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联报专利>正文

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79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28
一种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包括外罩组、车架组、两套电机组、控制开关组、座椅组、履带链条组、电路控制箱组、电池组、链轮轴组两套、履带支撑架组、电动伸缩顶杆组三套、上楼调整支架、下楼调整支架。其中电路控制箱组和控制开关组与上述其它各硬件机构组紧密相连,协调配合,实现无需旁人协助,驾驶人独自即可轻松操控此爬楼车安全、平稳的载人上下楼梯工作。且设置有多种智能全自动功能,如一键全自动上楼或下楼、一键原地360度掉头、正常前行、后退、左转、右转、自动识别上楼模式、自动识别下楼模式、隔层呼叫接送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爬楼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载人全自控电动爬楼车。
技术介绍
用于楼层间的上下楼梯代步使用,也可载重物上下楼梯使用,爬楼车灵活性强,一些无电梯设备的楼层或电梯无法到达的楼层或电梯停运维护期间,用爬楼车的代步更方便省力,现有技术下的爬楼车不是结构比较简单就是不能实用且安全系数不高,由于过分考虑压缩成本忽略了爬楼车的爬楼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中国专利CN202641747公开的一种电动助力爬楼车,通过电机带动偏心轮运转实现上楼,且需要人工操作用力压制住车架,防止车架向后仰翻,安全性不可靠,且只能载货,需要有人协助操作。另外现有爬楼车均需要有旁人协助方可保障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载人全自控电动爬楼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全新电动全自控爬楼车,包括外罩组、车架组、两套电机组、控制开关组、座椅组、履带链条组、电路控制箱组、电池组、链轮轴组两套、履带支撑架组、电动伸缩顶杆组三套、上楼调整支架、下楼调整支架。所述两套电机组分别安装于车架下端后侧两边,受电路控制系统指示可分别独立工作,可完美执行车身原地360度掉头任务。所述链轮轴组两套分别安装于车架的前下端与后侧的上端。所述履带链条组分别将电机组与两套链轮轴组相互链接。形成封闭的链条传动循环。所述电池组安装于车架中间内侧,所述电路控制箱安装于车架后侧上部,所述开关组装于座椅右手扶杆处。此处开关组、电路控制箱组、电池组、电机组通过相应线路相连接,形成循环的电路控制系统。驾驶人通过开关组即可控制此爬楼车相关工作,电路控制系统为电机组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实现电机组动力的持续输出,实现爬楼车持续的工作。上面所述座椅组轴装于车架中间处,座椅内设置有自动水平调节开关,水平开关控制与之配装的电动伸缩杆组伸缩工作,可始终保持座椅水平状态,始终保持驾驶人处于水平平稳状态。所述上楼调整支架轴装于车架前底部,可受控制自动调整角度。所述下楼调整支架轴装于车架后底部,可受控制自动调整角度。所述电动伸缩杆组三套其中1套装于车架中间与座椅底部中间处配装,其中1套装于车架前底部与下楼调整支架配装,其中1套装于车架后底部与上楼调整支架配装。此电动伸缩杆组均配有相应电机,受电路控制系统控制,在爬楼车上、下楼工作需要调整车身时,受电路控制系统与座椅内的水平调节开关自动控制,行使伸缩工作指令,带动相应配装件(座椅、上楼调整支架、下楼调整支架)工作,保障爬楼车平稳的工作。进一步说;所述控制开关组安装于座椅右手扶杆处,方便驾驶人随手操作控制,内部设置有电路板以及各电子元器件。开关组功能为控制爬楼车前进、后退、左右转向、一键原地360度掉头、一键全自动上楼、一键全自动下楼、紧急暂停、隔层呼叫接送等功能的指示发送。进一步说;所述电路控制箱组安装于车架内后上部位置,方便各电路调试、插接线、维修等,内部设置有电路板以及各电子元器件。功能为整车电路汇集连接、电池电力输送控制、电池自动充电控制、一键自动上下楼时车身与楼梯间距自动调整的控制,以及其它各指示功能的传送与执行。进一步说;所述电机组安装于车架下端后侧两边,两套电机各自独立受指令工作、各配有减速箱,配有输出转轴,双电机各自独立反向工作即可执行一键原地360度掉头任务,也可同向同时工作。进一步说;所述履带支撑架组安装于车架中间的两侧部位,与履带链条组相配装,起到支撑以及定位履带链条直线运动的作用,使履带链条组能长久保持直线平行循环运转工作,不受地面坑洼不平影响履带链条的强度以及整车的平稳度。进一步说;所述外罩组安装于车架表面,起到外表美观及安全隔离的作用,且防止外部杂物卷入车架内部,影响各机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保证载人爬楼能力及爬楼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加入了智能化、全自动化、简便化的先进功能系统,弥补目前智能自控载人爬楼车市场的空白。