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涉及地下管廊建造技术领域。所述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下端设在管廊的污水舱内,上端露出地面,所述污水舱内设有污水主管,包括检查井、井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检查井相对两端的顶板和底板,所述井筒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设有一通孔,所述井筒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检查井;所述污水主管贯穿所述检查井,所述检查井的内侧壁设有爬梯,所述检查井的内壁、所述顶板的内侧和所述底板的内侧均涂刷20~25mm厚的聚合物防腐砂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廊污水检查系统,有效防止污水对检查系统的腐蚀,增加检查井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廊建造
,具体涉及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天然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的建设可有效消除城市“拉链路”,保障道路交通通畅,同时保证地下管线安全运营。而检查井应用于综合管廊内的污水舱,以方便进行检修等工作。现有的检查井,污水直接与检查井的侧壁接触,增加了污水内腐蚀性成分对检查井本体的威胁,如果腐蚀严重,无法更换侧壁或者更换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应用于污水舱的污水检查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所述管廊污水检查系统,有效防止污水对检查井的腐蚀,增加检查井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下端设在管廊的污水舱内,上端露出地面,所述污水舱内设有污水主管,包括检查井、井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检查井相对两端的顶板和底板,所述井筒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设有一通孔,所述井筒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检查井;所述污水主管贯穿所述检查井,所述检查井的内侧壁设有爬梯,所述检查井的内壁、所述顶板的内侧和所述底板的内侧均涂刷20~25mm厚的聚合物防腐砂浆。优选地,所述污水舱内底部还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围绕所述检查井的外缘设置。优选地,所述井筒的顶端位于绿化带处,所述井筒的顶端高出地面0.2m。优选地,所述井筒的顶端位于道路上,所述井筒的顶端与道路标高持平。优选地,所述污水主管的管径设为0.4~0.8m。优选地,所述污水主管的管道中心距离所述污水舱的底壁有0.5~2.5m。优选地,所述污水主管的外壁套设有第一防水套管,所述第一防水套管的管径比所述污水主管的管径大0.4m。优选地,所述检查井的外侧壁设有一污水出入管,所述污水出入管与所述污水主管垂直设置,且所述污水出入管连通所述污水主管,所述污水出入管的外壁套设有第二防水套管,所述第二防水套管的管径比所述污水出入管的管径大0.4m。优选地,沿所述污水舱的水平方向每隔30~80m的距离设置一个所述检查井。优选地,在道路的两侧或单侧沿所述管廊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预留支管,所述预留支管的管径设为0.4~0.5m,所述预留支管的其中一端连接一所述检查井,所述预留支管的外壁套设有第三防水套管。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管廊污水检查系统,检查井的内壁、顶板的内侧和底板的内侧均涂刷20~25mm厚的聚合物防腐砂浆,从而有效防止污水对检查井、顶板以及底板的腐蚀,以增加检查井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此外,污水出入管和污水主管的外壁均设有防水套管,增强了污水出入管和污水主管的防水性能,减少了污水出入管和污水主管的外壁被腐蚀的概率,以增加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廊污水检查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廊污水检查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廊污水检查系统中的顶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廊污水检查系统中的底板的平面示意图。附图中,1-污水舱,2-污水主管,3-检查井,4-井筒,5-顶板,6-底板,7-通孔,8-爬梯,9-第一防水套管,10-排水沟,11-预留支管,12-污水出入管,13-第二防水套管,14-第三防水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下端设在管廊的污水舱内,上端露出地面。污水舱1的宽度设为3m,高度设为3.5m。污水舱1内设有污水主管2。污水主管2的管径设为0.4~0.8m。污水主管2的管道中心距离污水舱1的底壁有0.5~2.5m。在本实施方式中,污水主管2的管径设为0.6m。污水主管2的管道中心距离污水舱1的底壁有1m。污水主管2的外壁套设有第一防水套管9,以增强污水主管2的防水性能,减少了污水主管2的外壁被腐蚀的概率,以增加其使用寿命。第一防水套管9的管径比污水主管2的管径大0.4m。所述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包括检查井3、井筒4以及设置于检查井3相对两端的顶板5和底板6。沿污水舱1的水平方向每隔30~80m的距离设置一个检查井3。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污水舱1的水平方向每隔50m的距离设置一个检查井3。井筒4设在顶板5上,顶板5设有一通孔7,井筒4通过通孔7连通检查井3。污水主管2贯穿检查井3。检查井3的内侧壁设有爬梯8,方便工作人员出入检查井3。检查井3的内壁、顶板5的内侧和底板6的内侧均涂刷20~25mm厚的聚合物防腐砂浆,从而有效防止污水对检查井3、顶板5以及底板6的腐蚀,以增加所述管廊污水检查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井3的内壁、顶板5的内侧和底板6的内侧均涂刷23mm厚的聚合物防腐砂浆。检查井3的内径设为2m,外径设为2.6m。进一步地,污水舱1内底部还设有排水沟10,排水沟10围绕检查井3的外缘设置。进一步地,井筒4的顶端位于绿化带处,井筒4的顶端高出地面0.2m。井筒4的内径设为0.7m,外径设为1m。进一步地,检查井3的外侧壁设有一污水出入管12,污水出入管12与污水主管2垂直设置,用于将污水排入或排出,且污水出入管12连通污水主管2。污水出入管12的外壁套设有第二防水套管13,以增强污水出入管12的防水性能,减少了污水出入管12的外壁被腐蚀的概率,以增加其使用寿命。第二防水套管13的管径比污水出入管12的管径大0.4m。进一步地,在道路的两侧或单侧沿所述管廊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预留支管11,预留支管11的管径设为0.4~0.5m,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留支管11的管径设为0.4m。预留支管11的其中一端连接一检查井3,用于将污水排入检查井3内。预留支管11的外壁套设有第三防水套管14。实施例2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井筒4的顶端的位置及其露地高度不同,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井筒4的顶端位于道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下端设在管廊的污水舱内,上端露出地面,所述污水舱内设有污水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井、井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检查井相对两端的顶板和底板,所述井筒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设有一通孔,所述井筒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检查井;所述污水主管贯穿所述检查井,所述检查井的内侧壁设有爬梯,所述检查井的内壁、所述顶板的内侧和所述底板的内侧均涂刷20~25mm厚的聚合物防腐砂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下端设在管廊的污水舱内,上端露出地面,所述污水舱内设有污水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井、井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检查井相对两端的顶板和底板,所述井筒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设有一通孔,所述井筒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检查井;所述污水主管贯穿所述检查井,所述检查井的内侧壁设有爬梯,所述检查井的内壁、所述顶板的内侧和所述底板的内侧均涂刷20~25mm厚的聚合物防腐砂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舱内底部还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围绕所述检查井的外缘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的顶端位于绿化带处,所述井筒的顶端高出地面0.2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的顶端位于道路上,所述井筒的顶端与道路标高持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污水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主管的管径设为0.4~0.8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佳,卢二侠,史健波,蓝华,李博,张思瑜,李鹏,李晓,谢惠静,欧秋杰,周焱,杨理广,李信,董岩岩,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