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980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梁和钢梁,混凝土梁包括连接面,以及钢梁固接于混凝土梁的连接面,且钢梁的中心线位于混凝土梁的中心线的下方。采用这种方式,由于钢梁在混凝土梁上的连接位置由传统的钢梁的中心线与混凝土梁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下移至钢梁的中心线位于混凝土梁的中心线的下方,从而可增大钢梁上方净空间。而且,钢梁可连接于混凝土梁的侧面或底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钢梁的连接位置,适用性强。此外,该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简单方便,不需要重新搭建建筑物,即可在原有的建筑上分隔出符合使用要求上下两个隔开的空间,可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带有拱顶的建筑结构以使室内空间的视野更加开阔,其中某些建筑会由于后期的使用需求不同在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梁上搭接钢梁以将建筑结构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隔开的空间。在混凝土梁上搭接钢梁的方式通常是将钢梁连接于混凝土梁的中心位置且钢梁的中心线与混凝土梁的中心线位于同一高度。由于建筑结构没有预先进行间隔结构的设计,大部分混凝土梁以上的空间深度较浅,且混凝土梁的高度和位置是固定的,若采用传统的连接方法将钢梁连接于混凝土梁且钢梁的中心线和混凝土梁的中心线位于同一高度且相交,会出现钢梁分隔后的上方净空间窄小的情况,使得分隔后的上方空间使用效果不佳。若通过缩小钢梁的方式增大分隔后的上方净空间,会影响钢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严重时甚至会因为变形过大而失稳,导致钢梁垮塌,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能够使得建筑结构在后加钢梁后上方净空间增大,改善钢梁的分隔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包括连接面;以及钢梁,所述钢梁固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连接面,且所述钢梁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混凝土梁的中心线的下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面和所述钢梁,用于使所述钢梁固定于所述混凝土梁。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面为所述混凝土梁的侧面和/或底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与所述上翼缘相对的下翼缘、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的腹板,所述上翼缘、所述下翼缘和所述腹板均连接于所述侧面;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所述腹板和所述下翼缘。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与所述上翼缘相对的下翼缘、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的腹板,所述上翼缘在所述侧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侧面内,所述下翼缘相对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侧面悬空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加劲肋,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所述腹板和所述下翼缘,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底面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边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加劲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加劲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与所述上翼缘相对的下翼缘、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的腹板,所述上翼缘在所述底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底面上,所述腹板和所述下翼缘自所述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加劲肋,所述第一连接板固接于所述底面,所述上翼缘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固接于所述上翼缘、所述下翼缘以及所述腹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加劲肋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加劲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侧面和所述上翼缘,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下翼缘;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边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加劲肋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固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连接于所述腹板且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的第一连接螺栓以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的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和所述第二连接螺栓分别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延伸至固定于所述混凝土梁。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上翼缘的上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边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加劲肋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板固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的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并自所述第一连接孔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梁;以及所述上翼缘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上翼缘、所述腹板和所述下翼缘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通过将钢梁连接于混凝土梁的连接面,且使得钢梁的中心线位于混凝土梁的中心线的下方。采用这种方式,由于钢梁在混凝土梁上的连接位置由传统的钢梁的中心线与混凝土梁的中心线位于同一高度下移至钢梁的中心线位于混凝土梁的中心线下方,从而可增大钢梁上方净空间。而且,钢梁可连接于混凝土梁的侧面或底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钢梁的连接位置,适用性强。此外,该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简单方便,不需要重新搭建建筑物,即可在原有的建筑上分隔出符合使用要求上下两个隔开的空间,可节省人力物力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包括连接面;以及钢梁,所述钢梁固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连接面,且所述钢梁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混凝土梁的中心线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包括连接面;以及钢梁,所述钢梁固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连接面,且所述钢梁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混凝土梁的中心线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与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面和所述钢梁,用于使所述钢梁固定于所述混凝土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为所述混凝土梁的侧面和/或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与所述上翼缘相对的下翼缘、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的腹板,所述上翼缘、所述下翼缘和所述腹板均连接于所述侧面;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所述腹板和所述下翼缘。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与所述上翼缘相对的下翼缘、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的腹板,所述上翼缘在所述侧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侧面内,所述下翼缘相对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侧面悬空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加劲肋,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所述腹板和所述下翼缘,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底面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边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加劲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加劲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与所述上翼缘相对的下翼缘、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的腹板,所述上翼缘在所述底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混凝土梁的所述底面上,所述腹板和所述下翼缘自所述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加劲肋,所述第一连接板固接于所述底面,所述上翼缘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