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组件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2754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及空调系统,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及切换装置;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及位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压缩机主体,压缩机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的第一压缩腔以及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第二压缩腔;切换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的主体部,其中第一接口设置为能够接收来自第一压缩腔的第一排气口的排气,第三接口与第二压缩腔的第二吸气口连接,且第一接口能够在与第二接口连通以及与第三接口连通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组件及空调系统,可以在制热的同时进行除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不会造成忽冷忽热的感受,而且在不除霜时,压缩机可以进行两级压缩,提升制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组件及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中,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由于流过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温度降低而导致室外换热器结霜,室外换热器的结霜会严重影响空调的制热性能。目前,采用的除霜方式是将空调系统从制热模式改变为制冷模式,通过冷媒的制冷循环来达到除霜的目的,这样在空调系统中必须设置切换制热和制冷模式的四通阀,而且这种方式除霜存在时间长,而且不能连续制热,用户的舒适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压缩机组件及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对室外换热器除霜方式所存在的除霜时间长、不能连续制热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及切换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内的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的第一压缩腔以及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第二压缩腔;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的主体部,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为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所述第一排气口的排气,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所述第二吸气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接口能够在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以及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之间切换。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壳体内部且所述压缩机壳体上具有排气口;或者,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一接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外部。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具有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时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时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断开。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为具有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的四通阀。在所述第二接口所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开关阀或者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为在打开状态时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二接口向背离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流动。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的相互连接的管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之间设置有开关阀或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为在打开时允许流体从所述第四接口流向所述第三接口;在所述第二接口所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开关阀或者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为在打开状态时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二接口向背离所述第一接口的方向流动。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内部或者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外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组件;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及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以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所述第二排气口的排气,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所述第一吸气口以及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第四接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四通阀;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所述第一吸气口以及所述切换装置的所述第四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所述排气口、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及所述储液器的进口连接以使得冷媒能够在所述压缩机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循环回路中改变流动方向。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补气装置;所述补气装置具有用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的第一端口、用于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的第二端口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压缩腔补气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组件及空调系统,可以在制热的同时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有利于用户舒适性的提高,不会造成忽冷忽热的感受。而不需要除霜时,压缩机可以实现两级压缩,从而大大提升空调系统的制热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空调系统中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组件);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再一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压缩机组件;1-第一压缩腔;11-第一吸气口;12-第一排气口;2-第二压缩腔;21-第二吸气口;22-第二排气口;3-压缩机壳体;31-排气口;4-主体部;41-第一接口;42-第二接口;43-第三接口;44-第四接口;45-第一开关阀;46-第二开关阀;47-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储液器;61-进口;62-出口;200-室内换热器;300-室外换热器;400-补气装置;401-第一端口;402-第二端口;403-第三端口;404-第一节流元件;405-第二节流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在图1-图3中标号为100),该压缩机组件100包括压缩机及切换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3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3内的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吸气口11和第一排气口12的第一压缩腔1以及具有第二吸气口21和第二排气口22的第二压缩腔2。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以及第三接口43的主体部4,其中,所述第一接口41设置为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压缩腔1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2的排气,所述第三接口43与所述第二压缩腔2的所述第二吸气口21连接,且所述第一接口41能够在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及切换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3)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3)内的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吸气口(11)和第一排气口(12)的第一压缩腔(1)以及具有第二吸气口(21)和第二排气口(22)的第二压缩腔(2);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以及第三接口(43)的主体部(4),其中,所述第一接口(41)设置为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压缩腔(1)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2)的排气,所述第三接口(43)与所述第二压缩腔(2)的所述第二吸气口(21)连接,且所述第一接口(41)能够在与所述第二接口(42)连通以及与所述第三接口(43)连通之间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及切换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3)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3)内的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吸气口(11)和第一排气口(12)的第一压缩腔(1)以及具有第二吸气口(21)和第二排气口(22)的第二压缩腔(2);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以及第三接口(43)的主体部(4),其中,所述第一接口(41)设置为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压缩腔(1)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2)的排气,所述第三接口(43)与所述第二压缩腔(2)的所述第二吸气口(21)连接,且所述第一接口(41)能够在与所述第二接口(42)连通以及与所述第三接口(43)连通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腔(1)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2)与所述第一接口(41)连接,所述第二压缩腔(2)的所述第二排气口(22)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壳体(3)内部且所述压缩机壳体(3)上具有排气口(31);或者,所述第一压缩腔(1)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2)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壳体(3)内部,且所述第一接口(41)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壳体(3)内部,所述第二压缩腔(2)的所述第二排气口(22)连通至所述压缩机壳体(3)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4)还具有第四接口(44),所述第四接口(44)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接口(41)与所述第二接口(42)连通时所述第三接口(43)与所述第四接口(44)连通,在所述第一接口(41)与所述第三接口(43)连通时所述第二接口(42)与所述第四接口(44)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4)为具有所述第一接口(41)、所述第二接口(42)、所述第三接口(43)和所述第四接口(44)的四通阀;在所述第二接口(42)所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开关阀或者第二单向阀(5),所述第二单向阀(5)设置为在打开状态时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二接口(42)向背离所述第一接口(41)的方向流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4)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接口(41)、所述第二接口(42)、所述第三接口(43)和所述第四接口(44)的相互连接的管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41)与所述第二接口(42)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45),所述第一接口(41)与所述第三接口(43)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46);所述第三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四清曾令华王小龙杨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