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64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组合,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采用U形槽结构,包括第一导轨壁和第一槽口,所述第一导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导轨采用U形槽机构,包括第二导轨壁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导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二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宽度,所述第二导轨的其中一端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通过对穿螺栓对穿所述至少一对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至少一对第二安装孔来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装方法简单,让施工工人可以方便地检查螺栓安装和紧固的情况,有助于对支架组合的质检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组合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18年7月3提交的(i)中国技术申请201821049507.6“一种建筑物室内防坠支架”和(ii)201821046477.3“一种建筑物室内防坠支架用直角连接件结构”的优先权,这些技术申请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辅助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支架组合。
技术介绍
成品支架是由工厂直接生产出定型槽钢以及各种连接件,然后交由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装配的支架系统。此支架系统可以用于支撑各类管道和管路,在建筑物室内安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成品支架在组装成门型结构时,导轨与导轨之间需要进行连接。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是使用型钢扣锁将连接件固定在需要连接的导轨上。虽然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具有安装速度快捷、连接点位置可灵活微调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例如,型钢扣锁通过其锁块上的齿条与槽钢型边内卷边缘挤压、咬合将连接件紧固在槽钢上。因此,型钢扣锁的齿条与槽钢型边是否稳定地咬合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齿条与槽钢型边咬合不稳,或者齿条错位,根本没有顶住槽钢型边,那么安装出来的支架系统就可能会有导轨突然脱落的危险,进而导致支架系统支撑着的管道坠落,造成人员伤害或物品损失(例如,停车场里的坠落管道砸坏车辆)。而且,因为扣锁齿条在槽钢的槽口内与槽钢型边咬合,咬合情况被隐藏在槽口内,因此扣锁齿条与槽钢型边的咬合情况很难在安装后查看。换句话说,安装工人将型钢扣锁拧紧后就很难去检查安装情况,从而留下安全隐含。质检工和维护工也很难在质检和维护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即便是怀疑存在安装问题,要重新紧固连接件工序也会很繁琐。例如,CN201680078997.X“固定布置结构”中附图1和2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采用垂头螺母贴靠在安装轨侧壁的边缘区段上,并借助螺钉被紧固顶靠到连接部件上。此技术方案中,垂头螺母于侧壁边缘区段的贴靠位置和程度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贴靠不紧密或者位置有细微的偏差,那么垂头螺母就无法稳定地被紧固顶靠到连接部上。当支架组合承载管道后,尤其是重型的水管等管道后,或者安装时间较长后,或者遭遇震动后(例如,安装在高铁站、地铁站内的支架组合)就容易出发安装轨滑出、支架跌多等问题。而垂头螺母与侧壁边缘区段贴靠在安装轨的内部,难以在安装完成后进行调整、质检和维护,从而留下安全隐患。因此,本专利技术尝试提供一种替代方案,改变导轨与导轨间的连接方式,让安装工人可以轻易、方便地检查导轨与导轨间的连接是否稳定,并且可以在安装后及时检修,从而规避现有基础中使用型钢扣锁、垂头螺母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组合,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采用U形槽结构,包括第一导轨壁和第一槽口,所述第一导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导轨安装孔;所述第二导轨采用U形槽机构,包括第二导轨壁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导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二导轨安装孔;所述第一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宽度,所述第二导轨的其中一端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通过对穿螺栓对穿所述至少一对第一导轨安装孔与所述至少一对第二导轨安装孔来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壁包括两面第一导轨侧壁与第一导轨底壁;所述第一导轨底壁设置在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之间,并且分别垂直连接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的内边缘,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的外边缘均采用平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上还设置有导轨加强件,包括导轨加强件连接部和导轨加强件支撑部;所述导轨加强件连接部与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导轨加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导轨加强件支撑部采用硬质材料将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的相对位置固定住,稳定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与所述第一导轨底壁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每一米的长度内就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导轨加强件。优选的,所述导轨加强件采用U形槽结构,所述导轨加强件连接部包括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和导轨加强件顶板,所述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导轨加强件顶板的相对边上,所述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与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紧密贴合,并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加强件安装孔,所述对穿螺栓对穿所述加强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将所述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导轨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槽口的大小可以容纳所述导轨加强件,所述导轨加强件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强化所述第一导轨的形状。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为单面槽钢。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壁外侧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刻度线,所述第一导轨刻度线标明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的位置。优选的,所述支架组合包括多个第一导轨安装孔,沿所述第一导轨长度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之间间隔一个预设的第一导轨安装孔间距。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采用圆形,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间距为五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二导轨壁包括两面第二导轨侧壁与第二导轨底壁,所述第二导轨底壁设置在所述两面第二导轨侧壁之间,并且分别垂直连接所述两面第二导轨侧壁的内边缘,所述两面第二导轨侧壁的外边缘分别向所述第二槽口内折回形成一对内翻边,所述内翻边的边缘上设有定位齿槽。优选的,所述第二导轨上还设置有一种或多种管束。优选的,所述第二导轨为单面槽钢或双拼槽钢。优选的,所述第二导轨壁外侧上设置有第二导轨刻度线,所述第二导轨刻度线标明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的位置。优选的,包括多个第二导轨安装孔,沿所述第二导轨长度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之间间隔一个预设的第二导轨安装孔间距。优选的,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采用长圆孔,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间距为五厘米。优选的,被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互成直角。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均采用正方形孔且旋转45°呈菱形状。优选的,所述支架组合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底座固定件和至少一个底座导轨连接件;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底座固定件和至少一个底座导轨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底座固定件被固定在一个表面上,所述底座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底座导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导轨连接件包括多个底座侧壁,所述底座侧壁上设置有底座安装孔,所述多个底座侧壁与所述第一导轨壁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底座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来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固定件采用一块或多块平板,所述一块或多块平板与所述多个底座侧壁垂直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架组合还包括防坠连接件,包括第一导轨连接区域和第二导轨连接区域;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区域可以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区域可以被放置在所述第二槽口内,与所述第二导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坠连接件包括两块平行放置的第一防坠固定板和第二防坠固定板,防坠连接板;所述防坠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防坠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防坠固定板