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10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包括外箱体、内箱体、蒸发冷凝装置和水循环装置;内箱体和水循环装置分别设置在外箱体内;内箱体内底部设置有加湿槽,内箱体上靠近加湿槽的内侧壁上安装有蒸发冷凝装置;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循环水泵;水箱出水口与循环水泵进水口连接,循环水泵出水口与进水管路进水端连接,进水管路出水端伸入内箱体且位于加湿槽上方;排水管路具有排水端、冷凝水排出端、溢出端三个端口,冷凝水排出端与内箱体内部连通且低于内箱体的内底面,溢出端与加湿槽连通,排水端与水箱的进水口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加湿水进行循环利用,降低水箱加水的频率,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稳定性试验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
技术介绍
稳定性试验箱用于制药业、医学、生物技术行业和所有包括生命科学的相关工业的潜心研究。稳定性试验箱可以提供设定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现有的稳定性试验箱在使用过程中箱体内会产生冷凝水以及加湿过程中的溢出水,用水量较多,且加水的操作频率较高;其没有合理的加湿水节能循环装置来将冷凝水以及溢出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对水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及频繁加水给操作者带来麻烦、比较繁琐。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稳定性试验箱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能够对加湿水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水箱加水的频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包括:外箱体、内箱体、蒸发冷凝装置和水循环装置;所述内箱体和所述水循环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内;所述内箱体的内底部设置有加湿槽,所述内箱体上靠近所述加湿槽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所述蒸发冷凝装置,所述内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循环水泵;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路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的出水端穿过所述保温层进入所述内箱体中且进水管路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加湿槽上方;所述排水管路具有排水端、冷凝水排出端、溢出端三个端口,所述冷凝水排出端穿过内箱体底部的保温层与内箱体的内部连通,且冷凝水排出端低于所述内箱体的内底面,所述溢出端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加湿槽连通,所述排水端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接。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过滤器,即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接。优选的,所述水箱的进水端内置有过滤棉。优选的,所述内箱体的内底面上开有与所述冷凝水排出端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内箱体的内底面上还分布有多条伸向所述排水孔的导流槽。优选的,所述外箱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水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下空腔内;所述内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空腔内。优选的,所述内箱体的一侧具有内箱开口,所述外箱体的侧壁上对应内箱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通的外箱开口,所述外箱开口上安装有可封闭所述内箱开口的箱门。优选的,所述箱门上靠近所述内箱开口的一侧设置有一圈橡胶密封件。优选的,所述外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对加湿水进行过滤后循环利用,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废水的产生,整体节能环保;还可以降低水箱加水的频率,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一较佳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蒸发冷凝装置;2、进水管路;3、过滤器;4、循环水泵;5、水箱;51、过滤棉;6、排水管路;61、冷凝水排出端;62、溢出端;7、内箱体;71、加湿槽;8、外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包括:外箱体8、内箱体7、蒸发冷凝装置1和水循环装置。所述外箱体8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外箱体8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滚轮可以便于移动。所述水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下空腔内;所述内箱体7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空腔内,所述内箱体7的一侧具有内箱开口,所述外箱体8的侧壁上对应内箱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通的外箱开口,所述外箱开口上安装有可封闭所述内箱开口的箱门;所述箱门上靠近所述内箱开口的一侧设置有一圈橡胶密封件,以便保证箱门关闭时的密封性。所述内箱体7的内底部设置有加湿槽71,所述内箱体7上靠近所述加湿槽7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所述蒸发冷凝装置1。所述内箱体7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保温层,以对内箱体7内部的温度进行恒温保护。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5、进水管路2、排水管路6、循环水泵4和过滤器3。所述水箱5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箱5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4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所述过滤器3,即所述水箱5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器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器3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4的进水口连接;过滤器3可以对从水箱5进入循环水泵4中的水进行精细过滤,保证水质可以达到要求;所述循环水泵4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路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2的出水端穿过所述保温层进入所述内箱体7中且进水管路2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加湿槽71上方。所述排水管路6具有排水端、冷凝水排出端61和溢出端62三个端口;所述冷凝水排出端61穿过内箱体7底部的保温层与内箱体7的内部连通,且冷凝水排出端61低于所述内箱体7的内底面,以导出生成的冷凝水;所述内箱体7的内底面上开有与所述冷凝水排出端61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内箱体7的内底面上还分布有多条伸向所述排水孔的导流槽,以便更好的排水;所述溢出端62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加湿槽71连通,防止加湿槽71中的水过多溢出;所述排水端与所述水箱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箱5的进水端内置有过滤棉51,以对排水端排出的水进行粗过滤。本技术能够对加湿水进行过滤后循环利用,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废水的产生,整体节能环保;还可以降低水箱5加水的频率,操作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体、内箱体、蒸发冷凝装置和水循环装置;所述内箱体和所述水循环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内;所述内箱体的内底部设置有加湿槽,所述内箱体上靠近所述加湿槽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所述蒸发冷凝装置,所述内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循环水泵;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路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的出水端穿过所述保温层进入所述内箱体中且进水管路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加湿槽上方;所述排水管路具有排水端、冷凝水排出端、溢出端三个端口,所述冷凝水排出端穿过内箱体底部的保温层与内箱体的内部连通,且冷凝水排出端低于所述内箱体的内底面,所述溢出端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加湿槽连通,所述排水端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体、内箱体、蒸发冷凝装置和水循环装置;所述内箱体和所述水循环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内;所述内箱体的内底部设置有加湿槽,所述内箱体上靠近所述加湿槽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所述蒸发冷凝装置,所述内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循环水泵;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路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的出水端穿过所述保温层进入所述内箱体中且进水管路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加湿槽上方;所述排水管路具有排水端、冷凝水排出端、溢出端三个端口,所述冷凝水排出端穿过内箱体底部的保温层与内箱体的内部连通,且冷凝水排出端低于所述内箱体的内底面,所述溢出端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加湿槽连通,所述排水端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使用加湿水的稳定性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过滤器,即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民赵计超
申请(专利权)人:一恒生命科学仪器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