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53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56
一种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包括输送装置以及磨削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立式输送单元、安装于立式输送单元出料端处的送料轨道、与送料轨道的出料端连接实现进料的推料单元,磨削装置包括加工单元以及置于加工单元内且与推料单元配合使用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集输送、加工于一体,具有提物效果好且无噪音,解决轴承输送堵塞问题,并在推料至加工装置时,通过带动轴承转动来提升进料效率,且轴承不会倾倒、失去原有的摆放状态从而阻碍进料进程的问题,在磨削加工中无需装夹即可实现快速磨削轴承轴承的两个侧面,实现批量化生产,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Integrative machine for grinding, conveying and processing the outer side of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tegrated grinding conveying and processing machine for the outer side of a bearing, which comprises a conveying device and a grinding device. The conveying device comprises a vertical conveying unit, a feeding track installed at the outlet end of the vertical conveying unit, a feeding pushing unit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end of the feeding track to realize feeding. The grinding device comprises a processing unit and a channel placed in the processing unit and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ushing unit. \u3002 The integrated grinding conveying and processing machine for the outer side of the bearing integrates conveying and processing, has good extraction effect and no noise, solves the problem of blockage in the bearing conveying, and improves the feed efficiency by driving the bearing rotation when the material is pushed to the processing device, and the bearing will not tip and lose its original placement state, thus hindering the feed process, so it is unnecessary in the grinding process. Fast grinding of two sides of bearing can be realized by clamping, and mass production can be realized. It is convenient and fast,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用于加工轴承外周面的加工设备首先是通过抖动式的进料机,利用特制的振动电机驱动给料槽沿倾斜方向作周期直线往复振动来实现的,当给料槽振动的加速度垂直分量大于重力加速度时,槽中的物料将被抛起,并按照抛物线的轨迹向前跳跃运动,但是该种送料机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过大,且不是单台使用设置,而是多台存在的,故整体噪音大,影响工人健康,其次是用于输送轴承的送料轨道,且均是倾斜设置,但是常见的送料轨道在送料过程中常出现轴承堵于送料轨道内,从而导致轴承无法继续输送,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加工设备就处于空运行状态,最后是加工部分,轴承落下后通过安装在轴承安装区域处的夹持机构对工件进行装夹,然后再进刀进行外周面加工,使用该种结构在加工中会产生短暂的落位、调整、夹持时间,加工进度降低,批量化减少,降低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自动输送、自动加工,实现批量化生产,且无停顿,输送稳定性好,加工流畅度高,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包括输送装置以及磨削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立式输送单元、安装于立式输送单元出料端处的送料轨道、与送料轨道的出料端连接实现进料的推料单元,磨削装置包括加工单元以及置于加工单元内且与推料单元配合使用的通道。这样,该设备集输送、加工功能为一体,且输送通过上料、送料、推料构成,分工明确,实现流畅输送,且不会造成输送堵塞,加工单元用于加工接收输送而来的轴承,方便快捷。立式输送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的轴承的容器,容器内设有竖向且倾斜的输送架,输送架下端置于容器内,输送架上端置于容器外,输送架包括左右分布的包壳、存在于两包壳内且上下分布的输送轴、与两输送轴配合使用的输送履带,输送履带上设有对输送履带分段的分段槽,相邻的分段槽之间设有固定于输送履带外周面上的固定块,固定块呈斜向设置,固定块的左端头高于固定块的右端头,置于上端的输送轴上连接有第一电机;置于右侧的包壳上开有第一出料口,其中送料轨道置于第一出料口处且安装于包壳外侧;输送架外安装有防脱保护罩。这样,容器用于存料,输送架将存在于容器内的工件送至工件接料轨道处,然后以落料的形式进入至工件接料轨道内,考虑到本身输送履带常用于横向输送,故为了实现竖向输送将输送架设置成竖向且倾斜,然后配合固定块实现输送工件,固定块倾斜设置方位便于工件进入至工件接料轨道内,倾斜的设置使得工件倚靠于输送履带外周面上,如此的结构不仅输送效果好,且没有噪音。