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防坠固定板与所述第二防坠固定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防坠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防坠固定板的第一侧均设置第一防坠螺孔,形成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区域,并且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螺栓对穿所述第一防坠螺孔和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将所述第一导轨连区域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坠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防坠固定板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组合,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采用U形槽结构,包括第一导轨壁和第一槽口,所述第一导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导轨安装孔;所述第二导轨采用U形槽机构,包括第二导轨壁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导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二导轨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宽度,所述第二导轨的其中一端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通过对穿螺栓对穿所述至少一对第一导轨安装孔与所述至少一对第二导轨安装孔来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3 CN 2018210495076;2018.07.03 CN 201821041.一种支架组合,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采用U形槽结构,包括第一导轨壁和第一槽口,所述第一导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导轨安装孔;所述第二导轨采用U形槽机构,包括第二导轨壁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导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二导轨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宽度,所述第二导轨的其中一端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通过对穿螺栓对穿所述至少一对第一导轨安装孔与所述至少一对第二导轨安装孔来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壁包括两面第一导轨侧壁与第一导轨底壁;所述第一导轨底壁设置在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之间,并且分别垂直连接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的内边缘,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的外边缘均采用平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上还设置有导轨加强件,包括导轨加强件连接部和导轨加强件支撑部;所述导轨加强件连接部与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导轨加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导轨加强件支撑部采用硬质材料将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的相对位置固定住,稳定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与所述第一导轨底壁的相对位置和形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每一米的长度内就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导轨加强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加强件采用U形槽结构,所述导轨加强件连接部包括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和导轨加强件顶板,所述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导轨加强件顶板的相对边上,所述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与所述两面第一导轨侧壁紧密贴合,并且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加强件安装孔,所述对穿螺栓对穿所述加强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将所述两片导轨加强件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导轨壁上。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的大小可以容纳所述导轨加强件,所述导轨加强件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强化所述第一导轨的形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为单面槽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壁外侧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刻度线,所述第一导轨刻度线标明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的位置。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导轨安装孔,沿所述第一导轨长度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之间间隔一个预设的第一导轨安装孔间距。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采用圆形,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间距为五厘米。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壁包括两面第二导轨侧壁与第二导轨底壁,所述第二导轨底壁设置在所述两面第二导轨侧壁之间,并且分别垂直连接所述两面第二导轨侧壁的内边缘,所述两面第二导轨侧壁的外边缘分别向所述第二槽口内折回形成一对内翻边,所述内翻边的边缘上设有定位齿槽。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上还设置有一种或多种管束。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为单面槽钢或双拼槽钢。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壁外侧上设置有第二导轨刻度线,所述第二导轨刻度线标明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的位置。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二导轨安装孔,沿所述第二导轨长度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之间间隔一个预设的第二导轨安装孔间距。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采用长圆孔,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间距为五厘米。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被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互成直角。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均采用正方形孔且旋转45°呈菱形状。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合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底座固定件和至少一个底座导轨连接件;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个底座固定件和至少一个底座导轨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底座固定件被固定在一个表面上,所述底座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底座导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连接。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导轨连接件包括多个底座侧壁,所述底座侧壁上设置有底座安装孔,所述多个底座侧壁与所述第一导轨壁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底座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来固定连接。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件采用一块或多块平板,所述一块或多块平板与所述多个底座侧壁垂直连接。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合还包括防坠连接件,包括第一导轨连接区域和第二导轨连接区域;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区域可以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区域可以被放置在所述第二槽口内,与所述第二导轨固定连接。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连接件包括两块平行放置的第一防坠固定板和第二防坠固定板,防坠连接板;所述防坠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防坠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防坠固定板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防坠固定板与所述第二防坠固定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防坠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防坠固定板的第一侧均设置第一防坠螺孔,形成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区域,并且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内,螺栓对穿所述第一防坠螺孔和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孔将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坠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防坠固定板的第二侧均设置第二防坠螺孔,形成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区域,并且放置在所述第二槽口内,螺栓对穿所述第二防坠螺孔和所述第二导轨安装孔将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二导轨固定连接。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支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坠螺孔和/或所述第二防坠螺孔中设置有防坠支撑管,所述防坠支撑管采用空心圆柱体结构。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固建筑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