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拉螺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620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对拉螺杆装置。对拉螺杆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上开有通孔,且通孔位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对拉螺杆装置采用了开有通孔的连接板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连接,且通孔位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射线能够直线穿过墙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对拉螺杆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射线穿过墙体,减少了射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A contra-pull screw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and discloses a pair of pull screw devices. For the pull screw device, the first screw and the second screw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late, respectively.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and the through holes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screw and the second screw. The connecting plate with through holes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crew and the second screw respectively, and the through holes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screw and the second screw. The problem that the ray can pass through the wall in a straight line in the prior art is solved. The counter-pulling screw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ay from passing through the wall and reduce the ray. Less radiation damage to the human body and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拉螺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拉螺杆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些医院或实验室等地方,需要墙体能够隔离各类射线,而对拉螺杆是造成射线穿过墙体的主要原因。在现有技术中,对拉螺杆为一根直螺杆,这种结构使射线能够沿着螺杆直线穿过墙体,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拉螺杆装置,防止射线穿过墙体,减少了射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对拉螺杆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分别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开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之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螺杆的轴线重合。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焊接。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螺杆上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或所述第二定位件用来定位模板的位置,且使所述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件或所述第二定位件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件远离所述通孔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远离所述通孔的侧面之间设置的距离为所筑构件的厚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均为杆件,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轴线均与所述第一螺杆的轴线垂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高度均为50-200mm。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焊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焊接。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长度均应大于所筑构件厚度的一半与所述模板厚度之和。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上均设有山型卡和紧固件,所述山型卡和所述紧固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或所述第二螺杆上,所述山型卡的凹槽处设有双钢管,通过调节所述紧固件使所述双钢管抵靠在所述模板的一侧,且使所述模板的另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一定位件或第二定位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对拉螺杆装置采用了开有通孔的连接板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连接,且通孔位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射线能够直线穿过墙体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对拉螺杆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射线穿过墙体,减少了射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对拉螺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螺杆;2、第二螺杆;3、连接板;31、通孔;4、第一定位件;5、第二定位件;6、模板;7、山型卡;8、紧固件;9、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拉螺杆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分别与连接板3连接,连接板3上开有通孔31,且通孔31位于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之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射线能够直线穿过墙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对拉螺杆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射线穿过墙体,减少了射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体地,连接板3优选厚度为6mm的钢板,尺寸为300*150mm,在连接板3的中部开设通孔31,通孔31的尺寸优选为100*80mm。第一螺杆1的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第二螺杆2的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优选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接板3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在此不作限定。连接板3上的通孔31置于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之间,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的直径均小于通孔31的宽度,优选第一螺杆1的轴线与第二螺杆2的轴线重合,再进一步地,使第一螺杆1的轴线、第二螺杆2的轴线均与通孔31的中心重合。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之间设置开有通孔31的连接板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具有流动性,连接板3的通孔31会被混凝土填满,射线不会由于对拉螺杆装置沿混凝土构件产生射线对穿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与连接板3的连接长度均为100mm,连接稳固性好。第一螺杆1上设有第一定位件4,第二螺杆2上设有第二定位件5,第一定位件4和第二定位件5用来定位模板6的位置,模板6置于第一定位件4或第二定位件5远离通孔31的一侧。第一定位件4远离通孔31的侧面与第二定位件5远离通孔31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筑构件9的厚度,那么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的长度均应大于所筑构件9厚度的一半与模板6的厚度之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4和第二定位件5均为杆件,第一定位件4与第一螺杆1的轴线垂直,且优选第一定位件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螺杆1连接,第二定位件5与第二螺杆2的轴线垂直,且优选第二定位件5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螺杆2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稳定性好。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4还可以与第一螺杆1活动连接,第二定位件5与第二螺杆2活动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定位件4和第二定位件5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应建筑不同厚度的构件9,使用灵活性强。在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上分别设置定位件,可以减小混凝土构件成型后的垂直度和平整度误差,模板6安装定位速度快而准确,还能减少人工调整模板6的时间,既能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成型质量,又能减少人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4和第二定位件5的高度均为50-200mm,设置合理的高度,模板6定位的稳定性能好。对拉螺杆装置还包括山型卡7和紧固件8,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上均设有山型卡7和紧固件8,山型卡7和紧固件8均套设在第一螺杆1或第二螺杆2上。在施工现场,需要现场组装对拉螺杆装置,先将第一螺杆1、第二螺杆2和连接板3固定在指定位置,然后开洞装模板6,将两个模板6分别装在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上,且使模板6的一侧分别抵靠在第一定位件4和第二定位件5上,最后将两个山型卡7分别套设在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上,两个紧固件8也套设在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上,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8为锁紧螺母,也可以是其它组件,在此不作限定。调节紧固件8,使山型卡7凹槽处的双钢管抵靠在模板6的另一侧,将两块模板6固定在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上为了避免第一螺杆1、第二螺杆2、连接板3、第一定位件4和第二定位5因锈蚀而产生裂缝,在组装完毕后进行除锈镀锌处理。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拉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分别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连接板(3)上开有通孔(31),且所述通孔(31)位于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拉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分别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连接板(3)上开有通孔(31),且所述通孔(31)位于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拉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螺杆(2)的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拉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拉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上设有第一定位件(4),所述第二螺杆(2)上设有第二定位件(5),所述第一定位件(4)或所述第二定位件(5)用来定位模板(6)的位置,且使所述模板(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件(4)或所述第二定位件(5)远离所述通孔(3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拉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4)远离所述通孔(31)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定位件(5)远离所述通孔(31)的侧面之间设置的距离为所筑构件(9)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信木宗献赵阳陈景隆王怡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