送料轨道包括轨道本体,轨道本体包括过渡轨道、安装于过渡轨道进料端处的进料引导部、安装于过渡轨道出料端处的出料引导部,过渡轨道与进料引导部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上的进料口,进料引导部为U型管道,进料引导部下端面贴于过渡轨道的上端面上,过渡轨道与出料引导部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上的第二出料口,出料引导部为弧形管道,出料引导部与过渡轨道之间呈垂直设置;过渡轨道下端设有安装于过渡轨道上的气缸安装板,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存在于过渡轨道内的顶片;进料引导部外侧开有缺口。这样,进料引导部用于引导轴承进入过渡轨道,考虑到轴承进入对其摆放状态有要求,故将进料引导部设置成U型结构,一方面便于接收,一方面防止倾倒,出料引导部用于引导轴承脱离过渡轨道,考虑到轴承从过渡轨道脱离对其摆放状态有要求,故将出料引导部设置成弧形结构,使得出料后的轴承可顺着出料引导部在保持原摆放状态的情况下出料,添加顶片是为了避免存在于过渡轨道内的轴承之间出现无法正常流畅输送的问题,通过气缸驱动顶片,按照2s/次的频率去撞击轴承,且气缸的活塞杆活动行程有限,被撞击的轴承跳动幅度不大,如此一来即可避免输送堵塞,缺口的设置是考虑到轨道本体安装于进料架上为倾斜设置,通过缺口的外壁使得轨道本体完全贴于进料架的外壁上,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将两者连接,便于接收从进料架出来的轴承。推料单元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块,支撑块上安装有通过两支撑块支撑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柱组,支撑柱组包括一对前后分布的支撑柱,支撑板上端设有通过两支撑柱组连接的顶板,其中支撑板与顶板之间设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输送部,输送部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与顶板之间的一对前后分布的皮带轮,两皮带轮通过一组皮带连接,皮带内侧设有一排置于两皮带轮之间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与顶板之间的转轴,转轴与皮带配合使用。这样,该结构用于在加工前推送轴承至加工设备内,皮带轮与皮带均为转动连接,通过皮带的摩擦力带动轴承推送,一方面具有带动效果,另一方面可提高推送效率,且推送平稳,十分适用于大批量化生产,但是单根皮带会导致轴承侧翻,故根据轴承的直径大小决定,转轴用于增加皮带的使用强度,防止受力变形,破坏推送,转动的设置可减小与皮带接触时带给皮带的阻力,使用效果好,方便快捷。加工单元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左右间隔分布的驱动箱,通道存在于两驱动箱之间,驱动箱内侧设有轮座,轮座上转动连接有通过驱动箱驱动的磨轮,其中置于左侧的磨轮和置于右侧的磨轮之间连接有同步盘,磨轮前端设有存在于通道内且安装于工作台上的一对挡块,挡块之间的间距与两磨轮之间的间距一致;通道的进料端设有安装于工作台上的接引轨道,通道的出料端设有安装于工作台上的出料轨道。这样,接引轨道用于接收轴承至加工单元内,加工通过两个磨轮组合使用对轴承实现双面磨削加工,两磨轮之间的间距等于轴承的厚度,且实现两磨轮同步转动的同步盘顶于轴承上,单同步盘随磨轮的转动而转动,通过摩擦将完成磨削的轴承推走,即不会停顿,如此一来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出料轨道实现有序落料,使得完成加工后的轴承落至制定收集点处。进一步完善,两输送轴之间通过链条机构连接。这样,链条机构具有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相同工况下的传动尺寸小;所需张紧力小,作用于轴上的压力小;能在高温、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进一步完善,输送架的上端设有辅助落料的落料刷,落料刷呈斜向设置,该落料刷设有安装于包壳外侧上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安装有轴承座,两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轴杆,置于两包壳之间的轴杆部分处安装有刷辊,刷辊上设有刷毛,安装于左侧包壳的第二安装板外侧安装有第二电机安装板,第二电机安装板外侧安装有与轴杆配合使用的第四电机。这样,落料刷用于辅助落料,通过刷辊上的刷毛与工件接触,使得尚存在于固定块上的工件下落,且该落料刷置于工件接料轨道上端,如此一来刷下来的工件均直接落于工件接料轨道,实现直接出料,方便快捷。进一步完善,过渡轨道与进料引导部之间设有一对间隔分布的加强筋。这样,考虑到过渡轨道与进料引导部之间接触面积不大,为了提高轨道本体整体的稳定性,故在过渡轨道与进料引导部之间添加加强筋,使得进料引导部稳定安装于过渡轨道上。进一步完善,连接于皮带轮上的皮带有三根。这样,皮带的使用数量根据轴承的直径决定,如此一来即可避免轴承侧翻,使得推料流畅。进一步完善,转轴有五根。这样,转轴的使用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其特征是:包括输送装置(1)以及磨削装置(2),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立式输送单元(3)、安装于立式输送单元(3)出料端处的送料轨道(4)、与送料轨道(4)的出料端连接实现进料的推料单元(5),所述磨削装置(2)包括加工单元(6)以及置于加工单元(6)内且与推料单元(5)配合使用的通道(7);所述立式输送单元(3)包括用于放置的轴承的容器(8),容器(8)内设有竖向且倾斜的输送架(9),输送架(9)下端置于容器(8)内,输送架(9)上端置于容器(8)外,所述输送架(9)包括左右分布的包壳(10)、存在于两包壳(10)内且上下分布的输送轴(11)、与两输送轴(11)配合使用的输送履带(12),所述输送履带(12)上设有对输送履带(12)分段的分段槽(13),相邻的分段槽(13)之间设有固定于输送履带(12)外周面上的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呈斜向设置,固定块(14)的左端头高于固定块(14)的右端头,置于上端的所述输送轴(11)上连接有第一电机(15);置于右侧的所述包壳(10)上开有第一出料口(16),其中送料轨道(4)置于第一出料口(16)处且安装于包壳(10)外侧;所述输送架(9)外安装有防脱保护罩(27);所述送料轨道(4)包括轨道本体(17),所述轨道本体(17)包括过渡轨道(18)、安装于过渡轨道(18)进料端处的进料引导部(19