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154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便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包括U型截面的条状主体,条状主体的腔体内部平行于其两第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两挡板,两挡板分别与两第一侧面等间距设置;第二模块为截面为U型的条状结构,其三面依次垂直连接;第二模块的第二侧面插入挡板与第一侧面的间隙内,且分别与两挡板贴合形成第三模块;第二模块的第二侧面插入第三模块中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间的间隙内,连接后各第二模块表面形成平整的桥面结构;各第一模块底部通过底板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面板结构,使得连接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且通过有效的支撑结构可提升其承载能力。

U-shaped steel bridge composite de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eel temporary bridge, in particular to a U-shaped steel temporary bridge composite panel, including the first module and the second module; the first module includes a strip body of U-shaped cross-section, the inner part of the cavity of the strip body is parallel to the two first sides, and two baffl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with equal spacing between the two first sides; the second module is a strip knot with U-shaped cross-section. The second side of the second module is inserted into the gap between the baffle and the first side to form the third module; the second side of the second module is inserted into the gap between the second side and the first side of the third modul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module is connected to form a flat bridge deck structure;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module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the panel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connection is convenient and fast, the construction speed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can be enhanced by an effective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
本技术涉及钢便桥
,尤其涉及一种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一些桥梁进行维修时,需临时进行交通中断,虽然这种临时性的行为持续时间较短,但还是给桥梁使用者带来了较多的不便。钢便桥是最常见的临时桥梁结构,在道路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钢便桥普遍采用面板快速拼搭而成,然而现有的面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连接复杂、施工速度慢和承载力低的问题。鉴于目前桥梁抢修时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过程简单且承载能力强的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U型截面的条状主体,所述条状主体的三面依次垂直连接,所述条状主体的腔体内部平行于其两第一侧面,分别设置有两挡板,两所述挡板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面等间距设置,且其顶部所述第一侧面等高;所述第二模块为截面为U型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二模块的三面依次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模块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模块的开口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模块的第二侧面插入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间隙内,且分别与两所述挡板贴合形成第三模块;各所述第三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模块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模块的第二侧面插入所述第三模块中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间的间隙内,连接后各所述第二模块表面形成平整的桥面结构;各所述第一模块底部通过底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侧面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模块的第二侧面厚度的2倍。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侧面间的腔体内,至少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橡胶层。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侧面间的腔体底部设置有弹性橡胶层。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三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模块连接后,通过贯通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挡板的螺杆进行连接,所述螺杆两侧通过螺母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二模块顶部通过顶板连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模块的设置,形成了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的主体支撑结构,而通过第二模块的设置,形成了平整的桥面结构,其中,第一侧面与挡板的设置,一方面在桥面板内部形成了加强筋结构,使得整个面板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使得各个模块得到快速有效的定位连接,其中,第一模块的底部与底板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而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可在拼装后通过点焊的方式实现快速的连接,且上述连接方式完全可满足面板的受力需求。通过本技术中的面板结构,使得连接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且通过有效的支撑结构可提升其承载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含义:第一模块1、条状主体11、第一侧面11a、挡板12、第二模块2、第二侧面21、底板3、螺杆4、螺母5、顶板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1~4所示,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包括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所述第一模块1包括U型截面的条状主体11,所述条状主体11的三面依次垂直连接,所述条状主体11的腔体内部平行于其两第一侧面11a,分别设置有两挡板12,两所述挡板12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面11a等间距设置,且其顶部所述第一侧面11a等高;所述第二模块2为截面为U型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二模块2的三面依次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模块2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模块1的开口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模块2的第二侧面21插入所述挡板12与所述第一侧面11a的间隙内,且分别与两所述挡板12贴合形成第三模块;各所述第三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模块2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模块2的第二侧面21插入所述第三模块中第二侧面21与所述第一侧面11a间的间隙内,连接后各所述第二模块2表面形成平整的桥面结构;各所述第一模块1底部通过底板3连接。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模块1的设置,形成了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的主体支撑结构,而通过第二模块2的设置,形成了平整的桥面结构,其中,第一侧面11a与挡板12的设置,一方面在桥面板内部形成了加强筋结构,使得整个面板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使得各个模块得到快速有效的定位连接,其中,第一模块1的底部与底板3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而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可在拼装后通过点焊的方式实现快速的连接,且上述连接方式完全可满足面板的受力需求。通过本技术中的面板结构,使得连接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且通过有效的支撑结构可提升其承载能力。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挡板12与所述第一侧面11a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模块2的第二侧面21厚度的2倍。上述尺寸关系可避免整个面板在垂直于第一模块1长度的方向上发生横向窜动,降低噪音的产生,此目的同样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挡板12与所述第一侧面11a间的腔体内,至少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橡胶层。通过弹性橡胶层的设置,可在面板的横向方向上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同样可实现降低噪声的目的。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挡板12与所述第一侧面11a间的腔体底部设置有弹性橡胶层。此处通过弹性橡胶层的设置,可使得整个面板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缓冲,降低道路颠簸,以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和刚性损伤。上述实施例中的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中,第一模块1、第二模块2均可在工厂内预制完成,运输过程中也可通过分别运输,只需到现场进行拼接即可,为了进一步的降低现场的拼接和拆卸难度,各所述第三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模块2连接后,通过贯通各第一侧面11a、第二侧面21和挡板12的螺杆4进行连接,所述螺杆4两侧通过螺母5进行固定。通过此方式可省去焊接的步骤,通过螺杆4可快速的实现各个模块的快速安装和固定,从而提高装配的速度,同时通过各个模块的独立生产和运输,可节省放置空间,降低生产难度,且在面板损坏后,可通过局部的更换提高其重复利用性。为了避免因各第二模块2之间的缝隙而造成的污染物进入,从而降低钢便桥的使用寿命,各所述第二模块2顶部通过顶板6连接,此处顶板6可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模块2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所述第一模块(1)包括U型截面的条状主体(11),所述条状主体(11)的三面依次垂直连接,所述条状主体(11)的腔体内部平行于其两第一侧面(11a),分别设置有两挡板(12),两所述挡板(12)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面(11a)等间距设置,且其顶部与所述第一侧面(11a)等高;所述第二模块(2)为截面为U型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二模块(2)的三面依次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模块(2)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模块(1)的开口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模块(2)的第二侧面(21)插入所述挡板(12)与所述第一侧面(11a)的间隙内,且分别与两所述挡板(12)贴合形成第三模块;各所述第三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模块(2)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模块(2)的第二侧面(21)插入所述第三模块中第二侧面(21)与所述第一侧面(11a)间的间隙内;各所述第一模块(1)底部通过底板(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U形钢便桥组合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所述第一模块(1)包括U型截面的条状主体(11),所述条状主体(11)的三面依次垂直连接,所述条状主体(11)的腔体内部平行于其两第一侧面(11a),分别设置有两挡板(12),两所述挡板(12)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面(11a)等间距设置,且其顶部与所述第一侧面(11a)等高;所述第二模块(2)为截面为U型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二模块(2)的三面依次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模块(2)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模块(1)的开口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模块(2)的第二侧面(21)插入所述挡板(12)与所述第一侧面(11a)的间隙内,且分别与两所述挡板(12)贴合形成第三模块;各所述第三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模块(2)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模块(2)的第二侧面(21)插入所述第三模块中第二侧面(21)与所述第一侧面(11a)间的间隙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刚戚良骥沈萧别佃奎王威方刚秦九爱朱小杰闫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成钢便桥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