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36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包括引流导管体,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液体输入口,且所述液体输入口与引流导管体紧密相连,所述液体输入口的上方设置有压力管,且所述压力管与液体输入口固定连接,所述压力管上方且位于所述液体输入口的上端相接有省力安装套,所述省力安装套的上方设置有储液袋连接口,且所述储液袋连接口与省力安装套相连,所述省力安装套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限流器,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中部设置有通流盘,且所述通流盘与引流导管体相接,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上端且位于所述通流盘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换流管,保证了装置能够顺利进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
本技术肾造瘘引流
,具体为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
技术介绍
将肾分泌出来并被堵住的尿液,直接由身体表面穿个洞引出体外,以缓解肾脏被自己分泌出来的尿液压迫,手术后头三天几乎无引流,手术创伤恢复正常,以及该肾的泌尿功能仍旧没有恢复,三天之后引流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变清也说明了长期积水的肾脏开始恢复泌尿功能了,或者该肾脏内部原来的损伤还没有完全修复、还有出血情况。目前的肾造瘘引流导管,可操作性差,导致装置在工作时难以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现有装置在工作时的储液空间不足,导致装置在工作时无法对液体进行更多的处理和检验操作,现在装置的使用状态不稳定,导致装置难以达到预期的工作效率,现有装置的操作性能也较差,导致装置难以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疾病预防用室内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操控不够简单、储液空间不足、使用状态不稳定、操作性能也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包括引流导管体,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液体输入口,且所述液体输入口与引流导管体紧密相连,所述液体输入口的上方设置有压力管,且所述压力管与液体输入口固定连接,所述压力管上方且位于所述液体输入口的上端相接有省力安装套,所述省力安装套的上方设置有储液袋连接口,且所述储液袋连接口与省力安装套相连,所述省力安装套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限流器,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中部设置有通流盘,且所述通流盘与引流导管体相接,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上端且位于所述通流盘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换流管,所述通流管的上方相接有连接枢纽器,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上端设置有软管护套,且所述软管护套与所述引流导管体活动连接,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连接枢纽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肾积液检验管,所述肾积液检验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压强平衡开关,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中部相接有开关下借口,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中下部活动连接有一级导管,所述一级导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外接插口,所述一级导管末端且位于所述外接插口的一端相连有针托。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袋连接口上端设置有大容量储液袋,且所述大容量储液袋套接设置在储液袋连接口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导管体的下端设置有防逆流阻塞板,且所述防逆流阻塞板套接设置在引流导管体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下接口的下端设置有流量旋钮,且所述流量旋钮固定与开关下接口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针托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针头,且所述连接针头固定连接在针托的下端,便于和主体装置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管的侧面设置有空气交换管,且所述空气交换管固定连接在压力管的侧面。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管的侧面设置有安全夹,且所述安全夹与压力管固定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置设置有大容量储液袋,方便了对肾积液的储存,防止了对患者周边环境的破坏,装置设置有防逆流阻塞板,防止了管中液体的逆流,对患者的安全做出保障,流量控制旋钮可以控制患者体内肾积液的流量,调节患者体内渗透压,针头的设置便于和主体装置进行连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安全夹可以保证装置正常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普通导管相比,装置在更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肾积水以及对患者肾功能造成的损伤,同时减少了不必要装置使用,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开支,本装置采用环保材料制作,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制作工艺精细,可以完全放心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力管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接插口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体输入口;2-压力管;3-省力安装套;4-限流器;5-储液袋连接口;6-大容量储液袋;7-通流盘;8-换流管;9-连接枢纽器;10-软管护套;11-引流导管体;12-肾积液检验管;13-防逆流阻塞板;14-压强平衡开关;15-开关下接口;16-流量旋钮;17-一级导管;18-外接插口;19-针托;20-连接针头;21-空气交换管;22-安全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包括引流导管体11,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一端设置有液体输入口1,且所述液体输入口1与引流导管体11紧密相连,所述液体输入口1的上方设置有压力管2,且所述压力管2与液体输入口1固定连接,所述压力管2上方且位于所述液体输入口1的上端相接有省力安装套3,所述省力安装套3的上方设置有储液袋