套10内部开有沿轴向的圆形通孔,小径端设有对应的外螺纹,连接筒7与筒套10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直动杆6为圆柱光杆,两端开有内螺纹并分别与推套5和挡套11通过螺栓固连。推套5外圆与连接筒7内壁同轴配合,直动杆6外圆与筒套10内孔同轴配合。弹簧8置于连接筒7内,弹簧8一端与筒套10接触,另一端与推套5接触。滑套9为圆柱形,沿轴向开有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与连接筒7小径端外圆同轴配合,滑套9一端与挡套11始终保持接触。所述阻拦臂12包括圆柱段和犄角段,所述圆柱段为圆柱形,所述犄角段为犄角形,阻拦臂12通过圆柱段与挡套11通过螺栓固连。当险情发生时,遇险者撞上阻拦臂12,带动阻拦臂12向车轮方向运动,阻拦臂12带动挡套11,挡套11带动直动杆6,直动杆6带动筒套10、推套5,筒套10、推套5带动连接筒7,连接筒7带动压杆4,压杆4带动扭矩弹簧2发生形变而产生扭矩。通过上述层层传递,直动部在阻拦臂12的带动下,绕转轴3向车轮方向转动;在扭矩弹簧2扭矩作用下,阻拦臂12给予遇险者以向前的推力,推动遇险者向前滑行运动以避免停留原地而被车轮碾压。当直动部压迫到车轮后,滑套9与车轮相接触而产生摩擦力,随着摩擦力逐渐增大,车轮带动滑套9相对于连接筒7朝远离转轴3方向作轴向直线运动,即滑套9带动挡套11,挡套11带动阻拦臂12和直动杆6。由于阻拦臂12相对于连接筒7朝远离转轴3的方向作轴向直线运动,使得直动部作自身轴向延伸,直动部长度延伸后,确保了阻拦臂12高度始终不低于遇险者躺倒后的高度,阻拦臂12在车轮与遇险者之间形成阻隔,阻止了遇险者进一步卷入车轮被碾压而造成二次伤害。所述直动杆6带动推套5,推套5朝筒套10作相向运动从而挤压弹簧8,弹簧8形变逐渐增大,其产生弹力也逐渐增大,直到该弹力大小等于滑套9与车轮间的摩擦力,阻拦臂12作轴向直线运动到达极限位置并保持,直至遇险者脱离险情。当遇险者脱离险情后,遇险者不再与阻拦臂12接触,扭矩弹簧2带动压杆4,压杆4带动连接筒7,连接筒7带动筒套10、推套5,筒套10、推套5带动直动杆6,直动杆6带动挡套11,挡套11带动阻拦臂12,使阻拦臂12绕转轴3向远离车轮方向转动,直至压杆4凸台与法兰座1矩形挡板接触,转动结束。与此同时,滑套9与车轮的摩擦力逐渐减小,当该摩擦力小于弹簧8被压缩产生的弹力时,弹簧8推动推套5朝靠近转轴3的方向作连接筒7轴向直线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碾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顺序连接的旋转部、直动部和阻拦臂(12),所述装置通过旋转部与汽车连接;所述直动部在阻拦臂(12)带动下能够绕旋转部向车轮方向转动以压迫车轮,同时直动部作自身轴向延伸以使阻拦臂(12)高度与遇险者躺倒后高度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碾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顺序连接的旋转部、直动部和阻拦臂(12),所述装置通过旋转部与汽车连接;所述直动部在阻拦臂(12)带动下能够绕旋转部向车轮方向转动以压迫车轮,同时直动部作自身轴向延伸以使阻拦臂(12)高度与遇险者躺倒后高度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碾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包括扭矩部件,旋转部通过扭矩部件能够向直动部施加与直动部转动方向相反的扭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碾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扭矩部件包括扭矩弹簧(2),所述旋转部还包括法兰座(1)和压杆(4);所述旋转部通过法兰座(1)与汽车连接,通过压杆(4)与直动部连接;所述法兰座(1)与压杆(4)转轴连接;所述扭矩弹簧(2)包括两个伸出臂,一个伸出臂连接于法兰座(1),另一个伸出臂连接于压杆(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碾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还包括转轴(3);所述法兰座(1)设有两个竖板,竖板上对应设有同轴向的通孔;所述压杆(4)位于法兰座(1)两个竖板之间,上面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转轴(3)穿过法兰座(1)两个竖板上的通孔和压杆(4)上的通孔;压杆(4)还设有凸台,压杆(4)通过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郑苑明海黄伟俊田舒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