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36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前壳体的前导油槽、集油盘,设置在后壳体的第一送油槽、后导油槽及设置在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导油板,各部件之间通过相互连通,形成一个贯通的油路。现有的润滑结构对于两挡AMT变速箱而言,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润滑死区的存在,最终导致润滑效果较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各部件的结合运用,采用浸油润滑、导油槽润滑、导油板润滑和离心力甩油润滑四种润滑方式使润滑油可以被分配到变速箱中各个零件,满足了不同零件的润滑需求,解决了润滑死区或者难以润滑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变速箱的使用性能。

A Lubrication Structure of Two-Gear AMT Gearbox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ubrication structure of two-gear AMT gearbox, including a leading oil groove and an oil collecting pan arranged in the front case, a first oil feeding trough and a rear oil guiding trough arranged in the rear case, and an oil guiding plate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case and the rear case. The components are interconnected to form a through oil path. For two-gear AMT gearbox, the existing lubrication structure leads to the existence of lubrication dead zon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structure, which ultimately leads to poor lubrication effect. Through the combined use of various componen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adopts four lubrication modes: oil immersion lubrication, oil guide groove lubrication, oil guide plate lubrication and centrifugal force throwing lubrication to make the lubrication oil can be distributed to each part of the gearbox, which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no lubrication. The lubric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same parts solves the problem of lubrication dead zone or difficult lubric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gear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变速箱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除了与自身的几何参数、材料和工艺等诸多因素有关外,还和润滑密不可分。好的润滑系统可以充分发挥齿轮的承载能力,进而减少齿轮、轴承等零件的失效,延长零件寿命,提高传动效率等。因此,变速箱润滑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目前,大多数变速箱润滑系统都是采用飞溅润滑的方式实现的,即在变速箱内存储一定的润滑油,然后通过变速箱中大齿轮的旋转进而搅动润滑油,使润滑油飞溅落入待润滑的变速箱部件。然而,对于两挡AMT变速箱而言,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润滑死区的存在,最终导致润滑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满足了不同零件的润滑需求,解决了变速箱部分零件用传统方法存在润滑死区或者难以润滑的问题,最终有效改善变速箱的使用性能的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两挡AMT变速箱通过常规的飞溅润滑方式而存在润滑死区最终导致润滑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所述两挡AMT变速箱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和第二转轴总成,所述前壳体设有前第一转轴轴承室、前第二转轴轴承室及前主减速器轴承室,所述后壳体设有后第一转轴轴承室、后第二转轴轴承室及后主减速器轴承室,所述第二转轴总成设有空心二轴、环设在空心二轴上的超越离合器前轴承、超越离合器后轴承及高档从动齿轮滚针轴承;所述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包括:导油板,一端设置在前第二转轴轴承室与前主减速器轴承室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后第二转轴轴承室与后主减速器轴承室之间,连通前壳体与后壳体;前导油槽,设于前壳体侧壁,分别设置在前第一转轴轴承室和前第二转轴轴承室的内边缘,使前壳体的润滑油流入前第一转轴轴承室和前第二转轴轴承室;第一送油槽,设于后壳体侧壁,与所述导油板的端口和后第二转轴轴承室连通,使润滑油流入后第二转轴轴承室;后导油槽,设于后壳体侧壁,设置于后第一转轴轴承室与后第二转轴轴承室之间,连通后第一转轴轴承室与后第二转轴轴承室;集油盘,设置在前第二转轴轴承室中并嵌入第二转轴总成的空心二轴内。进一步地,所述前导油槽的数量至少为四个。进一步地,设置于前第一转轴轴承室沿边上的前导油槽与设置于前第二转轴轴承室沿边上的前导油槽数量相等。进一步地,所述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后第二转轴轴承室内的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送油槽连通,形成一个贯通油路。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包括第二送油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送油槽两端的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及设于所述第二送油槽一侧,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流向的挡板,所述第三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送油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空心二轴上的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三出油口垂直于轴向设置在超越离合器前轴承与超越离合器后轴承对应位置之间,连通空心二轴与超越离合器前轴承、超越离合器后轴承。