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用双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87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肠用双腔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管体Ⅰ、管体Ⅱ和减压管,所述管体Ⅱ套装于所述管体Ⅰ内,且所述管体Ⅱ一端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管体Ⅰ固定连接,所述管体Ⅰ侧壁上开设有通孔Ⅰ,所述管体Ⅰ在所述通孔Ⅰ处固定连接有营养管,所述减压管插装于所述管体Ⅱ内,所述减压管一端由所述体Ⅰ与所述管体Ⅱ连接端进入所述管体Ⅱ内,所述减压管进入所述管体Ⅱ内的一端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Ⅱ,所述减压管位于所述管体Ⅱ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在远离所述管体Ⅰ和所述管体Ⅱ连接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减压管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解决了胃肠用管功能单一且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肠用双腔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胃肠用双腔管。
技术介绍
在胃肠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导管将胃肠内气体、食物残渣和积液等抽出体外,以降低消化道内的张力负荷,减少毒素吸收,促进伤口愈合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恢复,另外还需要通过导管向胃肠输送营养,以供给患者所需营养和能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减压管端口进入胃肠内容易贴在胃肠内壁上,在减压抽取的过程中,减压管内口的负压在吸引胃肠内容物时,也会使胃黏膜吸附在减压管内口,不仅堵塞减压管,影响减压吸引效果,还会导致减压管内口附近的胃黏膜局部损伤,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康复进程。因此设计一种同时具有减压吸引和营养供给功能,同时减压吸引安全的胃肠用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肠用双腔管,解决了胃肠用管功能单一且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胃肠用双腔管,包括管体Ⅰ、管体Ⅱ和减压管,所述管体Ⅰ和所述管体Ⅱ均为两端敞开的中空软管,所述管体Ⅱ套装于所述管体Ⅰ内,且所述管体Ⅱ一端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管体Ⅰ固定连接,所述管体Ⅰ靠近所述管体Ⅰ与所述管体Ⅱ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Ⅰ,所述管体Ⅰ在所述通孔Ⅰ处固定连接有营养管,所述营养管端部固定连接有营养管接口;所述减压管插装于所述管体Ⅱ内,所述减压管为两端敞开的中空软管,且所述减压管管壁设有刻度,所述减压管一端由所述体Ⅰ与所述管体Ⅱ连接端进入所述管体Ⅱ内,所述减压管进入所述管体Ⅱ内的一端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Ⅱ,所述减压管位于所述管体Ⅱ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在远离所述管体Ⅰ和所述管体Ⅱ连接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减压管接口。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管体Ⅱ外径为所述管体Ⅰ内径的1/3-2/3,且所述减压管外径为所述管体Ⅱ内径的1/2-4/5。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所述卡位件外径大于所述管体Ⅰ外径。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管体Ⅰ与所述管体Ⅱ长度相等,且所述减压管开设有通孔Ⅱ的一端与所述卡位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管体Ⅱ长度。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管体Ⅰ在所述管体Ⅰ和所述管体Ⅱ连接端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带,且所述固定带端部设有魔术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管体Ⅱ套装在管体Ⅰ内,管体Ⅰ与管体Ⅱ之间管腔一端密封,另一端敞开,管体Ⅰ侧壁设有营养管,通过营养管可以使营养物质进入管体Ⅰ与管体Ⅱ之间形成的管腔内,进而流向胃肠部位;减压管插入管体Ⅱ内,并使减压管前端伸出管体Ⅱ,胃肠内气体、积液等物质通过减压管前端进入减压管,进而被抽出体外,由于减压管处于管体Ⅱ内,并不直接有胃肠接触,避免了减压吸引时对胃肠造成二次伤害;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营养供给和减压吸引双重功能,且不会给胃肠造成二次伤害,利于患者康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胃肠用双腔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Ⅰ,11、营养管,12、营养管接口,13、固定带,2、管体Ⅱ,3、减压管,31、通孔Ⅱ,32、卡位件,33、减压管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一种胃肠用双腔管,