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镊子。上述镊子包括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相互连接以形成镊柄,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第二夹臂的的一面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镊齿与第二镊齿,所述第一夹臂位于所述第一镊齿与所述第二镊齿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二夹臂靠近所述第一夹臂的一面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三镊齿,所述第三镊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齿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镊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齿槽与第三齿槽,所述第二齿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镊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齿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镊齿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镊子,使用较轻的力度就可以夹持牢固,可提高手术的效率,并且不会损伤人体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镊子
本技术涉及医用工具
,具体涉及镊子。
技术介绍
在外科医生临床手术中,夹持组织所用的医用镊是常用器具。现有的组织镊齿合夹口为单头齿合夹口,一齿对一槽,在夹持组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滑脱现象,夹持不够牢固,造成重复操作多,降低了手术的效率;尤其是在夹住人体组织时,现有的镊子由于夹持不够牢固,通常使用较大的力度来夹持,容易夹伤人体血管,破坏人体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较轻的力度就能够能牢固夹持的镊子。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镊子,其包括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相互连接以形成镊柄,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第二夹臂的的一面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镊齿与第二镊齿,所述第一夹臂位于所述第一镊齿与所述第二镊齿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二夹臂靠近所述第一夹臂的一面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三镊齿,所述第三镊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齿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镊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齿槽与第三齿槽,所述第二齿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镊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齿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镊齿的位置相对应。上述的镊子,第一夹臂上设置两排镊齿,与第二夹臂上的两个齿槽相配合,第二夹臂上设置一排镊齿,与第一夹臂上的一个齿槽相配合,这样有三排镊齿进行夹持,使用较轻的力度就可以夹持牢固,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减少重复操作,提高手术的效率,并且不会损伤人体组织。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镊齿、第二镊齿及第三镊齿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一镊齿与所述第二镊齿沿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镊齿沿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延伸。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镊齿的总长度。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镊齿的总长度,所述第三齿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镊齿的总长度。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镊齿与所述第二镊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端齐平,所述第三镊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端齐平。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及第三齿槽的横截面呈锥形状。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镊齿、第二镊齿及第三镊齿均呈四棱锥状。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镊齿、第二镊齿及第三镊齿的高度为0.1mm-1mm。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镊齿的齿根相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镊齿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为0.1mm-0.5mm;相邻的所述第二镊齿的齿根相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镊齿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为0.1mm-0.5mm。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三镊齿的齿根相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三镊齿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为0.1mm-1mm。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镊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镊子的第一夹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述镊子的第二夹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镊子100,用于手术过程中夹持工具或者组织。该镊子100包括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20,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20的第一端相互连接以形成镊柄30。请参照图2至图4,第一夹臂10靠近第二夹臂20的的一面设有凸出于第一夹臂10的第一镊齿12与第二镊齿13,第一夹臂10位于第一镊齿12与第二镊齿13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齿槽14。请参照图5至图7,第二夹臂20靠近第一夹臂10的一面设有凸出于第二夹臂20的第三镊齿21,第三镊齿21的位置与第一齿槽14的位置相对应,第三镊齿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齿槽22与第三齿槽23,第二齿槽22的位置与第一镊齿12的位置相对应,第三齿槽23的位置与第二镊齿13的位置相对应。使用时,将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20通过按压相互接近,第一镊齿12压进第二齿槽22,第二镊齿13压进第三齿槽23,第三镊齿21压进第一齿槽14,这样可以将物品夹持地更加牢固。在具体使用时,第一夹臂10可以作为上夹臂或下夹臂,第二夹臂20可以作为下夹臂或上夹臂,均可以实现夹持的目的。请参照图3、图4、图6与图7,第一镊齿12、第二镊齿13及第三镊齿21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一镊齿12与第二镊齿13沿第一夹臂1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延伸,第三镊齿21沿第二夹臂2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延伸。多个镊齿夹持物品更稳定。优选为第一镊齿12、第二镊齿13与第三镊齿21的数量均相等。第一镊齿12的长度、第二镊齿13的长度与第三镊齿21的长度优选为相等。上述的第一镊齿12、第二镊齿13及的位置靠近第一夹臂10的第二端设置,第三镊齿21的位置靠近第二夹臂20的第二端设置。其中的第一齿槽14、第二齿槽22及第三齿槽23的横截面呈锥形状,当镊齿压进齿槽内时配合更紧密。请继续参照图3、图4、图6与图7,第一镊齿12、第二镊齿13及第三镊齿21均呈四棱锥状。第一镊齿12、第二镊齿13及第三镊齿21的高度为0.1mm-1mm,优选为0.1mm。相邻的第一镊齿12的齿根相连接,相邻的第一镊齿12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为0.1mm-0.5mm,优选为0.1mm;相邻的第二镊齿13的齿根相连接,相邻的第二镊齿13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为0.1mm-0.5mm,优选为0.1mm。相邻的第三镊齿21的齿根相连接,相邻的第三镊齿21的齿尖之间的距离为0.1mm-1mm,优选为0.1mm。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齿槽14的长度大于第三镊齿21的总长度,使得第三镊齿21能够更顺畅地全部卡进第一齿槽14内。对应地,第二齿槽22的长度大于第一镊齿12的总长度,第三齿槽23的长度大于第二镊齿13的总长度。可以理解地,第一齿槽14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三镊齿21的总长度,第二齿槽22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一镊齿12的总长度,第三齿槽23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镊齿13的总长度。第一镊齿12与第二镊齿13的一侧与第一夹臂10的第二端齐平,第三镊齿21的一侧与第二夹臂20的第二端齐平。使得镊齿均设于夹臂的端部,由于用户对镊子的按压力度基本在端部,因此镊齿设置在端部夹持力更强。实施例二请参照图1,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20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防滑齿15,增大人手与镊子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镊子在手中打滑。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相互连接以形成镊柄,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第二夹臂的一面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镊齿与第二镊齿,所述第一夹臂位于所述第一镊齿与所述第二镊齿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二夹臂靠近所述第一夹臂的一面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三镊齿,所述第三镊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齿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镊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齿槽与第三齿槽,所述第二齿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镊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齿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镊齿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相互连接以形成镊柄,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第二夹臂的一面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镊齿与第二镊齿,所述第一夹臂位于所述第一镊齿与所述第二镊齿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二夹臂靠近所述第一夹臂的一面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三镊齿,所述第三镊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齿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镊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齿槽与第三齿槽,所述第二齿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镊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齿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镊齿的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镊齿、第二镊齿及第三镊齿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一镊齿与所述第二镊齿沿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镊齿沿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镊齿的总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汉生,熊梦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均益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