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包括多根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一绳索交叉编织的多根第二绳索,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二绳索交叉处设置节点部件,其中,所述节点部件包括一椭球形本体,所述椭球形本体内部通过弧面分割板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绳索穿过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绳索穿过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绳索交叉编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能够避免钢丝绳断裂,对悬崖坠石起到有效防护,提高防护网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
本技术涉及公路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公路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公路的施工中,二灰碎石基层以其强度高、耐久性好,造价较低,易于施工等优点被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在公路施工中常常会在不易与开凿隧道的情况下,沿山崖周边修建公路,在山崖周边修建公路时,通常需要考虑山崖坠石对公路的破坏,甚至在修建完成的公路上出现悬崖坠石对过往车辆造成的伤亡。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防护网进行防护,防止悬崖坠石滚落至公路上,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钢丝绳直接编织成防护网,或者采用铁丝网编织成防护网。采用铁丝网编织的防护网在节点处进行打结编织,但是铁丝网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生锈断了,悬崖坠石很容易冲破防护网。采用钢丝绳编织常常直接将钢丝绳交叉编织,长时间使用,相互交叉接触的钢丝绳之间相互摩擦也容易出现钢丝绳断了,从而失去对悬崖坠石的防护。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避免钢丝绳断裂,对悬崖坠石起到有效防护,提高防护网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包括多根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一绳索交叉编织的多根第二绳索,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二绳索交叉处设置节点部件,其中,所述节点部件包括一椭球形本体,所述椭球形本体内部通过弧面分割板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绳索穿过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绳索穿过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绳索交叉编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部件还包括第一管状接口和第二管状接口,所述第一管状接口与所述第二管状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绳索通过所述第一管状接口和第二管状接口穿过所述第一空间;所述节点部件还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管状接口与所述第四管状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绳索通过所述第三管状接口和第四管状接口穿过所述第二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状接口具有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二管状接口具有第二保护套,第三管状接口具有第三保护套,第四管状接口具有第四保护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状接口外侧开设外螺纹,所述第一保护套内开设内螺纹,第一管状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旋入所述第一保护套内;所述第二管状接口外侧开设外螺纹,所述第二保护套内开设内螺纹,第二管状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旋入所述第二保护套内;所述第三管状接口外侧开设外螺纹,所述第三保护套内开设内螺纹,第三管状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旋入所述第三保护套内;所述第四管状接口外侧开设外螺纹,所述第四保护套内开设内螺纹,第四管状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旋入所述第四保护套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套端部开设通孔,第一绳索穿过通孔伸入所述第一管状接口;所述第二保护套端部开设通孔,第一绳索穿过通孔伸入所述第二管状接口;所述第三保护套端部开设通孔,第二绳索穿过通孔伸入所述第三管状接口;所述第四保护套端部开设通孔,第二绳索穿过通孔伸入所述第四管状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套端部呈环状密封圈,所述第二保护套端部呈环状密封圈,第一绳索穿过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环状密封圈和第二保护套的环状密封圈;所述第三保护套端部呈环状密封圈,所述第四保护套端部呈环状密封圈,第二绳索穿过所述第三保护套的环状密封圈和第四保护套的环状密封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套上固定一个卡扣,当卡扣扣合时,所述第一保护套将第一绳索卡死;所述第二保护套上固定一个卡扣,当卡扣扣合时,所述第二保护套将第一绳索卡死;所述第三保护套上固定一个卡扣,当卡扣扣合时,所述第三保护套将第二绳索卡死;所述第四保护套上固定一个卡扣,当卡扣扣合时,所述第四保护套将第二绳索卡死。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能够避免钢丝绳断裂,对悬崖坠石起到有效防护,提高防护网使用寿命。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的节点部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的节点部件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保护套与管状接口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细节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1,包括多根第一绳索、与第一绳索交叉编织的多根第二绳索,例如实施例中示例性的给出三根第一绳索11a、11b、11c,和三根第二绳索12a、12b、12c。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相互交叉编织。第一绳索与第二绳索交叉处设置节点部件,如图1所示第一绳索11b与第二绳索112c交叉处设置节点部件13。如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的节点部件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的节点部件剖面示意图,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以第一绳索11b与第二绳索112c交叉处设置节点部件13为例,对于其他节点部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实施例中不再赘述。节点部件13包括一椭球形本体131,椭球形本体131内部通过弧面分割板139分割成第一空间1310和第二空间1311;第一绳索11b穿过第一空间1310,第二绳索12c穿过第二空间1311,与第一绳索1310交叉编织。本技术第一绳索11b与第二绳索12c在椭球形本体131被弧面分割板139分别分隔在第一空间1310和第二空间1311,第一绳索11b与第二绳索12c相互不再接触,避免绳索之间相互摩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节点部件13还包括第一管状接口132和第二管状接口133,第一管状接口132与第二管状接口133连通第一空间1310,第一绳索11b通过第一管状接口132和第二管状接口穿过所述第一空间1310。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绳索11b穿过第一管状接口132的内腔1321后,穿过所述第一空间1310,再有第二管状接口133的内腔1331穿出。同样地,节点部件13还包括第三接口134和第四接口135,第三管状接口134与第四管状接口135连通第二空间1311,第二绳索12c通过第三管状接口134和第四管状接口135穿过第二空间1311。第一管状接口132具有第一保护套136,第二管状接口133具有第二保护套137,第三管状接口134具有第三保护套138,第四管状接口135具有第四保护套139。图4是本技术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保护套与管状接口的连接示意图,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包括多根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一绳索交叉编织的多根第二绳索,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二绳索交叉处设置节点部件,其中,所述节点部件包括一椭球形本体,所述椭球形本体内部通过弧面分割板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绳索穿过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绳索穿过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绳索交叉编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公路两侧悬崖坠石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包括多根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一绳索交叉编织的多根第二绳索,所述第一绳索与所述第二绳索交叉处设置节点部件,其中,所述节点部件包括一椭球形本体,所述椭球形本体内部通过弧面分割板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绳索穿过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绳索穿过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绳索交叉编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部件还包括第一管状接口和第二管状接口,所述第一管状接口与所述第二管状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绳索通过所述第一管状接口和第二管状接口穿过所述第一空间;所述节点部件还包括第三管状接口和第四管状接口,所述第三管状接口与所述第四管状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绳索通过所述第三管状接口和第四管状接口穿过所述第二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接口具有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二管状接口具有第二保护套,第三管状接口具有第三保护套,第四管状接口具有第四保护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接口外侧开设外螺纹,所述第一保护套内开设内螺纹,第一管状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旋入所述第一保护套内;所述第二管状接口外侧开设外螺纹,所述第二保护套内开设内螺纹,第二管状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旋入所述第二保护套内;所述第三管状接口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宋晓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