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961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包括染色管,所述染色管设有加压段、预染段、染色一段、染色二段、清洗一段、清洗二段、输出段,第一加料斗与染料罐连通,染料罐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组、第一循环泵、第一流量计与染色一段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出料口还经过第二循环泵与染料罐连通,第二加料斗与助剂罐连通,所述助剂罐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组、第一循环泵依次连通,第一二氧化碳钢瓶通过管道与第三过滤组、干燥器、加热器依次连通,所述加热器通过管道分别与染料罐、助剂罐分别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续性超临界二氧化碳印染,有效提高面料强力,得色鲜艳,节能减排,染料、二氧化碳可以重复利用,实现连续印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
本技术属于纺织
,涉及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
技术介绍
聚脂纤维纤维是一种纤维素纤维,与人造棉一样同属纤维素纤维,是纯正的人造纤维。聚脂纤维在机织物的织造过程中也可体现其可织性,也可以和其它纤维的纱进行交织,从而织成各种各样的织物。现在的纺织用染色设备,在对纺织出来的面料进行染色时经常产线染色不均匀的现象,导致染色的质量大大减低,在颜料的利用方面也存在比较多的浪费,严重时还会出现染色不均匀导致染色失败,产品直接报废的现象,比较浪费原材料。聚脂纤维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经受多次的径向拉力作用,导致纤维及面料的拉伸,进而影响了成品的缩水率,因此,需要考虑面料的结构,低张力处理面料,以减少毛羽的产生及纤维的拉伸。聚脂纤维在湿热的环境下具有热缩性,若不小心处理,会导致纤维或纱线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有效提高面料强力,得色鲜艳,节能减排。本技术的方案是:一种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包括染色管,所述染色管设有加压段、预染段、染色一段、染色二段、清洗一段、清洗二段、输出段,第一加料斗与染料罐连通,染料罐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组、第一循环泵、第一流量计与染色一段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出料口还经过第二循环泵与染料罐连通,第二加料斗与助剂罐连通,所述助剂罐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组、第一循环泵依次连通,第一二氧化碳钢瓶通过管道与第三过滤组、干燥器、加热器依次连通,所述加热器通过管道分别与染料罐、助剂罐分别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氧化碳钢瓶通过管道经第一增压泵与二氧化碳储罐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洗一段通过管道与冷却器、第一分离器、第二分离器、第二增压泵、二氧化碳储罐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分离器通过管道与第四过滤组、第二干燥器依次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储罐通过第三增压泵与第二氧化碳钢瓶连通,所述第二氧化碳钢瓶通过管道与第五过滤组、第三干燥器、第二加热器、第五循环泵连通,所述第五循环泵分别与清洗一段、清洗二段连通。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五循环泵与清洗一段、清洗二段连通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染色一段、染色二段外侧通过管路分别设有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构成回路。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连续性超临界二氧化碳印染,有效提高面料强力,得色鲜艳,节能减排。2、本技术的染料、二氧化碳可以重复利用,且可以实现连续印染。3、二氧化碳储罐存放压缩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过加压加热达到超临界状态,首先通入到装满聚脂纤维的染色管内,使聚脂纤维布料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以防止先接触到染液的纱线上色过深,提高匀染性。4、第一二氧化碳钢瓶通过管道与第三过滤组、干燥器、加热器依次连通,所述加热器通过管道分别与染料罐、助剂罐分别连通。提高染料、助剂的溶解速度。5、所述第五循环泵分别与清洗一段、清洗二段连通。通入纯净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从而保证清洗效果。带有残余染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从出口流经两个串联的第一分离器,第二分离器,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染料的分离,最后经第四过滤组,保证分离出来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没有颜色,通过第二增压泵后打入二氧化碳储罐,重复利用。而分离出来的染料,进入第二干燥器干燥进行回收循环利用。6、在染色一段,染色二段外侧分别设有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用于提高染液流动速度,提高上染率,充分利用染料。