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隔墙结构,包括混凝土墙面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以及侧板底部之间焊接的底板,所述底板和侧板连接拐角处的内壁焊接有支撑板,所述底板和侧板的内壁等距焊接有多个贯穿筋,所述侧板的外壁对应贯穿筋所在位置处焊接有U型钢筋箍,所述底板的底面等距焊接有多个下套管,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焊接有连接两个侧板的上连接架,所述上连接架包括与底板平行且相等的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传统的由钢筋网和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墙面改为支撑框架、钢筋网和混凝土构成的混凝土墙面,这使得混凝土墙面内部为空心区域,这样能够降低混凝土墙面的自重,提高混凝土墙面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隔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隔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然而现有的建筑隔墙结构,采用混凝土直接浇筑而成的实心结构,自重大,保温性能差,并且后期在对隔墙进行线路改造时,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建筑隔墙结构,自重大,保温性能差,并且后期在对隔墙进行线路改造时,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隔墙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隔墙结构,包括混凝土墙面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以及侧板底部之间焊接的底板,所述底板和侧板连接拐角处的内壁焊接有支撑板,所述底板和侧板的内壁等距焊接有多个贯穿筋,所述侧板的外壁对应贯穿筋所在位置处焊接有U型钢筋箍,所述底板的底面等距焊接有多个下套管,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焊接有连接两个侧板的上连接架,所述上连接架包括与底板平行且相等的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面对应下套管所在位置处焊接有上套管,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端面浇筑有混凝土墙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侧板、支撑板和顶板的宽度相同,其中,底板的端面与侧板的侧面相互垂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和侧板的截面均为U型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对应下套管所在位置处以及顶板对应上套管所在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下套管的内径与上套管的外径相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贯穿筋的两端延伸至底板和侧板对应端面4-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将传统的由钢筋网和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墙面改为支撑框架、钢筋网和混凝土构成的混凝土墙面,这使得混凝土墙面内部为空心区域,这样能够降低混凝土墙面的自重,提高混凝土墙面的保温性能;2、在支撑框架的底板上等距焊接有下套管,在支撑框架的顶部焊接有顶板,且顶板上焊接有与下套管对应的上套管,这样方便上下位置的隔板进行拼接,同时内部空心的墙体以及套管结构,方便后期在墙体上开设孔洞,布设管线,降低混凝土墙面开设线槽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隔墙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上连接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墙面;2、上连接架;3、U型钢筋箍;4、下套管;5、底板;6、侧板;7、支撑框架;8、支撑板;9、贯穿筋;10、顶板;11、上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建筑隔墙结构,包括混凝土墙面1和支撑框架7,支撑框架7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6以及侧板6底部之间焊接的底板5,底板5和侧板6连接拐角处的内壁焊接有支撑板8,底板5和侧板6的内壁等距焊接有多个贯穿筋9,侧板6的外壁对应贯穿筋9所在位置处焊接有U型钢筋箍3,底板5的底面等距焊接有多个下套管4,支撑框架7的顶部焊接有连接两个侧板6的上连接架2,上连接架2包括与底板5平行且相等的顶板10,顶板10的顶面对应下套管4所在位置处焊接有上套管11,支撑框架7的两侧端面浇筑有混凝土墙面1。底板5、侧板6、支撑板8和顶板10的宽度相同,其中,底板5的端面与侧板6的侧面相互垂直,底板5和侧板6的截面均为U型结构,底板5对应下套管4所在位置处以及顶板10对应上套管11所在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下套管4的内径与上套管11的外径相同,贯穿筋9的两端延伸至底板5和侧板6对应端面4-5cm。贯穿筋9是用来便于钢筋网与支撑框架7进行连接,从而提高混凝土墙面1与支撑框架7之间的连接强度。工作原理:使用时,在需要架设隔墙的位置处固定有基座,在隔墙的两侧设置浇筑混凝土通过混凝土与U型钢筋箍3的连接,实现对隔墙的固定,当需要对隔墙内部的线路进行移位时,在横向或纵向位置处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开设两个通孔,将管线从起始端移动到终止端,从而完成管线的移位,然后在目的位置处安放线盒和插座。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隔墙结构,包括混凝土墙面(1)和支撑框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7)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6)以及侧板(6)底部之间焊接的底板(5),所述底板(5)和侧板(6)连接拐角处的内壁焊接有支撑板(8),所述底板(5)和侧板(6)的内壁等距焊接有多个贯穿筋(9),所述侧板(6)的外壁对应贯穿筋(9)所在位置处焊接有U型钢筋箍(3),所述底板(5)的底面等距焊接有多个下套管(4),所述支撑框架(7)的顶部焊接有连接两个侧板(6)的上连接架(2),所述上连接架(2)包括与底板(5)平行且相等的顶板(10),所述顶板(10)的顶面对应下套管(4)所在位置处焊接有上套管(11),所述支撑框架(7)的两侧端面浇筑有混凝土墙面(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墙结构,包括混凝土墙面(1)和支撑框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7)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6)以及侧板(6)底部之间焊接的底板(5),所述底板(5)和侧板(6)连接拐角处的内壁焊接有支撑板(8),所述底板(5)和侧板(6)的内壁等距焊接有多个贯穿筋(9),所述侧板(6)的外壁对应贯穿筋(9)所在位置处焊接有U型钢筋箍(3),所述底板(5)的底面等距焊接有多个下套管(4),所述支撑框架(7)的顶部焊接有连接两个侧板(6)的上连接架(2),所述上连接架(2)包括与底板(5)平行且相等的顶板(10),所述顶板(10)的顶面对应下套管(4)所在位置处焊接有上套管(11),所述支撑框架(7)的两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晓隆,
申请(专利权)人:莫晓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