连接口5,且所述储液袋连接口5与省力安装套3相连,所述省力安装套3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限流器4,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设置有通流盘7,且所述通流盘7与引流导管体11相接,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端且位于所述通流盘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换流管8,所述通流盘7的上方相接有连接枢纽器9,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端设置有软管护套10,且所述软管护套10与所述引流导管体11活动连接,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连接枢纽器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肾积液检验管12,所述肾积液检验管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压强平衡开关14,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相接有开关下接口15,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下部活动连接有一级导管17,所述一级导管1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外接插口18,所述一级导管17末端且位于所述外接插口18的一端相连有针托19。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袋连接口5上端设置有大容量储液袋6,且所述大容量储液袋6套接设置在储液袋连接口5的上端,方便了对肾积液的储存,防止了对患者周边环境的破坏。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下端设置有防逆流阻塞板13,且所述防逆流阻塞板13套接设置在引流导管体11的下端,防止了管中液体的逆流,对患者的安全做出保障。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下接口15的下端设置有流量旋钮16,且所述流量旋钮16固定与开关下接口15固定连接。控制了患者体内肾积液的流量,调节了患者体内渗透压。进一步的,所述针托19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针头20,且所述连接针头20固定连接在针托19的下端,便于和主体装置进行连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管2的侧面设置有空气交换管21,且所述空气交换管21固定连接在压力管2的侧面,有利于维持管内压强平衡,使装置稳定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管2的侧面设置有安全夹22,且所述安全夹22与压力管2固定相连,维持了装置稳定操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液体输入口1输入所需要的液体,一定要适量,通过压力管2便可将液体轻松的传到限流器4,其中,限流器4控制了液体的流经速度,接着,通过省力安装套3可以将限流器4与储液袋连接口5安全连接,待液体流入到大容量储液袋6,可以存放以一段时间供使用,通过换流管8,可以转换液体的种类,满足不同的需求,接着,流过防逆流阻塞板13可以保证液体的顺利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包括引流导管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一端设置有液体输入口(1),且所述液体输入口(1)与引流导管体(11)紧密相连,所述液体输入口(1)的上方设置有压力管(2),且所述压力管(2)与液体输入口(1)固定连接,所述压力管(2)上方且位于所述液体输入口(1)的上端相接有省力安装套(3),所述省力安装套(3)的上方设置有储液袋连接口(5),且所述储液袋连接口(5)与省力安装套(3)相连,所述省力安装套(3)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限流器(4),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设置有通流盘(7),且所述通流盘(7)与引流导管体(11)相接,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端且位于所述通流盘(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换流管(8),所述通流盘(7)的上方相接有连接枢纽器(9),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端设置有软管护套(10),且所述软管护套(10)与所述引流导管体(11)活动连接,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连接枢纽器(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肾积液检验管(12),所述肾积液检验管(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压强平衡开关(14),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相接有开关下接口(15),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下部活动连接有一级导管(17),所述一级导管(1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外接插口(18),所述一级导管(17)末端且位于所述外接插口(18)的一端相连有针托(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肾造瘘引流导管,包括引流导管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一端设置有液体输入口(1),且所述液体输入口(1)与引流导管体(11)紧密相连,所述液体输入口(1)的上方设置有压力管(2),且所述压力管(2)与液体输入口(1)固定连接,所述压力管(2)上方且位于所述液体输入口(1)的上端相接有省力安装套(3),所述省力安装套(3)的上方设置有储液袋连接口(5),且所述储液袋连接口(5)与省力安装套(3)相连,所述省力安装套(3)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限流器(4),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设置有通流盘(7),且所述通流盘(7)与引流导管体(11)相接,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端且位于所述通流盘(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换流管(8),所述通流盘(7)的上方相接有连接枢纽器(9),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端设置有软管护套(10),且所述软管护套(10)与所述引流导管体(11)活动连接,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连接枢纽器(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肾积液检验管(12),所述肾积液检验管(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压强平衡开关(14),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部相接有开关下接口(15),所述引流导管体(11)的中下部活动连接有一级导管(1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