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009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所述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包括淋滤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淋滤单元包括渗滤液承装容器和飞灰填充柱;所述渗滤液承装容器与飞灰填充柱顶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渗滤液承装容器与飞灰填充柱连通,以渗滤液作为淋滤液体对飞灰进行淋滤处理,降低飞灰的浸出毒性,并降低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浓度,处理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对淋滤处理后的飞灰进行加热无害化处理,重金属浸出浓度进一步降低,达到了标准限值要求,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膜浓缩液是“生化处理+膜分离(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得到的副产物,相比垃圾渗滤液,其含有高浓度的无机盐及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目前,膜浓缩液的处理技术主要有高级氧化、蒸发、膜蒸馏等,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这些技术多难以稳定运行。纳滤膜浓缩液呈棕黑色,含有大量腐殖质类物质,COD浓度高,通常为1000-5000mg/L,此外还含有Ca、Mg、Ba、SO42-等二价盐离子及Cd、Zn、Pb、Cr等重金属离子。相比反渗透浓缩液,纳滤膜浓缩液更难处理处置。飞灰作为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副产物,因含有高浸出浓度的重金属和痕量的高毒性持久性有机物,已被我国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原则上需经无害化处理后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但由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库容量有限且费用高,《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允许其经过固化稳定化后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但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实施评估时发现,飞灰预处理不达标、未分区填埋、易造成渗滤液导排系统淤堵等问题较多,重金属再度浸出污染环境的风险较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处理效果显著,实现“以废治废”资源化综合利用,资源化利用率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采用渗滤液对飞灰进行淋滤处理;(b)淋滤处理后,取飞灰干燥,加热处理。本技术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的方法,以渗滤液对飞灰进行淋滤处理,飞灰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衍生副产物,其颗粒堆积后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能够有效吸附截留浓缩液中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物等;同时,渗滤液能够将飞灰中的有害重金属溶出,有效降低飞灰的浸出毒性。并且,对淋滤处理后的飞灰进行加热无害化处理后,其重金属浸出浓度进一步降低,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相应限值要求,无害化处理后的飞灰渣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优选的,所述渗滤液为渗滤液膜浓缩液。更优选的,所述渗滤液为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相比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含有高浓度的无机盐及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中,纳滤膜浓缩液呈棕黑色,含有大量腐殖质类物质,COD浓度高,相比反渗透浓缩液,纳滤膜浓缩液处理处置难度更大。本技术,通过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协同处理,纳滤膜浓缩液能够溶出飞灰中有害金属,降低飞灰的浸出毒性,并且,飞灰能够降低渗滤液中有机等污染物的浓度,降低COD。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采用渗滤液对飞灰进行淋滤处理,直至淋出液色度及电导率不变,达到淋滤终点。具体的,可以填料柱开始出水为计时点,随后每隔10-12h取依次淋出液,测定色度和电导率,当淋出液色度及电导率稳定不变时,说明渗滤液已经充分溶出飞灰中的有害重金属等物质,淋滤处理结束,达到淋滤终点。优选的,所述淋滤处理的速率为40-80mL/h。淋滤处理的速率对淋滤处理的效果具有较重要的意义,通过限定淋滤处理的速率在上述范围内,使渗滤液与飞灰颗粒充分接触交换,有效吸附截留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并充分将飞灰中的有害重金属等溶出。如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淋滤处理的速率可以为40mL/h、45mL/h、50mL/h、55mL/h、60mL/h、65mL/h、70mL/h、75mL/h、80mL/h等等。优选的,所述淋滤处理时,飞灰的填充高度为5-25cm。