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挖掘机发动机罩,其包括框型骨架、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多个支撑构件,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分别铰接于框型骨架上形成铰接端并可转动或闭合框型骨架,框型骨架沿第一侧边开设有滑槽,支撑构件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另一端嵌入滑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第一罩体的长度与第二罩体的长度之比为1:1.2‑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挖掘机发动机罩,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可相对框型骨架转动打开或闭合,第一罩体、第二罩体长度不等设置,使日常维护时不需要同时打开两个罩体就可进行维护,提高维护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挖掘机发动机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挖掘机发动机罩开合方便,方便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挖掘机发动机罩
本技术挖掘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发动机罩。
技术介绍
挖掘机发动机罩作为挖掘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护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罩内其他零部件免受风吹日晒,避免发动机被落石、尘土等其他灾害破坏,同时,还能隔绝散热器冷热风,防止热风回流,提高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挖掘机发动机罩一般为一个整体式结构,同时,挖掘机发动机罩的重量一般重达60kg至80kg,需要多人一起才能搬动、打开挖掘机发动机罩。而且,挖掘机发动机罩一般采用螺丝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发动机上。这种固定方式虽然稳固,但是,当发动机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挖掘机发动机罩的拆卸就比较繁琐。另外,在对维护频率较高的发动机等零部件进行维修时,整个挖掘机发动机罩抬起就显得费时费力,浪费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合方便并可方便维修的挖掘机发动机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挖掘机发动机罩,其包括框型骨架、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多个支撑构件,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分别铰接于所述框型骨架上形成铰接端并可转动或闭合所述框型骨架,所述框型骨架沿第一侧边开设有滑槽,所述多个支撑构件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形成转动端,另一端嵌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罩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罩体的长度之比为1:1.2-1.5,所述转动端至所述铰接端的距离与对应罩体的长度之比为0.2-0.5:1。优选地,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铰接端的末端开设有止挡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止挡槽连通,所述支撑构件滑动至所述止挡槽内以维持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处于打开状态。优选地,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铰接端的末端向下倾斜开设有所述止挡槽,所述止挡槽与所述滑槽连通形成角度小于90°的夹角A。优选地,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25°≤A≤75°。优选地,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铰接端的末端向下垂直开设有所述止挡槽,所述止挡槽与所述滑槽连通形成直角。优选地,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铰接端的末端向上翻转设有所述止挡槽,所述止挡槽一端与所述滑槽连通形成开放端,所述止挡槽另一端远离所述开放端且封闭形成封闭端。优选地,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铰接端的末端向上翻转设有所述止挡槽,所述止挡槽与所述滑槽平行设置。优选地,其还包括多个扭簧,所述多个扭簧套设在所述铰接端上,且所述扭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和所述框型骨架。优选地,所述支撑构件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横向凸出形成止挡块,所述止挡块的形状与所述止挡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止挡块滑动至所述止挡槽内以维持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罩体处于打开状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挖掘机发动机罩,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可相对框型骨架转动打开或闭合,第一罩体、第二罩体长度不等设置,使日常维护时不需要同时打开两个罩体就可进行维护,提高维护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挖掘机发动机罩,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挖掘机发动机罩开合方便,方便维修。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挖掘机发动机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止挡槽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止挡槽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止挡槽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止挡槽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挖掘机发动机罩,其包括框型骨架1、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多个支撑构件4,在一般实施例中,支撑构件4可以为两个至四个。框型骨架1大概呈矩形状,框型骨架1可安装在发动机的上端,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闭合时与框型骨架1形状相适配,以遮盖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一端可铰接于框型骨架1上形成铰接端并可转动打开或闭合框型骨架1,框型骨架1的第一侧边11(如矩形的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可向框型骨架1内设有开口,形成一端开口的封闭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槽12也可向框型骨架1内设有开口,同时滑槽12也沿框型骨架1的厚度方向向上开设有开口,滑槽12大致可为两端开口、呈“L”型的结构。支撑构件4可收纳入上端开口的滑槽12内。支撑构件4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另一端嵌入滑槽12内并在滑槽12内滑动。第一罩体2的长度与第二罩体3的长度之比为1:1.2-1.5,当第一罩体2的长度为20厘米时,第二罩体3的长度对应为24厘米至30厘米。长度较长的第二罩体3可放置于维护频率较高的零部件及发动机的部分位置,如水箱的位置。当这些部件需要维修时,仅需打开第二罩体3,就可以进行维修,方便快捷。滑槽12靠近铰接端的末端开设有止挡槽13,滑槽12与止挡槽13连通,支撑构件4滑动至止挡槽13内以维持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处于打开状态。当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闭合与框型骨架1上时,提拉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远离铰接端的一端,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就会向上转动。同时,支撑构件4也随着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向上运动,在滑槽12内朝铰接端的方向进行滑动,最终滑动进入止挡槽13内的位置,支撑构件4不能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从止挡槽13内滑出。请参考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滑槽12靠近铰接端的末端向下倾斜开设有止挡槽13,止挡槽13与滑槽12连通形成角度小于90°的夹角A。为了提高止挡槽13的实用性,增强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维持打开状态的稳定性,夹角A的角度可以为25°≤A≤75°。当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闭合与框型骨架1上时,提拉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远离铰接端的一端,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就会向上转动。同时,支撑构件4也随着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向上运动,在滑槽12内朝铰接端的方向进行滑动,最终滑动进入止挡槽13内的位置。由于止挡槽13与滑槽12之间形成夹角A,支撑构件4自身的重力使它不能自动滑出止挡槽13。当需要闭合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时,仅需向上提拉支撑构件4,使其脱离止挡槽13,并进入滑动槽的位置,就可将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闭合于框型骨架1上。请参考图3,在第二实施例中,滑槽12也可靠近铰接端的末端向下垂直开设有止挡槽13,止挡槽13与滑槽12连通形成直角。当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闭合与框型骨架1上时,提拉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远离铰接端的一端,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就会向上转动。同时,支撑构件4也随着第一罩体2、第二罩体3向上运动,在滑槽12内朝铰接端的方向进行滑动,最终滑动进入止挡槽13内的位置。由于止挡槽13与滑槽12之间形成直角,支撑构件4自身的重力使它不能自动滑出止挡槽13。当需要闭合第一罩体2、第二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掘机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型骨架、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多个支撑构件,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分别铰接于所述框型骨架上形成铰接端并可转动或闭合所述框型骨架,所述框型骨架沿第一侧边开设有滑槽,所述多个支撑构件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形成转动端,另一端嵌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罩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罩体的长度之比为1:1.2‑1.5,所述转动端至所述铰接端的距离与对应罩体的长度之比为0.2‑0.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掘机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型骨架、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多个支撑构件,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分别铰接于所述框型骨架上形成铰接端并可转动或闭合所述框型骨架,所述框型骨架沿第一侧边开设有滑槽,所述多个支撑构件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形成转动端,另一端嵌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罩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罩体的长度之比为1:1.2-1.5,所述转动端至所述铰接端的距离与对应罩体的长度之比为0.2-0.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机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铰接端的末端开设有止挡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止挡槽连通,所述支撑构件滑动至所述止挡槽内以维持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处于打开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机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铰接端的末端向下倾斜开设有所述止挡槽,所述止挡槽与所述滑槽连通形成角度小于90°的夹角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机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豪,罗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科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