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063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辅助加热管及限位块;其中,所述限位块上一体成型式连接有浮筒停止部,所述限位块设有用于定位辅助加热管的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以及,限位块组装于安装座上;籍此,通过对限位块进行改良设计,将浮筒停止部一体成型与限位板上,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减少零件数量,简化组装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位传感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燃油箱上设置有燃油传感器,通过燃油传感器以达到输送燃油到驻车加热器,以及通过传感器的电子管提醒使用者加注燃油;目前,燃油传感器会于吸油管道的侧旁设置有辅助加热管,利用辅助加热管可选择性加热吸油管道,并往驻车加热器输送燃油,以达到暖车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对辅助加热管的固定结构以及浮筒停止部都是分开设置的,其结构设计合理性欠佳,导致整个燃油液位传感器的零件数量多,组装工序复杂,不利于生产制作成本的控制。还有,现有的辅助加热管大多采用的是塑胶管子,其结构连接复杂,管道拐角弯转加热定型成本高,使用时,辅助加热管受到车辆抖动而上下串动,且,结构卡环固定易刺穿管道,导致管道破裂,燃油泄漏;以及,辅助加热管与回油管道、吸油管道之间是通过卡簧连接固定,其抗震效果低,使得燃油泄漏问题严重。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其通过对限位块进行改良设计,将浮筒停止部一体成型与限位板上,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减少零件数量,简化组装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辅助加热管及限位块;其中,所述限位块上一体成型式连接有浮筒停止部,所述限位块设有用于定位辅助加热管的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以及,限位块组装于安装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筒停止部内设置有供电子管穿过的电子管限位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吸油管定位凹部、回油管定位凹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上形成有第一弯折段;限位块内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具有第一配合面;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的第一弯折段下侧匹配定位于第一配合面;在定位孔内还装设有上支架,上支架具有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限位于第一弯折段上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弯折段包括有下侧直管部、斜管部及上侧直管部,下侧直管部与上侧直管部两者左右间距布置,斜管部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于上侧直管部、下侧直管部;所述辅助加热管自上而下装入定位孔内,前述上支架自上而下装入定位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块、安装座两者中,其一设置有卡扣,另一设置有扣位孔,卡扣适配于相应扣位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上还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开设有供吸油管穿过的吸油管支撑定位孔、供回油管穿过的回油管支撑定位孔、供辅助加热管穿过的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所述辅助加热管穿过的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所述支撑架位于限位块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上形成有第二弯折段;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内具有定位面,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具有侧向开口,辅助加热管自侧向开口卡入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内,定位面形成对第二弯折段的限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为铝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加热管的下端伸入一过滤装置的下端固定孔内形成对辅助加热管下端的限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对限位块进行改良设计,将浮筒停止部一体成型与限位板上,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减少零件数量,简化组装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二、通过限位块的设置,防止了辅助加热管上下串动,避免因上下串动而导致的辅助加热管破裂现象,同时,提高了加热管的密封性,降低了燃油泄漏风险;三、辅助加热管上设置有支撑架,其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防止了辅助加热管使用时的变形,提高了辅助加热管的使用寿命;四、辅助加热管可以选择铝管,保证了辅助加热管的耐用性及其密封性,提高了辅助加热管的使用寿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附图标识说明:10、安装座20、辅助加热管21、第一弯折段211、上侧直管部212、斜管部213、下侧直管部22、第二弯折段30、限位块31、上支架311、轴套312、O型圈313、第二配合面32、定位孔33、卡扣34、浮筒停止部35、电子管限位孔36、第一配合面40、回油管道50、吸油管道60、电子管61、浮筒70、支撑架71、吸油管支撑定位孔72、回油管支撑定位孔73、辅助加热管支撑定位孔80、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包括有安装座10、辅助加热管20及用于防止辅助加热管20上下串动的限位块30;所述限位块30上一体成型式连接有浮筒停止部34,所述限位块30设有用于定位辅助加热管的定位孔32,辅助加热管20穿过定位孔32;以及,限位块30组装于安装座10上,如此,通过对限位块进行改良设计,减少零件数量,简化组装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0上设置有电子管60以及位于安装座10下方的过滤装置80,所述电子管60的上端连接于安装座10,其下端连接于过滤装置80;所述电子管6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燃油的多少而上下浮动的浮筒61,浮筒停止部34用于限制浮筒61上升高度,浮筒61适配于浮筒停止部34;所述浮筒停止部34内设置有供电子管60穿过的电子管限位孔35。以及,所述安装座10上还设置有吸油管道50、回油管道40,吸油管道50、回油管道40的上端连接于安装座10,其下端连接于过滤装置80;所述限位块30上设置有吸油管定位凹部、回油管定位凹部。接下来,对辅助加热管20于限位块30上的具体固定结构进行描述说明:所述辅助加热管20上形成有第一弯折段21;所述定位孔32具有用于匹配第一弯折段21下侧的第一配合面;所述辅助加热管20穿过定位孔32,其第一弯折段21下侧匹配定位于定位孔32的第一配合面;在定位孔32内还装设有上支架31,上支架31具有用于匹配第一弯折段21上侧的第二配合面313;所述第二配合面313限位于第一弯折段21上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段21包括有下侧直管部213、斜管部212及上侧直管部211,下侧直管部213与上侧直管部211两者左右间距布置,斜管部212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于上侧直管部211、下侧直管部213;所述定位孔32上大下小式设计,辅助加热管20自上而下装入定位孔32内,前述上支架31自上而下装入定位孔32。所述上支架31设置有轴套311、O型圈312,轴套311及O型圈312安装于上支架31的上端,且,轴套311、O型圈312连接于辅助加热管20,进一步减少了辅助加热管20上下串动的损害,挺高了辅助加热管20的密封性,降低了燃油泄漏的风险。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30、安装座10两者中,其一设置有卡扣33,另一设置有扣位孔,所述限位块30与安装座10之间通过卡扣33适配于相应扣位孔以形成彼此固定;优选地,所述限位块30上设置有卡扣33,安装座10上设置有扣位孔,限位块30通过卡扣33适配于安装座10的扣位孔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辅助加热管及限位块;其中,所述限位块上一体成型式连接有浮筒停止部,所述限位块设有用于定位辅助加热管的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以及,限位块组装于安装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辅助加热管及限位块;其中,所述限位块上一体成型式连接有浮筒停止部,所述限位块设有用于定位辅助加热管的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以及,限位块组装于安装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停止部内设置有供电子管穿过的电子管限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吸油管定位凹部、回油管定位凹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管上形成有第一弯折段;所述定位孔具有第一配合面;辅助加热管穿过定位孔,辅助加热管的第一弯折段下侧匹配定位于第一配合面;在定位孔内还装设有上支架,上支架具有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限位于第一弯折段上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液位传感器的辅助加热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包括有下侧直管部、斜管部及上侧直管部,下侧直管部与上侧直管部两者左右间距布置,斜管部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于上侧直管部、下侧直管部;所述辅助加热管自上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一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