进一步地,所述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空心二轴上的第四出油口,所述第四出油口垂直于轴向设置在高档从动齿轮滚针轴承对应位置,连通空心二轴与高档从动齿轮滚针轴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润滑油能达到所要润滑部件的位置进行润滑且润滑效果良好,采用浸油润滑、导油槽润滑、导油板润滑和离心力甩油润滑四种润滑方式进而使润滑油可以被分配到变速箱中各个零件,满足了不同零件的润滑需求,解决了变速箱部分零件用传统方法存在润滑死区或者难以润滑的问题,最终有效改善变速箱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的两挡AMT前壳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两挡AMT后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两挡AMT前壳体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两挡AMT后壳体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导油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为:1-前壳体,11-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2-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3-前主减速器轴承室,14-前导油槽,2-后壳体,21-后第一转轴轴承室,22-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3-后主减速器轴承室,24-第一送油槽,25-第一出油口,26-后导油槽,3-导油板,31-第二出油口,32-第三出油口,33-挡板,34-第二送油槽,4-集油盘,5-第二转轴总成,51-空心二轴,52-超越离合器前轴承,53-超越离合器后轴承,54-高档从动齿轮滚针轴承,55-第三出油口,56-第四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两挡AMT变速箱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和第二转轴总成5,前壳体1设有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及前主减速器轴承室13,后壳体2设有后第一转轴轴承室21、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及后主减速器轴承室23,第二转轴总成5设有空心二轴51、环设在空心二轴上的超越离合器前轴承52、超越离合器后轴承53及高档从动齿轮滚针轴承54;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包括:导油板3,一端设置在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与前主减速器轴承室13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与后主减速器轴承室23之间,连通前壳体1与后壳体2;前导油槽14,设于前壳体1侧壁,分别设置在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和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的内边缘,使前壳体1的润滑油流入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和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第一送油槽24,设于后壳体2侧壁,与导油板3的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所述两挡AMT变速箱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和第二转轴总成(5),所述前壳体(1)设有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及前主减速器轴承室(13),所述后壳体(2)设有后第一转轴轴承室(21)、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及后主减速器轴承室(23),所述第二转轴总成(5)设有空心二轴(51)、环设在空心二轴上的超越离合器前轴承(52)、超越离合器后轴承(53)及高档从动齿轮滚针轴承(54);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包括:导油板(3),一端设置在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与前主减速器轴承室(13)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与后主减速器轴承室(23)之间,连通前壳体(1)与后壳体(2);前导油槽(14),设于前壳体(1)侧壁,分别设置在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和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的内边缘,使前壳体(1)的润滑油流入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和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第一送油槽(24),设于后壳体(2)侧壁,与所述导油板(3)的端口和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连通,使润滑油流入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后导油槽(26),设于后壳体(2)侧壁,设置于后第一转轴轴承室(21)与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之间,连通后第一转轴轴承室(21)与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集油盘(4),设置在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中并嵌入第二转轴总成(5)的空心二轴(5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所述两挡AMT变速箱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和第二转轴总成(5),所述前壳体(1)设有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及前主减速器轴承室(13),所述后壳体(2)设有后第一转轴轴承室(21)、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及后主减速器轴承室(23),所述第二转轴总成(5)设有空心二轴(51)、环设在空心二轴上的超越离合器前轴承(52)、超越离合器后轴承(53)及高档从动齿轮滚针轴承(54);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包括:导油板(3),一端设置在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与前主减速器轴承室(13)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与后主减速器轴承室(23)之间,连通前壳体(1)与后壳体(2);前导油槽(14),设于前壳体(1)侧壁,分别设置在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和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的内边缘,使前壳体(1)的润滑油流入前第一转轴轴承室(11)和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第一送油槽(24),设于后壳体(2)侧壁,与所述导油板(3)的端口和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连通,使润滑油流入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后导油槽(26),设于后壳体(2)侧壁,设置于后第一转轴轴承室(21)与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之间,连通后第一转轴轴承室(21)与后第二转轴轴承室(22);集油盘(4),设置在前第二转轴轴承室(12)中并嵌入第二转轴总成(5)的空心二轴(51)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挡AMT变速箱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油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立建闫昭武永强袁坚程鑫董定雨吕平王振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