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Ⅰ1、管体Ⅱ2和减压管3,所述管体Ⅰ1和所述管体Ⅱ2均为两端敞开的中空软管,所述管体Ⅱ2套装于所述管体Ⅰ1内,且所述管体Ⅱ2一端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管体Ⅰ1固定连接,所述管体Ⅰ1和所述管体Ⅱ2之间形成了截面为圆环形的管腔,所述管体Ⅰ1靠近所述管体Ⅰ1与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Ⅰ,所述管体Ⅰ1在所述通孔Ⅰ处固定连接有营养管11,所述营养管11端部固定连接有营养管接口12,营养物质通过营养管11进入所述管体Ⅰ1和所述管体Ⅱ2之间形成的管腔内,经由管腔前端流出;所述减压管3插装于所述管体Ⅱ2内,所述减压管3为两端敞开的中空软管,且所述减压管3管壁设有刻度,用于观测减压管3插至胃肠内的长度,所述减压管3一端由所述体Ⅰ1与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进入所述管体Ⅱ2内,所述减压管3进入所述管体Ⅱ2内的一端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Ⅱ31,所述减压管3位于所述管体Ⅱ2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卡位件32,卡位件32能够防止减压管3全部进入管体Ⅱ2内,对减压管3起到定位作用,所述卡位件32在远离所述管体Ⅰ1和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减压管接口33,减压管接口33用于连接减压装置,使减压管3内产生负压,便于将胃肠内物质吸出。进一步的,为了使装置同时具有营养供给和吸引功能,所述管体Ⅱ2外径为所述管体Ⅰ1内径的1/3-2/3,且所述减压管3外径为所述管体Ⅱ2内径的1/2-4/5。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减压管3全部进入管体Ⅱ2内,并对减压管3具有定位作用,所述卡位件32外径大于所述管体Ⅰ1外径。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将胃肠内物质吸出,所述管体Ⅰ1与所述管体Ⅱ2长度相等,且所述减压管3开设有通孔Ⅱ31的一端与所述卡位件3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管体Ⅱ2长度。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固定,所述管体Ⅰ1在所述管体Ⅰ1和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3,且所述固定带13端部设有魔术贴。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本技术具有营养供给和减压吸引双重功能,分别通过两个管腔实现:营养物质通过管体Ⅰ1与所述管体Ⅱ2之间形成的管腔进入患者体内;将减压管3插入管体Ⅱ2内,胃肠内物质通过减压管3被抽出,管体Ⅱ2起到支撑减压管3的目的,使减压管3与胃肠内膜分隔,避免直接接触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肠用双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Ⅰ(1)、管体Ⅱ(2)和减压管(3),所述管体Ⅰ(1)和所述管体Ⅱ(2)均为两端敞开的中空软管,所述管体Ⅱ(2)套装于所述管体Ⅰ(1)内,且所述管体Ⅱ(2)一端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管体Ⅰ(1)固定连接,所述管体Ⅰ(1)靠近所述管体Ⅰ(1)与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Ⅰ,所述管体Ⅰ(1)在所述通孔Ⅰ处固定连接有营养管(11),所述营养管(11)端部固定连接有营养管接口(12);所述减压管(3)插装于所述管体Ⅱ(2)内,所述减压管(3)为两端敞开的中空软管,且所述减压管(3)管壁设有刻度,所述减压管(3)一端由所述体Ⅰ(1)与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进入所述管体Ⅱ(2)内,所述减压管(3)进入所述管体Ⅱ(2)内的一端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Ⅱ(31),所述减压管(3)位于所述管体Ⅱ(2)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卡位件(32),所述卡位件(32)远离所述管体Ⅰ(1)和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减压管接口(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肠用双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Ⅰ(1)、管体Ⅱ(2)和减压管(3),所述管体Ⅰ(1)和所述管体Ⅱ(2)均为两端敞开的中空软管,所述管体Ⅱ(2)套装于所述管体Ⅰ(1)内,且所述管体Ⅱ(2)一端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管体Ⅰ(1)固定连接,所述管体Ⅰ(1)靠近所述管体Ⅰ(1)与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Ⅰ,所述管体Ⅰ(1)在所述通孔Ⅰ处固定连接有营养管(11),所述营养管(11)端部固定连接有营养管接口(12);所述减压管(3)插装于所述管体Ⅱ(2)内,所述减压管(3)为两端敞开的中空软管,且所述减压管(3)管壁设有刻度,所述减压管(3)一端由所述体Ⅰ(1)与所述管体Ⅱ(2)连接端进入所述管体Ⅱ(2)内,所述减压管(3)进入所述管体Ⅱ(2)内的一端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Ⅱ(31),所述减压管(3)位于所述管体Ⅱ(2)外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会马静吕良峰胡成文吴琦吴浩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