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688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提供一种浅沟的边缘效应的方向的平衡性良好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中央陆地部(30)、中间陆地部(35)以及胎肩陆地部(40),并在各陆地部(30、35、40)的表面具有浅沟(33、38、43),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中央陆地部(30)以及胎肩陆地部(40)的浅沟(33、43)的轮胎周向分量较多,与中央陆地部(30)以及胎肩陆地部(40)的浅沟(33、43)相比,中间陆地部(35)的浅沟(38)的轮胎宽度方向分量更多。

Pneumatic ti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flatable tire. A shallow groove pneumatic tire with good directional balance of edge effect is provided. The pneumatic tire has central land (30), middle land (35) and shoulder land (40), and shallow grooves (33, 38, 43) on the surface of each land (30, 35, 40). The pneumatic tire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circumferential component of the central land (30) and shallow grooves (33, 43) of the shoulder land (40), and shallow grooves (33, 43) of the central land (30) and the shoulder land (40). ) Compared with the shallow groove (38) in the middle land part (35), the tire width direction component is m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本申请以日本特许出愿2017-238872(申请日:2017年12月13日)为基础并主张日本特许出愿2017-238872的优先权。本申请包含日本特许出愿2017-238872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新产品的充气轮胎的表面为镜面状,并且,涂敷于用于成型的模具的脱模剂渗透至新产品的充气轮胎的表面。因此,有时新产品的充气轮胎无法充分发挥行驶性能。因此,作出了如下尝试: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设置浅沟,欲通过该浅沟的边缘效应而确保新产品时的行驶性能。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整个胎面表面设置有同样的浅沟。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越趋向接地端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则浅沟的延长方向越逐渐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与其他部位的浅沟相比,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狭小范围内使浅沟的方向朝向轮胎周向。专利文献4以及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环状的浅沟。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029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7351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519141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78902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5: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1580034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浅沟在与其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挥边缘效应。因此,若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整个胎面表面设置同样的浅沟,则边缘效应的方向的平衡性较差。另外,当如专利文献2那样越趋向接地端侧则浅沟的延长方向越逐渐朝向轮胎宽度方向时,边缘效应的方向的平衡性在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和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较差。另外,由于浅沟的边缘效应较小,因此,若如专利文献3那样仅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狭小范围内改变浅沟的延长方向,则改变其延长方向所带来的效果较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浅沟的边缘效应的方向的平衡性良好的充气轮胎。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具有作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的、轮胎赤道侧的2条中央主沟以及轮胎接地端侧的2条胎肩主沟,并具有2条所述中央主沟之间的中央陆地部、所述中央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中间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主沟与接地端之间的胎肩陆地部,且在各陆地部的表面具有浅沟,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陆地部的所述浅沟的轮胎周向分量较多,与所述中央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陆地部的所述浅沟相比,所述中间陆地部的所述浅沟的轮胎宽度方向分量更多。由于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具有上述特征,从而浅沟的边缘效应的方向的平衡性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图(省略了浅沟的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图(显示出浅沟的图)。图4是浅沟的宽度方向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C…轮胎赤道、E…轮胎接地端、1…充气轮胎、2…胎圈部、2a…胎圈芯、2b…胎圈三角胶、3…胎面胶、4…胎侧胶、5…胎体帘布、6…内衬、7…带束、10…中央主沟、11…第一沟部、12…第二沟部、15…胎肩主沟、16…第一沟部、17…第二沟部、20…第一横沟、25…第二横沟、30…中央陆地部、32…轮胎宽度方向刀槽花纹、33…浅沟、35…中间陆地部、36…中间花纹块、37…轮胎宽度方向刀槽花纹、38…浅沟、40…胎肩陆地部、41…胎肩花纹块、42…轮胎宽度方向刀槽花纹、43…浅沟、45…刀槽花纹、80…环状刀槽花纹、81…小刀槽花纹、84…凹坑。