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行业,特别涉及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回炉料的破碎和抛丸处理,实现了对回炉料的回收处理。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包括破碎系统以及抛丸系统,以及在破碎系统和抛丸系统之间的转运输送系统,所述的破碎系统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机架,第一机架上设有对回炉料进行破碎的破碎组件,破碎组件的下方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输送的振动输送机构;所述的抛丸系统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机架,第二机架上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抛丸处理的抛丸处理组件,所述的第二机架上还设有将转运输送系统上的破碎后的回炉料送入抛丸处理组件的第二提升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回炉料回收的自动化作业,克服了人工效率差,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
本技术涉及铸造行业,特别涉及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回炉料的破碎和抛丸处理,实现了对回炉料的回收处理。
技术介绍
回炉料是铸造行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铸造)在铸造过程产生的浇道、冒口、报废铸件等可回炉重熔的炉料,占铁水产量的10~20%之多,回炉料中的浇道、冒口、报废铸件体积一般都比较大,在回炉过程中给运输、储存、自动加料带来很多困难,造成电炉装填密度小,熔化时间长,能源浪费多,目前铸件回炉料的破碎在我国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人工捶打击碎、手持液压钳剪断,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虽然也有一些机器破碎但是处理能力小,适应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回炉料上面沾满了铸造型砂,直接进炉熔化造成钢渣多,铁水质量难以控制,如果用抛丸机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抛丸清理,可去除回炉料上面的型砂,可以提高铁水品质,减少钢渣和附带铁水的浪费,由于没有配套性好的破碎机和抛丸机,对于回炉料的破碎抛丸人们刚刚开始有这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实际的生产需求,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对回炉料进行破碎并通过抛丸处理对粘附在回炉料上的铸造型砂进行分离的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系统以及抛丸系统,以及在破碎系统和抛丸系统之间的转运输送系统,所述的破碎系统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机架,第一机架上设有对回炉料进行破碎的破碎组件,破碎组件的下方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输送的振动输送机构;所述的抛丸系统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机架,第二机架上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抛丸处理的抛丸处理组件,所述的第二机架上还设有将转运输送系统上的破碎后的回炉料送入抛丸处理组件的第二提升组件。所述的破碎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破碎料斗,位于破碎料斗的下方设有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固定破碎板,以及铰接在机架上的活动破碎板,固定破碎板和活动破碎板采用V形方式布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推拉活动破碎板往复摆动的液压油缸。所述的固定破碎板和活动破碎板的表面设有若干排破碎齿,且相邻排的破碎齿交错设置。所述的抛丸处理组件包括摆动槽,摆动槽放置在第二机架上的抛丸室内,抛丸室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抛丸室的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抛丸室的顶部还设有多个抛丸器组件。所述的抛丸组件包括与抛丸室连接的壳体,壳体的底部设有供丸粒飞出的出丸口,壳体的侧壁设有进料的圆筒形丸料仓,丸料仓上开设有若干个出丸口,在丸料仓的外部设有固定仓,固定仓上设有排丸口,所述固定仓上设有可以旋转的驱动盘,驱动盘上均布设有驱动板。所述的转运输送系统包括称重段和输送段,所述称重段包括与地面连接的底座,底座上设有辊道安装支架,在辊道安装支架和底座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的输送段包括与地面连接的支撑脚,支撑脚的上端设有输送辊道安装支架,所述辊道安装支架和输送辊道安装支架上设有若干个辊道。所述的振动输送机构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支脚,还包括一端开口的U型槽体,U型槽体的底面开设有供散落的型砂、丸粒筛出的若干个孔洞,所述U型槽体下表面与支脚之间设有弹性部件,所述U型槽体上还设有驱动其振动的装有偏心块的振动电机,所述的U型槽体的开口端设有控制物料流出的开闭组件。所述的开闭组件包括连接在U型槽体上端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摆臂,摆臂的前端设有挡板,所述U型槽体上还设有驱动摆臂转动的驱动气缸。