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37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底部设置有链条,第一输送带由两端设置的链轮驱动,第一输送带面设置有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阻尼层、磁性层和承载层,所述阻尼层为一层薄膜,所述磁性层为若干连续排列的永磁体,所有永磁体上表面为同一极性,所述承载层与链条固定连接,三层第一输送带面一体压制成型,所述第一输送带面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机构,第一输送带的一端连接有进料桶,所述进料桶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第一输送带的伸入到进料桶内且不干涉搅拌器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

A Conveying Track for Beverage Bottle Ca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veying track for a beverage bottle cap,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veyor belt with chains at the bottom, a first conveyor belt driven by sprockets at both ends, and a first conveyor belt surface with three layers, namely, a damping layer, a magnetic layer and a bearing layer from top to bottom. The damping layer is a layer of thin film, and the magnetic layer is a number of permanent magnets arranged continuously. The upper surface of all permanent magnets is of the same polarity. The bearing layer is fixed to the chain, and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surface of the three layers is pressed and formed in one body.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face are provided with a guide mechanism.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is connected with a feeding barrel. The feeding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device.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extends into the feeding barrel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mixer.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
本技术涉及饮料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
技术介绍
现在瓶装饮料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瓶盖需要自动输送到上盖机上,但是现有的输送带输送时,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瓶盖输送时翻面,在最后的拧紧阶段需要逐个筛选,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底部设置有链条,第一输送带由两端设置的链轮驱动,第一输送带面设置有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阻尼层、磁性层和承载层,所述阻尼层为一层薄膜,所述磁性层为若干连续排列的永磁体,所有永磁体上表面为同一极性,所述承载层与链条固定连接,三层第一输送带面一体压制成型,所述第一输送带面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机构,第一输送带的一端连接有进料桶,所述进料桶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第一输送带的伸入到进料桶内且不干涉搅拌器运动。作为优选,所述进料桶设置有与第一输送带衔接的独立运行的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结构相同但宽度大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上表面设置有逐渐向第一输送带收缩的导向通道。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导向机构为两列平行设置且不随输送带运动的夹板,夹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限位挡板。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挡板沿着输送方向高度逐渐降低,最低处略大于一个瓶盖高度。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挡板上设置有可以自由旋转的滚轮。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上料时利用磁性将所有瓶盖统一成一个方向,在输送时利用限位挡板逐步的稳固,可以防止中途意外的翻转,避免了瓶盖拧紧前的朝向不一致,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的第一输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输送带,2、链条,3、链轮,4、阻尼层,5、磁性层,6、承载层,7、永磁体,8、导向机构,9、进料桶,10、搅拌装置,11、第二输送带,12、限位挡板,13、夹板,14、滚轮,15、导向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包括第一输送带1,所述第一输送带1底部设置有链条2,第一输送带1由两端设置的链轮3驱动,第一输送带1面设置有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阻尼层4、磁性层5和承载层6,所述阻尼层4为一层薄膜,所述磁性层5为若干连续排列的永磁体7,所有永磁体7上表面为同一极性,所述承载层6与链条2固定连接,三层第一输送带1面一体压制成型,所述第一输送带1面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机构8,第一输送带1的一端连接有进料桶9,所述进料桶9内设置有搅拌装置10,第一输送带1的伸入到进料桶9内且不干涉搅拌器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桶设置有与第一输送带1衔接的独立运行的第二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1与第一输送带1结构相同但宽度大于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11上表面设置有逐渐向第一输送带1收缩的导向通道15。实际使用时,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11采用多个小链轮3带动传送带,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11的衔接点出有一定的衔接凹陷,但只要大于一个瓶盖的半径,就不会出现卡滞现象。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导向机构8为两列平行设置且不随输送带运动的夹板13,夹板13之间设置有若干限位挡板12,夹板1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略大于一个瓶盖直径,使第一输送带1仅容一个瓶盖通过。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板12沿着输送方向高度逐渐降低,最低处略大于一个瓶盖高度,使瓶盖的输送逐渐趋于稳定后再用限位挡板12完全限位,防止卡滞。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板12上设置有可以自由旋转的滚轮14,防止卡滞。具体使用时,一般采用瓶盖内也夹杂有永磁体7,并且所有瓶盖设置相同的极性,瓶盖放入进料桶9后,在搅拌装置10的作用不停转动,靠近第二输送带11的部分会因为磁性作用吸附在第二输送带11表面,由于所有瓶盖极性相同,会一致朝一个方向吸附在第二输送带11表面,一般使盖口向上,然后经由第二输送带11转动输送到第一输送带1上,期间喇叭口的导向通道15会将瓶盖变成单列排列的瓶盖输送。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包括第一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底部设置有链条,第一输送带由两端设置的链轮驱动,第一输送带面设置有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阻尼层、磁性层和承载层,所述阻尼层为一层薄膜,所述磁性层为若干连续排列的永磁体,所有永磁体上表面为同一极性,所述承载层与链条固定连接,三层第一输送带面一体压制成型,所述第一输送带面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机构,第一输送带的一端连接有进料桶,所述进料桶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第一输送带的伸入到进料桶内且不干涉搅拌器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包括第一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底部设置有链条,第一输送带由两端设置的链轮驱动,第一输送带面设置有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阻尼层、磁性层和承载层,所述阻尼层为一层薄膜,所述磁性层为若干连续排列的永磁体,所有永磁体上表面为同一极性,所述承载层与链条固定连接,三层第一输送带面一体压制成型,所述第一输送带面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机构,第一输送带的一端连接有进料桶,所述进料桶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第一输送带的伸入到进料桶内且不干涉搅拌器运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料瓶盖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平张勇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澳利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