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装置示意图;其中:染色管1,加压段101,预染段102,染色一段103,染色二段104,清洗一段105,清洗二段106,输出段107,第一加料斗2,染料罐3,第一过滤组4,第一循环泵5,第一流量计6,第二循环泵7,第二加料斗8,助剂罐9,第二过滤组10,第一二氧化碳钢瓶11,第三过滤组12,干燥器13,加热器14,第一增压泵15,二氧化碳储罐16,冷却器17,第一分离器18,第二分离器19,第二增压泵20,第四过滤组21,第二干燥器22,第三增压泵23,第二氧化碳钢瓶24,第五过滤组25,第三干燥器26,第二加热器27,第五循环泵28,第二流量计29,第三流量计30,第三循环泵31,第四循环泵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包括染色管1,所述染色管1设有加压段101、预染段102、染色一段103、染色二段104、清洗一段105、清洗二段106、输出段107,第一加料斗2与染料罐3连通,染料罐3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组4、第一循环泵5、第一流量计6与染色一段103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4出料口还经过第二循环泵7与染料罐3连通,第二加料斗8与助剂罐9连通,所述助剂罐9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组10、第一循环泵5依次连通,第一二氧化碳钢瓶11通过管道与第三过滤组12、干燥器13、加热器14依次连通,所述加热器14通过管道分别与染料罐3、助剂罐9分别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氧化碳钢瓶11通过管道经第一增压泵15与二氧化碳储罐16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洗一段105通过管道与冷却器17、第一分离器18、第二分离器19、第二增压泵20、二氧化碳储罐16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分离器18通过管道与第四过滤组21、第二干燥器22依次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储罐16通过第三增压泵23与第二氧化碳钢瓶24连通,所述第二氧化碳钢瓶24通过管道与第五过滤组25、第三干燥器26、第二加热器27、第五循环泵28连通,所述第五循环泵28分别与清洗一段105、清洗二段106连通。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五循环泵28与清洗一段105、清洗二段106连通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流量计29、第三流量计3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染色一段103、染色二段104外侧通过管路分别设有第三循环泵31、第四循环泵32构成回路。本技术使用时:超临界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储罐16中流出,通过第一二氧化碳钢瓶11,通入染料罐3、助剂罐9。在染料罐3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把染料溶解,为了加快染料的溶解,第二循环泵7起到搅拌溶解的作用。助剂罐9内染料助剂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调配好浓度的染液和助剂溶剂通过第一循环泵5打入染色管预染段102内,进行染色。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包括染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管(1)设有加压段(101)、预染段(102)、染色一段(103)、染色二段(104)、清洗一段(105)、清洗二段(106)、输出段(107),第一加料斗(2)与染料罐(3)连通,染料罐(3)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组(4)、第一循环泵(5)、第一流量计(6)与染色一段(103)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4)出料口还经过第二循环泵(7)与染料罐(3)连通,第二加料斗(8)与助剂罐(9)连通,所述助剂罐(9)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组(10)、第一循环泵(5)依次连通,第一二氧化碳钢瓶(11)通过管道与第三过滤组(12)、干燥器(13)、加热器(14)依次连通,所述加热器(14)通过管道分别与染料罐(3)、助剂罐(9)分别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包括染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管(1)设有加压段(101)、预染段(102)、染色一段(103)、染色二段(104)、清洗一段(105)、清洗二段(106)、输出段(107),第一加料斗(2)与染料罐(3)连通,染料罐(3)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组(4)、第一循环泵(5)、第一流量计(6)与染色一段(103)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4)出料口还经过第二循环泵(7)与染料罐(3)连通,第二加料斗(8)与助剂罐(9)连通,所述助剂罐(9)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组(10)、第一循环泵(5)依次连通,第一二氧化碳钢瓶(11)通过管道与第三过滤组(12)、干燥器(13)、加热器(14)依次连通,所述加热器(14)通过管道分别与染料罐(3)、助剂罐(9)分别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氧化碳钢瓶(11)通过管道经第一增压泵(15)与二氧化碳储罐(1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脂纤维布料印染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雪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吉盛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