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集美大学专利>正文

红毛藻多糖在制备促伤口愈合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859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红毛藻多糖的新应用,尤其涉及红毛藻多糖在促伤口愈合的药物中的应用。试验表明,红毛藻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不具有毒性,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和管形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伤口具有明显促进愈合作用。

Application of 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wound healing dru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ine, in particular to the new appl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red trichosanthes, in particular to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red Trichosanthes in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Trichoderma spp. had no toxicity to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and human skin fibroblasts (HSF), could promote the migr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and could promote the healing of wounds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毛藻多糖在制备促伤口愈合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红毛藻多糖在制备促伤口愈合的药物中的新应用。
技术介绍
医用敷料是用来覆盖受损伤口的一类医用材料,它保护人体免受物理性、化学性和病原体微生物等的侵袭,具有保温保湿、免疫等功能。目前,被研究或应用的糖基医用敷料有壳聚糖和海藻酸盐,壳聚糖因无毒且在低浓度下刺激软骨细胞生长而应用于医用敷料;海藻酸盐类敷料能够促进伤口新生组织的再生、提高伤口愈合速度。因此研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潜力的无毒物质,对于寻找合理的促进伤口愈合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红毛藻(Bangiafusco-purpure),又称红毛菜、红棉藻等,是我国福建沿海特有的经济红藻资源,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2016年8月,“莆田红毛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审核并正式公告,成为一种国家地理标志的名优海藻。相关文献报道红毛藻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滋阴祛火和防止动脉粥状硬化等功效,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但是,关于红毛藻多糖鲜有报道,关于红毛藻多糖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中的应用也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红毛藻多糖的新应用,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红毛藻多糖具有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无毒害的前提下,显著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和管形成。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评价红毛藻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毛藻多糖(0~500μg/m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不具有毒性作用。红毛藻多糖的浓度在100μg/mL和500μg/mL时,均能明显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伤口愈合;且100μg/mL的红毛藻多糖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可使细胞管状结构完整,并促进管形成。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红毛藻多糖在制备促伤口愈合的药物中的应用。由以上实验结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毛藻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伤口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红毛藻多糖的应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作为优选,该应用是以红毛藻多糖作为活性成分之一或唯一活性成分用于制备促伤口愈合的药物。作为优选,所述红毛藻多糖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作为优选,所述红毛藻多糖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管形成。作为优选,所述药物为软膏剂、散剂、喷膜剂或敷料。作为优选,所述红毛藻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不具有毒性。作为优选,所述红毛藻多糖的浓度为0~500μg/mL。作为优选,所述红毛藻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红毛藻粉,加甲醇浸泡清洗,离心,取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于90~100℃下提取2h,离心,收集上清液,残渣则重新用蒸馏水复溶,再次于90~100℃下浸提2h,合并两次浸提得到的上清液,减压浓缩,以便得到粗多糖溶液;将所述粗多糖溶液与Sevag试剂按照3:1的比例混合,振荡,离心,收集上清液,上清液逐滴加入无水乙醇至其终浓度达到75%v/v,静置过夜,离心,收集沉淀,所述沉淀用水溶解,经透析、冷冻干燥,获得红毛藻粗多糖;将所述红毛藻粗多糖溶解于超纯水中,制成5mg/mL的多糖溶液,多糖溶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上丙烯葡聚糖凝胶S-400进行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时,采用纯水或0.1MNaCl溶液进行洗脱,控制流速为0.2mL/min,利用自动样品收集器按3mL/管进行收集,连续收集80管,并采用苯酚-硫酸法跟踪检测,收集重复较好的洗脱峰处管中的洗脱液,经48h超纯水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所述红毛藻多糖。作为优选,所述Sevag试剂为三氯甲烷与正丁醇按照体积比4:1混合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红毛藻粗多糖经丙烯葡聚糖凝胶S-400纯化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红毛藻多糖对HUVEC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红毛藻多糖对HSF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红毛藻多糖促进HUVEC迁移情况代表性照片;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红毛藻多糖对HUVEC迁移率的影响;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红毛藻多糖促进HUVEC管形成实验结果;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红毛藻多糖对HUVEC管腔形成数目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和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应理解,本专利技术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还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材皆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场购得。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红毛藻多糖的制备新鲜红毛藻洗净后,置于5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之后用粉碎机粉碎成藻粉。藻粉加入适量甲醇反复浸泡清洗三次,浸泡过夜,部分去除色素物质和醇溶性杂质。浸泡后,在4000g下离心15min,收集沉淀;向沉淀中加入1L蒸馏水,于90~100℃的热水中抽提2h,抽提后,在4000g下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残渣则重复加入1L蒸馏水进行90~100℃的热水抽提2h,离心,合并两次离心所得的上清液,减压蒸发浓缩至500mL,以获得粗多糖溶液。将三氯甲烷与正丁醇按照体积比4: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Sevag试剂;接着,将粗多糖溶液与Sevag试剂按照3:1的比例混合,振荡40min,4000g下离心10min,除去蛋白质沉淀层,将上清液回收,重复三次。向上清液中逐滴加入无水乙醇使其终浓度达到75%(v/v),静置过夜。过夜后,在5000g下离心10min,收集沉淀,沉淀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经3500Da分子量截留的透析膜透析48h后,冷冻干燥,制得红毛藻粗多糖。将红毛藻粗多糖溶于超纯水,制成5mg/mL的多糖溶液,多糖溶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取5mL上丙烯葡聚糖凝胶S-400(1.6cmI.D.×100cm),利用分子量分布不同,对红毛藻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纯水或0.1MNaCl进行洗脱,控制流速为0.2mL/min;利用自动样品收集器按3mL/管进行收集,连续收集80管,并采用苯酚-硫酸法在490nm下的吸光值(OD490)进行跟踪检测,以洗脱体积为横坐标,OD490为纵坐标作图,绘制洗脱曲线,如图1所示。重复多次后,收集重复较好的洗脱峰处管中的洗脱液,经48h超纯水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所述红毛藻多糖。实施例2红毛藻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毒性的测定实验红毛藻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毒性实验采用MTT法进行测定。取保存的细胞HUVEC(或HSF)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时期的HUVEC(或HSF)以3×104细胞/孔的浓度接种于9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红毛藻多糖在制备促伤口愈合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红毛藻多糖在制备促伤口愈合的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红毛藻多糖作为活性成分之一或唯一活性成分用于制备促伤口愈合的药物。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毛藻多糖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毛藻多糖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管形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软膏剂、散剂、喷膜剂或敷料。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毛藻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不具有毒性。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毛藻多糖的浓度为0~500μg/mL。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毛藻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红毛藻粉,加甲醇浸泡清洗,离心,取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于90~100℃下提取2h,离心,收集上清液,残渣则重新用蒸馏水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泽东何萍萍倪辉朱艳冰李清彪伍菱陈艳红杜希萍杨远帆李利君蔡慧农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