)、安装于过渡轨道(18)出料端处的出料引导部(20),所述过渡轨道(18)与进料引导部(19)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18)上的进料口(21),所述进料引导部(19)为U型管道,进料引导部(19)下端面贴于过渡轨道(18)的上端面上,所述过渡轨道(18)与出料引导部(20)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19)上的第二出料口(22),所述出料引导部(20)为弧形管道,出料引导部(20)与过渡轨道(18)之间呈垂直设置;所述过渡轨道(18)下端设有安装于过渡轨道(18)上的气缸安装板(23),气缸安装板(23)上安装有气缸(24),气缸(24)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存在于过渡轨道(18)内的顶片(25);所述进料引导部(19)外侧开有缺口(26);所述推料单元(5)包括底座(28),所述底座(28)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块(29),支撑块(29)上安装有通过两支撑块(29)支撑的支撑板(30),支撑板(30) 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柱组(31),支撑柱组(31)包括一对前后分布的支撑柱(31‑1),支撑板(30)上端设有通过两支撑柱组(31)连接的顶板(32),其中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设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输送部(33),输送部(33)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的一对前后分布的皮带轮(34),两皮带轮(34)通过一组皮带(35)连接,所述皮带(35)内侧设有一排置于两皮带轮(34)之间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的转轴(36),转轴(36)与皮带(35)配合使用;所述加工单元(6)包括工作台(37),所述工作台(37)上安装有左右间隔分布的驱动箱(38),通道(7)存在于两驱动箱(38)之间,所述驱动箱(38)内侧设有轮座(40),轮座(40)上转动连接有通过驱动箱(38)驱动的磨轮(41),其中置于左侧的磨轮(41)和置于右侧的磨轮(41)之间连接有同步盘(42),所述磨轮(41)前端设有存在于通道(7)内且安装于工作台(37)上的一对挡块(43),挡块(43)之间的间距与两磨轮(41)之间的间距一致;所述通道(7)的进料端设有安装于工作台(37)上的接引轨道(44),所述通道(7)的出料端设有安装于工作台(37)上的出料轨道(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外侧面磨削输送、加工一体机,其特征是:包括输送装置(1)以及磨削装置(2),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立式输送单元(3)、安装于立式输送单元(3)出料端处的送料轨道(4)、与送料轨道(4)的出料端连接实现进料的推料单元(5),所述磨削装置(2)包括加工单元(6)以及置于加工单元(6)内且与推料单元(5)配合使用的通道(7);所述立式输送单元(3)包括用于放置的轴承的容器(8),容器(8)内设有竖向且倾斜的输送架(9),输送架(9)下端置于容器(8)内,输送架(9)上端置于容器(8)外,所述输送架(9)包括左右分布的包壳(10)、存在于两包壳(10)内且上下分布的输送轴(11)、与两输送轴(11)配合使用的输送履带(12),所述输送履带(12)上设有对输送履带(12)分段的分段槽(13),相邻的分段槽(13)之间设有固定于输送履带(12)外周面上的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呈斜向设置,固定块(14)的左端头高于固定块(14)的右端头,置于上端的所述输送轴(11)上连接有第一电机(15);置于右侧的所述包壳(10)上开有第一出料口(16),其中送料轨道(4)置于第一出料口(16)处且安装于包壳(10)外侧;所述输送架(9)外安装有防脱保护罩(27);所述送料轨道(4)包括轨道本体(17),所述轨道本体(17)包括过渡轨道(18)、安装于过渡轨道(18)进料端处的进料引导部(19)、安装于过渡轨道(18)出料端处的出料引导部(20),所述过渡轨道(18)与进料引导部(19)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18)上的进料口(21),所述进料引导部(19)为U型管道,进料引导部(19)下端面贴于过渡轨道(18)的上端面上,所述过渡轨道(18)与出料引导部(20)的连接处设有开于过渡轨道(19)上的第二出料口(22),所述出料引导部(20)为弧形管道,出料引导部(20)与过渡轨道(18)之间呈垂直设置;所述过渡轨道(18)下端设有安装于过渡轨道(18)上的气缸安装板(23),气缸安装板(23)上安装有气缸(24),气缸(24)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存在于过渡轨道(18)内的顶片(25);所述进料引导部(19)外侧开有缺口(26);所述推料单元(5)包括底座(28),所述底座(28)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块(29),支撑块(29)上安装有通过两支撑块(29)支撑的支撑板(30),支撑板(30)上安装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支撑柱组(31),支撑柱组(31)包括一对前后分布的支撑柱(31-1),支撑板(30)上端设有通过两支撑柱组(31)连接的顶板(32),其中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设有一对左右间隔分布的输送部(33),输送部(33)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的一对前后分布的皮带轮(34),两皮带轮(34)通过一组皮带(35)连接,所述皮带(35)内侧设有一排置于两皮带轮(34)之间且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0)与顶板(32)之间的转轴(36),转轴(36)与皮带(35)配合使用;所述加工单元(6)包括工作台(37),所述工作台(37)上安装有左右间隔分布的驱动箱(38),通道(7)存在于两驱动箱(38)之间,所述驱动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景宁精工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