采用上述的飞灰填充高度,使飞灰颗粒能够充分截留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同时兼顾有效溶出并洗脱飞灰中的有害重金属等。如在不同实施例中,飞灰的填充高度可以为5cm、6cm、7cm、8cm、9cm、10cm、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20cm、21cm、22cm、23cm、24cm、25cm等等优选的,淋滤处理前,采用渗滤液对飞灰进行预饱水处理。更优选的,所述预饱水处理的饱水液固比为0.6-1L/kg,优选为0.7-0.9L/kg,更优选为0.8L/kg。采用渗滤液对飞灰进行预饱水处理,使飞灰颗粒先被渗滤液浸润后,再进行淋滤处理,提高浸润性,进而提高洗脱效率。优选的,所述淋滤处理的方法包括:以含飞灰成分制作飞灰填料柱,采用渗滤液对飞灰填料柱进行淋滤处理。更优选的,所述飞灰填料柱由下至上包括石英砂、飞灰、石英砂。石英砂与飞灰之间优选采用尼龙网间隔。优选的,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60-100目,优选为70-90目,更优选为80目。更优选的,所述石英砂的填装高度为4-5cm。优选的,所述尼龙网的孔径为0.08-0.12mm,优选为0.09-0.11mm,更优选为0.1mm。优选的,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300-1200℃。更优选的,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0-1200℃。通过上述加热处理后,经飞灰颗粒吸附截留的有机物在热作用下分解除去,并且,加热处理后,能够有效去除飞灰颗粒中的重金属,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提高重金属如Pd、Cd、Zn、Cu、Cr等的去除率,进一步降低飞灰的重金属浸出毒性。优选的,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0.2-2h,优选为0.5-1h。优选的,于空气氛围下进行加热处理。更优选的,空气流量为1-3L/min,优选为2L/min。优选的,所述加热处理产生的尾气经酸碱吸收处理后排放。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包括淋滤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淋滤单元包括渗滤液承装容器和飞灰填充柱;所述渗滤液承装容器与飞灰填充柱顶部连通。本技术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结构简单,将渗滤液承装容器与飞灰填充柱连通,以渗滤液作为淋滤液体对飞灰进行淋滤处理,降低飞灰的浸出毒性,并降低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浓度,处理效果显著,操作简便。优选的,所述渗滤液承装容器与飞灰填充柱之间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导管上优选设置有流量调节阀,以调节淋滤处理的速率。优选的,所述飞灰填充柱包括柱体和填料,所述填料填充于柱体中,所述填料由下至上包括石英砂层、飞灰层、石英砂层。石英砂层与飞灰层之间优选采用尼龙网间隔。更优选的,所述填料上方设置有均匀布液器,以使渗滤液经过均匀布液器后,均匀淋于填料上。填充柱的柱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优选采用有机玻璃柱,避免腐蚀。优选的,所述柱体底部设置有淋出液缓冲区,用于缓冲淋滤处理得到的淋出液。所述淋出液缓冲区底部设置有止水阀,用于开启或关闭淋滤处理过程。优选的,所述渗滤液承装容器顶部设置有进样口、进气管和排气口。所述进气管延伸至渗滤液承装容器内底部。以使淋滤过程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如所述渗滤液承装容器可采用马氏瓶。优选的,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炉、加热容器、尾气净化部,所述加热炉用于承装淋滤处理后的飞灰,所述加热炉对置于加热容器中的飞灰进行加热处理,所述尾气净化部连通于加热炉。所述尾气净化部主要包括酸碱吸收处理的试剂。加热炉设置有热电偶和炉温控件,用于检测并调控加热炉对飞灰的加热处理温度。加热炉的炉体外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淋滤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淋滤单元包括渗滤液承装容器和飞灰填充柱;所述渗滤液承装容器与飞灰填充柱顶部连通;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炉、加热容器、尾气净化部,所述加热炉用于承装淋滤处理后的飞灰,所述加热炉对置于加热容器中的飞灰进行加热处理,所述尾气净化部连通于加热炉。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淋滤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淋滤单元包括渗滤液承装容器和飞灰填充柱;所述渗滤液承装容器与飞灰填充柱顶部连通;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炉、加热容器、尾气净化部,所述加热炉用于承装淋滤处理后的飞灰,所述加热炉对置于加热容器中的飞灰进行加热处理,所述尾气净化部连通于加热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灰填充柱包括柱体和填料,所述填料填充于柱体中,所述填料由下至上包括石英砂层、飞灰层、石英砂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上方设置有均匀布液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与渗滤液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承装容器与飞灰填充柱之间通过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博田书磊孟棒棒周奇李松王野平然聂志强黄启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