所述的第一机架上还设有将待破碎的物料送入破碎组件的第一提升机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破碎系统对回炉料进行破碎处理,通过机械破碎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回炉料进行破碎,破碎的效果好,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进行破碎存在的工作量大以及工作环境差的问题,进一步的,进过破碎的回炉料经过转运输送系统进入抛丸系统,在抛丸系统中通过丸粒对回炉料进行撞击,使粘附在回炉料上的铸造型砂脱落下来,完成回炉料与铸造型砂的分离,减少回炉料中的杂质,保证了重新融化后的回炉料具有稳定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转运输送系统的称重段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抛丸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系统1以及抛丸系统2,以及在破碎系统和抛丸系统之间的转运输送系统3,转运输送系统用于将破碎系统破碎后的回炉料运送到抛丸系统;所述的破碎系统1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机架10,第一机架10上设有对回炉料进行破碎的破碎组件11,破碎组件11的下方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输送的振动输送机构12;所述的抛丸系统2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机架20,第二机架20上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抛丸处理的抛丸处理组件21,所述的第二机架上还设有将转运输送系统上破碎后的回炉料送入抛丸处理组件的第二提升组件22,第二提升组件为传统的斗式提升机,此处不再对结构展开说明。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回炉料回收存在的困难,设计了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根据浇筑的需求不同,浇道的形状设计多样,造就了回炉料的形状多样,且各处都粘附有铸造型砂,通过破碎系统对回炉料进行破碎,回炉料破碎后,尺寸缩小,方便自动化加料,提供电炉的装料密度,缩短熔化时间,节约电能,也方便后续的抛丸处理,在抛丸处理过程中容易翻滚,保证抛丸处理的效果,进一步的,在破碎过程中,也能够使回炉料上的部分铸造型砂与回炉料脱离,实现第一次的回炉料与铸造型砂的分离,然后转运输送系统将破碎后的回炉料运送到抛丸系统中,抛丸系统作用在回炉料上,使粘附在回炉料上的铸造型砂与回炉料分离,能够完全清除回炉料表面的铸造型砂,保证回炉料的清洁度,提高回炉料回收的质量。如图2所示,所述的破碎组件11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破碎料斗110,位于破碎料斗110的下方设有破碎机构111,所述破碎机构111包括与机架10连接的固定破碎板1110,以及铰接在机架10上的活动破碎板1111,固定破碎板1110和活动破碎板1111采用V形方式布置,所述机架10上设有驱动活动破碎板往复摆动的液压油缸1112,固定破碎板和活动破碎板采用V形方式布置,上端具有一定的容纳量,可以承载部分回炉料,下端形成一个出料口,破碎后的回炉料从出料口流出,进入振动输送机构,回炉料进入固定破碎板和活动破碎板之间,通过液压油缸驱动活动破碎板摆动,摆动过程中活动破碎板对回炉料进行强力挤压,完成对回炉料的破碎。所述的固定破碎板1110和活动破碎板1111的表面设有若干排破碎齿1113,且相邻排的破碎齿交错设置,设置的破碎齿形成一个咬颌,能更好的对回炉料进行破碎。如图1所示,所述的抛丸处理组件21包括摆动槽体210,摆动槽体210设置在第二机架20的抛丸室内上,在第二机架上设有驱动摆动槽体绕其与第二机架的连接处摆动或者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的摆动槽体为上端开口的左右两端密封的多边形的槽体,摆动槽体摆动过程中使回炉料不断的翻动,使得丸粒能更好、更充分的与回炉料的表面撞击,抛丸室21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212,抛丸室211的上部设有进料口213,所述抛丸室211的上部还设有多个抛丸组件214,设置的多个抛丸组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使丸粒作用在回炉料上,提高了抛丸的效果。如图4所示,所述的抛丸组件214包括与抛丸室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系统以及抛丸系统,以及在破碎系统和抛丸系统之间的转运输送系统,所述的破碎系统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机架,第一机架上设有对回炉料进行破碎的破碎组件,破碎组件的下方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输送的振动输送机构;所述的抛丸系统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机架,第二机架上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抛丸处理的抛丸处理组件,所述的第二机架上还设有将转运输送系统上的破碎后的回炉料送入抛丸处理组件的第二提升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系统以及抛丸系统,以及在破碎系统和抛丸系统之间的转运输送系统,所述的破碎系统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机架,第一机架上设有对回炉料进行破碎的破碎组件,破碎组件的下方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输送的振动输送机构;所述的抛丸系统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机架,第二机架上设有对破碎后的回炉料进行抛丸处理的抛丸处理组件,所述的第二机架上还设有将转运输送系统上的破碎后的回炉料送入抛丸处理组件的第二提升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破碎料斗,位于破碎料斗的下方设有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固定破碎板,以及铰接在机架上的活动破碎板,固定破碎板和活动破碎板采用V形方式布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推拉活动破碎板往复摆动的液压油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破碎板和活动破碎板的表面设有若干排破碎齿,且相邻排的破碎齿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丸处理组件包括摆动槽,摆动槽放置在第二机架上的抛丸室内,抛丸室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抛丸室的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抛丸室的顶部还设有多个抛丸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炉料破碎抛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丸组件包括与抛丸室连接的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晗,陈红兵,陈永坤,何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好迪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