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雾化喷头装置与给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1355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给药雾化喷头装置,包含导管与喷药头,导管与喷药头之间一体成型、紧固连接或转动连接;在长度延伸方向上,导管、喷药头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喷药头沿轴向方向的两端中相对与导管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形成喷雾端,喷雾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喷孔,喷孔连通至第二通道中;多个喷孔的孔径相等或存在不等,多个所述喷孔按以下任一种或任多种方式布置:线性阵列;环形阵列;无序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给药雾化喷头装置的给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身体积较小,能够到达细小部位;通过喷头雾化药物,便于器官更快更均匀地吸收药物,实现局部介入干预以达到治疗或科学实验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药雾化喷头装置与给药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给药雾化喷头装置,特别是一种深入器官细小部位给药的雾化喷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医用介导设备通常广泛于治疗某个部件器官通常部位的疾病的实验研究与治疗,对于一些器官分支或器官的细小部位则难以介入,尤其是其对于人婴幼儿和实验动物这类器官较为细小群体有很大局限,甚至无法进入器官内细小部位。另外,现有技术只是导管直接进入、喷出液体,难以实现对细小部位的均匀喷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药雾化喷头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给药雾化喷头装置,包含导管与喷药头,导管与喷药头之间一体成型、紧固连接或转动连接;在长度延伸方向上,导管、喷药头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喷药头沿轴向方向的两端中相对与导管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形成喷雾端,喷雾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喷孔,喷孔连通至第二通道中;多个喷孔的孔径相等或存在不等,多个所述喷孔按以下任一种或任多种方式布置:--线性阵列;--环形阵列;--无序排列。优选地,导管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喷药头与第二连接部相连;第一连接部包含弹性接头或刚性接头,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连接有注液器。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喷药头在与导管连接的一端上均设置有相匹配的带有弧形孔的触板;导管与喷药头相对转动以调节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连通横截面面积。优选地,所述导管与喷药头之间设置有动密封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道中设置有单向胶管,单向胶管包含固接端与自由端,导向胶管的自由端指向喷雾端。优选地,所述喷雾端的外表面平滑过渡。优选地,所述喷药头竖截面形状为T形,喷药头的喷雾端的直径大于与导管连接端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刚性接头上设置有螺纹结构或密封圈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给药系统,包含导引管与上述的给药雾化喷头装置;所述导管整体或部分嵌套安装在导引管中。优选地,还包含内部可视器,所述导引管与内部可视器一体成型、紧固连接或嵌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自身体积较小,能够到达细小部位;通过喷头雾化药物,便于器官更快更均匀地吸收药物,实现局部介入干预以达到治疗或科学实验目的。2、本技术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药物流量的调节,特别是预注射药物时,选择小通道,能够减小药物的浪费。3、本技术中设置有单向胶管,能够防止进入体内的药物或者血液等回流污染导管内部。4、本技术结合内部可视器能够将药物更精准地送到需要进行治疗的位置。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给药雾化喷头装置应用示意图;图2为喷药头上喷孔放大图;图3为雾化角度与雾化范围示意图;图4为注液器、导管、喷药头连接结构图;图5为给药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为变化例中导管与喷药头之间连接关系剖视图。图中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给药雾化喷头装置,包含导管2与喷药头1,导管2与喷药头1之间一体成型、紧固连接或转动连接;在长度延伸方向上,导管2、喷药头1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3、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与第二通道4相互连通;所述喷药头1沿轴向方向的两端中相对与导管2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形成喷雾端,喷雾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喷孔5,喷孔5连通至第二通道4中;多个喷孔5的孔径相等或存在不等,多个所述喷孔5按以下任一种或任多种方式布置:线性阵列;环形阵列;无序排列。如图4所示,导管2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6、第二连接部7,所述喷药头1与第二连接部7相连;第一连接部6包含弹性接头或刚性接头,所述第一连接部6上连接有注液器8。优选地,所述喷雾端的外表面平滑过渡,防止对器官组织造成割伤。优选地,所述喷药头1竖截面形状为T形,喷药头1的喷雾端的直径大于与导管2连接端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刚性接头上设置有螺纹结构或密封圈结构,保证注液器8在推动过程中药物不会发生泄漏。对于柔性接头,可以直接套在注液器8上。优选地,导管2采用外径不超过1毫米,内径不超过0.6毫米,长度不小于70厘米的柔性管。压力足够大的注液器8连接导管2,通过挤压使液体通过导管2流进,最后在喷药头1以雾化的形式喷出。本技术使药物成60%雾化到器官的细小部位,达到治疗的效果。如图6所示,变化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7、喷药头1在与导管2连接的一端上均设置有相匹配的带有弧形孔9的触板10;导管2与喷药头1相对转动以调节第一通道3与第二通道4之间的连通横截面面积;优选地,所述弧形孔9的弯曲角度为180度,即能够实现全封闭,又能在最大范围内调整药物流量。所述导管2与喷药头1之间设置有动密封结构11。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道4中设置有单向胶管12,单向胶管12包含固接端与自由端,导向胶管的自由端指向喷雾端,通过上述结构使得药物能够顺利流向喷药头1处,而有效阻止体内的药物或血液等回流至导管2内部,减小后续消毒工作量。如图5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给药系统,包含导引管13与上述的给药雾化喷头装置;所述导管2整体或部分嵌套安装在导引管13中。给药系统还包含内部可视器14,所述导引管13与内部可视器14一体成型、紧固连接或嵌套连接,也就是说导引管13可以是内部可视器14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导管2并行穿入在单独的导引管13中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药雾化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导管(2)与喷药头(1),导管(2)与喷药头(1)之间一体成型、紧固连接或转动连接;在长度延伸方向上,导管(2)、喷药头(1)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3)、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与第二通道(4)相互连通;所述喷药头(1)沿轴向方向的两端中相对与导管(2)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形成喷雾端,喷雾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喷孔(5),喷孔(5)连通至第二通道(4)中;多个喷孔(5)的孔径相等或存在不等,多个所述喷孔(5)按以下任一种或任多种方式布置:‑‑线性阵列;‑‑环形阵列;‑‑无序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药雾化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导管(2)与喷药头(1),导管(2)与喷药头(1)之间一体成型、紧固连接或转动连接;在长度延伸方向上,导管(2)、喷药头(1)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3)、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与第二通道(4)相互连通;所述喷药头(1)沿轴向方向的两端中相对与导管(2)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形成喷雾端,喷雾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喷孔(5),喷孔(5)连通至第二通道(4)中;多个喷孔(5)的孔径相等或存在不等,多个所述喷孔(5)按以下任一种或任多种方式布置:--线性阵列;--环形阵列;--无序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雾化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2)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6)、第二连接部(7),所述喷药头(1)与第二连接部(7)相连;第一连接部(6)包含弹性接头或刚性接头,所述第一连接部(6)上连接有注液器(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药雾化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7)、喷药头(1)在与导管(2)连接的一端上均设置有相匹配的带有弧形孔(9)的触板(10);导管(2)与喷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继林周业明杨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