且不局限于上下楼梯使用,在平地上也可以用作普通电动车或者残疾人轮椅车使用,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图4、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楼调整支架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上楼调整支架工作,以及座椅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上楼时起始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座椅缓冲垫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轴前后可调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轴上下可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新型智能全自控电动载人爬楼车,包括外罩组1、车架组2、电机组3、控制开关组4、座椅组5、履带链条组6、电路控制箱组7、链条轴组8、电池组9、履带支撑架组10、电动伸缩杆组11、上楼车身调整支架12、下楼车身调整支架13。1设置于2外部表面,3设置在车架2后端底部两侧,5设置在2中间上面位置,4设置在5右手扶杆处,6设置在2两侧,将3、8、10、链接,7设置在2后上端,8分别设置在2前下端轴位与后上端轴位,9设置在2中间,10设置在2两侧中间下面位置,11三套分别设置在2前、中、后的中间位置上各一套,12设置在2后下端,13设置在2前下端。3动力输出通过6带动8转动,6围绕3、8、10、做循环前后滚转运动,实现车身行驶工作。上下楼需要车身以及座椅5调整时,11受7或5自动发出的指令伸缩工作,带动12、13、5做调整或支撑运动,实现车身上下调整,保持座椅始终水平等工作。优选的,所述座椅组5与车架2轴向配装,内配套设置有水平控制开关、电动伸缩杆组11等,可依据楼梯角度变化自动调整座椅角度,使座椅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内还配有上下缓冲弹簧垫,其结构如附图8所示,为上下两块板材,板材材料可为铁板或木板,中间装有数个弹簧将两板材撑开,四角处由四个垂直轴相连接,既成一整体又能在垂直上下方向起到缓冲作用,此弹簧垫上表面设置有海绵层,使坐在此座椅垫上的驾驶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始终保持平稳、舒适状态。优选的,所述电机组3为双电机设置,且可各自独立工作,也可合并工作,且各配减速箱调节或控制输出转速与动力大小,转速箱两端设置有动力输出轴,轴两端分别配有链轮将动力传至履带链条组6上。实现动力持续旋转转化。优选的,所述车架组2的前端底部和后端上部均设置有链轮轴安装位的可调结构,如附图9、附图11所示,车架此两处均设置有腰型槽孔,调节螺杆、轴固定座、锁紧螺栓等调节结构件。实现链轮轴位的前后与上下调节,同时也是调整履带链条组6的松紧程度,使履带链条组行驶过程中性能更平稳以及选购、装配等更方便。所述上、下车身调整支架组12与13整体外形为井字或山字形状,也可设计为一字形状,此支架组的具体结构为一端轴向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前端或后端,接触地面的另一端配装上轴承,便于随车行驶以及支撑地面时保护地面,中间处轴向连接11电动伸缩顶杆组,便于受11伸缩动作的连带控制,使此支架连带着收起或展开,以此保障车身上下楼时缓慢、平稳的调整,调整完毕后即时收起于车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包括外罩组、车架组、电机组、控制开关组、座椅组、履带链条组、电路控制箱组、链轮轴组、电池组、履带支撑架组、电动伸缩顶杆组、上楼调整支架组、下楼调整支架组,其特征在于用电路控制箱组和控制开关组与上述其它各硬件机构组紧密相连,协调配合,实现无需旁人协助,驾驶人独自即可轻松操控此爬楼车安全、平稳的载人上下楼梯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包括外罩组、车架组、电机组、控制开关组、座椅组、履带链条组、电路控制箱组、链轮轴组、电池组、履带支撑架组、电动伸缩顶杆组、上楼调整支架组、下楼调整支架组,其特征在于用电路控制箱组和控制开关组与上述其它各硬件机构组紧密相连,协调配合,实现无需旁人协助,驾驶人独自即可轻松操控此爬楼车安全、平稳的载人上下楼梯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种自动化功能,如一键全自动上楼或下楼、一键原地360度掉头、正常前行、后退、左转、右转、自动上楼模式、自动下楼模式、隔层呼叫接送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其特征在于;电力系统由电池组通过电路控制箱组为电机组输送电力,再经电机组转化成动力输出,且电机组为两套设计,可各自独立反向工作,也可同向同时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其特征在于;用履带链条组中履带行驶方式代替常规车轮行驶方式,方便平稳行驶于楼梯的各种阶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智能载人电动爬楼车,其特征在于;座椅组内设置有特制的座椅缓冲垫,其大致结构为两板材中间设置多个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联报
申请(专利权)人:邹联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