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供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510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包括安装座、试剂瓶和空气净化器,安装座开设有用于盛放试剂瓶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针组件,针组件包括压力平衡针和抽液针,压力平衡针凸出于安装凹槽底部的高度大于抽液针凸出于安装凹槽底部的高度,压力平衡针连接有进气管,抽液针连接有出液管,进气管和出液管设置在安装座的外部;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管以及填充在净化管中的空气净化颗粒,净化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净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进气管与出气口连接;压力平衡针和抽液针插在放置在安装凹槽的试剂瓶中。实现缩小了储液供液装置的整体体积,简化整体结构并提高便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供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储液供液装置。
技术介绍
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染气体的检测,比如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硫、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甲醛等,其优势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无需对气体进行吸收而直接检测。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一般需要供液装置进行供给试剂,其中,试剂分为检测试剂和清洗试剂,则供液装置配置有两个试剂瓶来盛放检测试剂和清洗试剂,两个试剂瓶同时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并通过各自独立的管路与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蠕动泵连接,而检测与清洗模式的切换则通过电磁阀来实现切换,这导致这个供液装置的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便携性较差。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体积紧凑且便携性好的储液供液装置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实现缩小储液供液装置的整体体积,简化整体结构并提高便携性能。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包括安装座、试剂瓶和空气净化器,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用于盛放所述试剂瓶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针组件,所述针组件包括压力平衡针和抽液针,所述压力平衡针凸出于所述安装凹槽底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抽液针凸出于所述安装凹槽底部的高度,所述压力平衡针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抽液针连接有出液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外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管以及填充在所述净化管中的空气净化颗粒,所述净化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净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压力平衡针和所述抽液针插在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的试剂瓶中。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平衡针插在所述抽液针中,所述压力平衡针和所述抽液针形成套管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抽液针的针头焊接在所述压力平衡针的外壁上,所述抽液针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液口。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试剂瓶的支撑圈,所述支撑圈围绕在所述针组件的外侧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盖板遮盖住所述安装凹槽的顶部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磁体,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体配合的第二磁体。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凹槽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安装凹槽的直径比所述试剂瓶的直径大1mm~2mm。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连接有液体检测模块,所述液体检测模块包括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管中的两个电极。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电极相对布置,或者,两个所述电极间隔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管竖立布置,所述净化管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净化管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空气净化颗粒为填充在所述净化管中的高锰酸钾球和活性炭,所述净化管的底部还设置有遮盖住所述出气口的过滤网。本技术提供的储液供液装置,通过在安装座上开设安装凹槽,通过安装凹槽来放置单个试剂瓶,在实际使用时,在检测和清洗模式下,则将盛放有对应试剂的试剂瓶放入到安装凹槽中,便可以实现向外供给试剂,并且,由于安装凹槽底部配置有针组件,压力平衡针和抽液针均插入到安装凹槽的试剂瓶中,利用抽液针能够将试剂瓶中的试剂抽出,而压力平衡针又能够通过空气净化器将洁净的空气补充到试剂瓶中以平衡压力,确保试剂能够顺畅的被抽取,同时,采用针组件来连接试剂瓶,能够方便操作人员现场快速更换试剂瓶,从而无需在安装座上同时安装两个试剂瓶,同时也无需采用电磁阀来切换供液模式,实现缩小储液供液装置的整体体积,简化整体结构并提高便携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储液供液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储液供液装置,包括安装座1、试剂瓶2和空气净化器3,所述安装座1开设有用于盛放所述试剂瓶的安装凹槽11,所述安装凹槽11的底部设置有针组件4,所述针组件4包括压力平衡针41和抽液针42,所述压力平衡针41凸出于所述安装凹槽11底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抽液针42凸出于所述安装凹槽11底部的高度,所述压力平衡针41连接有进气管411,所述抽液针42连接有出液管421,所述进气管411和所述出液管42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的外部;所述空气净化器3包括净化管31以及填充在所述净化管中的空气净化颗粒32,所述净化管3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净化管3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管411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压力平衡针41和所述抽液针42插在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11的试剂瓶2中。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储液供液装置在安装座1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凹槽11来盛放试剂瓶2,而根据实际需要,本实施例储液供液装置可以配置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试剂瓶2,以配置两个试剂瓶2为例,其中一个试剂瓶2用于盛放检测试剂,另一个试剂瓶2盛放清洗试剂,在实际使用时,出液管421则与需要供给试剂的检测装置的蠕动泵连接,检测装置处于检测模式下,则将装有检测试剂的试剂瓶2放入到安装凹槽11中,压力平衡针41和抽液针42对应的穿过试剂瓶2的瓶盖深入到试剂瓶2内,在蠕动泵抽取试剂的过程中,外界空气经过空气净化器3中空气净化颗粒32的净化经过压力平衡针41进入到试剂瓶2中平衡压力,以确保抽液针42能够顺畅的抽取试剂瓶2内的检测试剂;而检测装置需要进行清洗时,则取出安装凹槽11中装有检测试剂的试剂瓶2,并将装有清洗试剂的试剂瓶2放入到安装凹槽11中,这样,便可以向检测装置供给清洗试剂。而所述净化管31竖立布置,所述净化管3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净化管3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空气净化颗粒32为填充在所述净化管31中的高锰酸钾球和活性炭,所述净化管31的底部还设置有遮盖住所述出气口的过滤网33,过滤网33能避免净化管31中的空气净化颗粒32堵塞出气口。其中,为了提高使用可靠性,压力平衡针41插在所述抽液针42中,所述压力平衡针41和所述抽液针42形成套管式结构,具体的,压力平衡针41插在所述抽液针42中,这样,在装入试剂瓶2时,则可以使得压力平衡针41和所述抽液针42同心插入到试剂瓶2中,压力平衡针41与抽液针42插在一起,也有利于提高结构强度,减少针在刺破试剂瓶2的瓶盖时而发生弯折的情况发生,以提高使用可靠性。优选的,抽液针42的针头焊接在所述压力平衡针41的外壁上,所述抽液针42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液口,具体的,压力平衡针41插在所述抽液针42,使得抽液针42的内壁与压力平衡针41的外壁之间形成试剂流动的通道,试剂可以从抽液针42侧壁开设的进液口流入到抽液针42中,而压力平衡针41和抽液针42焊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结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试剂瓶和空气净化器,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用于盛放所述试剂瓶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针组件,所述针组件包括压力平衡针和抽液针,所述压力平衡针凸出于所述安装凹槽底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抽液针凸出于所述安装凹槽底部的高度,所述压力平衡针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抽液针连接有出液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外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管以及填充在所述净化管中的空气净化颗粒,所述净化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净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压力平衡针和所述抽液针插在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的试剂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试剂瓶和空气净化器,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用于盛放所述试剂瓶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针组件,所述针组件包括压力平衡针和抽液针,所述压力平衡针凸出于所述安装凹槽底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抽液针凸出于所述安装凹槽底部的高度,所述压力平衡针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抽液针连接有出液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外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管以及填充在所述净化管中的空气净化颗粒,所述净化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净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压力平衡针和所述抽液针插在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的试剂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针插在所述抽液针中,所述压力平衡针和所述抽液针形成套管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针的针头焊接在所述压力平衡针的外壁上,所述抽液针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液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竹青付大友袁东谭文渊杨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