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氯装置、三氯化铝的反应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148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氯装置,包括:底座,具有容纳腔;端盖,与所述底座连接,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连接管;通氯排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伸出所述容纳腔的远离所述端盖的端部;所述通氯排管具有多个通氯管道,每个所述通氯管道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均设有气嘴,所述气嘴的内径小于所述通氯管道的内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氯装置中每个通氯管道的端部均设有气嘴,且气嘴的内径小于通氯管道的内径,增大了通氯管道两端之间的压差,提高了氯气的移动速度,使氯气从通氯管道设有气嘴的一端更多更快地移动到另一端,伸入到反应炉内的铝液中,使得反应炉内的氯气和铝液反应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氯装置、三氯化铝的反应设备
本技术涉及三氯化铝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氯装置、三氯化铝的反应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生产三氯化铝时,氯气需要经由通氯装置进入反应炉内的铝液中,遇到高温铝液的氯气与其发生剧烈的氯化反应,气体产物经过升华管道进入捕集器,最后获得三氯化铝晶体。氯气只有在反应炉内达到一定温度时才从通氯装置内通入,其余时间保持通入少量氮气,以便防止通氯管道发生堵塞。通氯装置可以固定在反应炉顶端,也可以安装在反应炉底部。通常利用浇注料或者机械装置,使其与炉体连接为一体。传统的通氯装置中,经常在通氯管的底部或外侧开设多个小孔,用于增加氯气与铝液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应炉内氯气和铝液的反应更加充分。而在实际生产中,却发现上述在通氯管的底部或外侧开设多个小孔的方式,并不能使反应炉内氯气和铝液充分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反应炉内氯气和铝液不能充分反应的问题,提供一种通氯装置。一种通氯装置,包括:底座,具有容纳腔;端盖,与所述底座连接,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连接管;通氯排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伸出所述容纳腔的远离所述端盖的端部;所述通氯排管具有多个通氯管道,每个所述通氯管道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均设有气嘴,所述气嘴的内径小于所述通氯管道的内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氯装置中每个通氯管道的端部均设有气嘴,且气嘴的内径小于通氯管道的内径,增大了通氯管道两端之间的压差,提高了从通氯管道喷出的氯气的移动速度,使氯气从通氯管道设有气嘴的一端更多更快地移动到另一端,伸入到反应炉内的铝液中,使得反应炉内的氯气和铝液反应充分。下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通过通氯软管连接至氯气储存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的外壁还设有吊耳,用于所述通氯装置的放置和移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远离所述端盖的端部的外侧壁设有支撑沿,用于将所述通氯装置设置于反应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远离所述端盖的端部的内侧壁设有支撑部,所述通氯排管的侧壁设有架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凸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通氯排管之间设有密封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嘴具有支撑边,支撑于所述通氯管道的端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氯管道均匀分布于所述通氯排管内。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三氯化铝反应设备。一种三氯化铝反应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通氯装置;反应炉,所述通氯装置固定于所述反应炉,且所述通氯排管伸入到所述反应炉内。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三氯化铝反应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通氯装置,其中每个通氯管道的端部均设有气嘴,且气嘴的内径小于通氯管道的内径,增大了通氯管道两端之间的压差,提高了从通氯管道喷出的氯气的移动速度,使氯气从通氯管道设有气嘴的一端更多更快地移动到另一端,伸入到反应炉内的铝液中,使得反应炉内的氯气和铝液反应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通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通氯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其中:100、通氯装置110、端盖112、连接管120、底座122、支撑沿130、通氯排管132、通氯管道134、凸部140、气嘴150、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申请人研究发现:传统的通氯装置中,经常在通氯管的底部或外侧开设多个小孔,以增加氯气与铝液的接触面积。然而,通氯管的出气孔由于杂质堵塞会变小,或者通氯管发生断裂导致出气孔的位置上移时,氯气会因为通氯管两端的压力差变化,导致氯气只从较少的几个出气孔进入到铝液中,使得反应炉内的物质不能充分反应。为此,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氯装置100,包括:底座120,具有容纳腔;端盖110,与底座120连接,设有与容纳腔相通的连接管112;通氯排管130,设于容纳腔内,并伸出容纳腔的远离端盖110的端部;通氯排管130具有多个通氯管道132,每个通氯管道132靠近端盖110的一端均设有气嘴140,气嘴140的内径小于通氯管道132的内径。具体地,端盖110设有侧壁和顶壁,类似于普通的盖子构造。通氯排管130一部分设于底座120形成的容纳腔内,一部分伸出容纳腔,方便伸入到反应炉内的铝液中。通氯排管130采用95瓷材质的陶瓷管,耐高温、硬度高、化学惰性好、抗热冲击,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通氯管道132沿端盖110和底座120叠放的方向延伸,通氯排管130的长度,根据具体反应炉的深度以及铝液的深度来确定。气嘴140的内径用于调节通氯管道132两端的压差,根据氯气进气量、铝液密度以及通氯排管130插入铝液的深度来确定。气嘴140和通氯管道132之间可以采用水泥等固定。气嘴140的内径通常取值较小,可以在通氯管道132的两端产生较大的压力差,用于克服当通氯管道132内径变小或通氯管道132下端局部断裂时,解决了传统的多个出气孔导致不通气的问题,降低了氯气出口对通氯管道132内径及出口位置变化的敏感度。通氯管道132的内径通常取值较大,可以防止杂质沉积以及熔融物飞溅沉积引起的堵塞问题。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氯装置100中每个通氯管道132的端部均设有气嘴140,且气嘴140的内径小于通氯管道132的内径,增大了通氯管道132两端之间的压差,提高了从通氯管道喷出的氯气的移动速度,使氯气从通氯管道132设有气嘴140的一端更多更快地移动到另一端,伸入到反应炉内的铝液中,使得反应炉内的氯气和铝液反应充分。下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嘴140具有支撑边,支撑于通氯管道132的端面。为了方便气嘴140的安装和拆卸,在气嘴140的一端设置支撑边,设有支撑边的一端设置在通氯管道132通入氯气的起始端面,也就是靠近端盖110的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通氯管道132均匀分布于通氯排管130内。为了增大氯气的通入量,在通氯排管130的内部设有多个通氯管道132,同时为了通氯排管130的压强更加稳定,将多个通氯管道132均匀地分布于通氯排管13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112通过通氯软管连接至氯气储存罐。如图1所示,端盖110的远离底座120的端部,指的是端盖110的上端。在端盖110的上端中心位置设有向上伸出的连接管112,该连接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具有容纳腔;端盖,与所述底座连接,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连接管;通氯排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伸出所述容纳腔的远离所述端盖的端部;所述通氯排管具有多个通氯管道,每个所述通氯管道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均设有气嘴,所述气嘴的内径小于所述通氯管道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具有容纳腔;端盖,与所述底座连接,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连接管;通氯排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伸出所述容纳腔的远离所述端盖的端部;所述通氯排管具有多个通氯管道,每个所述通氯管道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均设有气嘴,所述气嘴的内径小于所述通氯管道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通过通氯软管连接至氯气储存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外壁还设有吊耳,用于所述通氯装置的放置和移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微特粉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