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举例所示,在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圈部2。胎圈部2包括:卷绕成圆形的由钢丝构成的胎圈芯2a;以及在胎圈芯2a的径向外侧设置的橡胶制的胎圈三角胶2b。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圈部2架设有胎体帘布5。胎体帘布5是在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根帘线由橡胶覆盖而成的片状的部件。胎体帘布5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圈部2之间形成充气轮胎1的骨架形状,并且在胎圈部2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返而将胎圈部2包裹。在胎体帘布5的内侧粘贴有由空气透过性较低的橡胶构成的片状的内衬6。在胎体帘布5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1层或多层带束7。带束7是钢制的多根帘线由橡胶覆盖而成的部件。在带束7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胎面胶3,该胎面胶3具有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以下称为“接地面”)。另外,在胎体帘布5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侧胶4。除了上述部件以外,根据充气轮胎1的功能方面的需要,还设置有带束下垫、胎圈包布等部件。在胎面胶3的表面形成有图2所示的胎面花纹。此外,在图2中,上下方向为轮胎周向,左右方向为轮胎宽度方向。另外,在图2中,当轮胎滚动时(即、车辆行驶时),先从下侧开始接地。在该胎面花纹中,作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宽幅的沟的主沟,设置有轮胎赤道C侧(轮胎宽度方向中央侧)的2条中央主沟10、以及轮胎接地端E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2条胎肩主沟15共计4条主沟。而且,还设置有2条中央主沟10之间的中央陆地部30、中央主沟10与胎肩主沟15之间的中间陆地部35、以及胎肩主沟15与轮胎接地端E之间的胎肩陆地部40。此处,陆地部是指由沟区划形成的部分。另外,轮胎接地端E是指:负载状态下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此外,负载状态是指:充气轮胎组装于标准轮辋并达到标准内压且承载有标准载荷的状态。此处,标准轮辋是指:JATMA、TRA、ETRTO等规格中规定的标准轮辋。另外,标准载荷是指:所述规格中规定的最大载荷。另外,标准内压是指:与所述最大载荷对应的内压。中央主沟10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较长的第一沟部11;以及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且向与第一沟部11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较短的第二沟部12。而且,第一沟部11和第二沟部12交替地排列,由此使得中央主沟10形成为锯齿状。根据该图可知,第一沟部11以如下方式倾斜:越是后接地的部位(换言之,越靠近旋转方向后方)则越趋向轮胎接地端E侧。另外,胎肩主沟15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较长的第一沟部16;以及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且向与第一沟部16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较短的第二沟部17。而且,第一沟部16和第二沟部17交替地排列,由此使得胎肩主沟15形成为锯齿状。根据图2可知,第一沟部16以如下方式倾斜:越是后接地的部位则越趋向轮胎接地端E侧。另外,作为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沟而设置有第一横沟20以及第二横沟25。第一横沟20横穿胎肩陆地部40以及中间陆地部35,且进一步延伸至中央陆地部30并在中央陆地部30内封闭。另外,第二横沟25横穿胎肩陆地部40,且进一步延伸至中间陆地部35并在中间陆地部35内封闭。这样的第一横沟20和第二横沟25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此外,上述胎肩主沟15的第二沟部17与第一横沟20以及第二横沟25重叠。由于形成为如上那样的沟的构造,因此,2条中央主沟10之间的中央陆地部30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未由横沟切断的肋部。另外,中间陆地部35由第一横沟20切断,从而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多个中间花纹块36的花纹块列。另外,胎肩陆地部40由第一横沟20以及第二横沟25切断,从而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胎肩花纹块41的花纹块列。在中间花纹块36设置有环状刀槽花纹80。多个(例如附图那样为5个)独立的小刀槽花纹81以环状排列而形成环状刀槽花纹80。小刀槽花纹81是朝向接地面的开口端在负载状态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作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的、轮胎赤道侧的2条中央主沟以及轮胎接地端侧的2条胎肩主沟,并具有2条所述中央主沟之间的中央陆地部、所述中央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中间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主沟与接地端之间的胎肩陆地部,且在各陆地部的表面具有浅沟,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陆地部的所述浅沟的轮胎周向分量较多,与所述中央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陆地部的所述浅沟相比,所述中间陆地部的所述浅沟的轮胎宽度方向分量更多。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3 JP 2017-238872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作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的、轮胎赤道侧的2条中央主沟以及轮胎接地端侧的2条胎肩主沟,并具有2条所述中央主沟之间的中央陆地部、所述中央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中间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主沟与接地端之间的胎肩陆地部,且在各陆地部的表面具有浅沟,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永智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