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外发动机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40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舷外发动机单元。该舷外发动机单元包括:发动机室(2i),在该发动机室的内部容纳有发动机(5),发动机气缸(5d)的中心线(L2)朝向所述舷外发动机单元的左右侧中的一侧从所述发动机室的中心线(L1)偏移;以及火花塞(140),该火花塞设置在所述左右侧中的另一侧上,该另一侧与所述发动机气缸的所述中心线(L2)偏移所朝向的所述一侧相对。通过设置在与所述发动机气缸的中心线偏移所朝向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的火花塞,所述气缸盖中设置所述火花塞的一侧可以具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所述火花塞的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舷外发动机单元,在该舷外发动机单元中将限定了 发动机室的下半部的左右盖部件安装至发动机或发动机支撑结构并由其 支撑,并且该舷外发动机单元便于左右盖部件的拆卸/重新附着。本专利技术 还涉及一种舷外发动机单元,该舷外发动机单元便于诸如火花塞的拆卸/ 附着的维护工作。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知这种类型的舷外发动机单元,其中发动机室的下半部 由包括树脂制成的左右(即,左舷侧和右舷侧)盖部件的下盖限定(例 如,日本特幵2004-338463号公报和特开2001-199393号公报,以下分别 将其称为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舷外发动机单元中,下盖的左右盖部件以彼此 直接抵靠的关系螺栓连接在一起。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舷外发动机单元 中,底盖(即下盖)固定至发动机主体,底盖的左右半盖(即左右盖部 件)以彼此抵靠的关系螺栓连接在一起。对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舷外发动机单元,必须将舷外 发动机单元的主体的固定部分定位成靠近左右盖部件的相应抵靠部分, 以可靠地实现盖部件的抵靠部分之间的适当抵靠;实际上,左右盖部件 通过穿过它们相应的抵靠部分和固定部分的共用螺栓而紧固在一起。但是,对于上述传统上已知的舷外发动机单元,当为了期望的维护 工作而移除或拆卸左右盖部件中的一个时,另一个盖部件的固定将变得不稳定。因此,在盖的重新组装中,左右盖等的适当定位会需要相当大 的时间和劳力,这样会不利地导致可加工性较差。在上述传统上已知的舷外发动机单元中,还设置有用于将发动机排 气的一部分排放到外部的辅助排气出口、以及用于将发动机冷却水的一 部分排放到发动机室外部的水导向孔。用于密封辅助排气出口的密封结 构附着于左舷侧盖部件和右舷侧盖部件的抵靠部分中的任一个或两个 上。因此,在将要拆卸盖部件中的任一个时,还必须拆卸密封结构,因 此拆卸操作和随后的重新组装操作会很麻烦,这样会不利地导致可加工 性较差。另外,水导向孔的管(以下称为"水导向管")等由左右盖部件 直接支撑。因此,在将要拆卸盖部件中的任一个时,就需要拆卸水导向 管,因此拆卸操作和随后的重新组装操作会很麻烦,这也会不利地导致 可加工性较差。还已知这种类型的舷外发动机单元,其中发动机气缸的轴线相对于曲轴的轴线偏移(例如,日本特开2001-115817号公报,以下将其称为专 利文献3)。根据专利文献3的公开,发动机气缸的轴线相对于曲轴轴线 沿作用于活塞上的推力的方向偏移预定距离。在气缸盖的内表面上设置 有火花塞。因此,为了保证进行火花塞的维护工作所用的足够空间,必 须(a) 增加底罩(即下盖)的尺寸,从而保证底罩内的足够空间,或者(b) 降低顶罩(即,发动机盖)的下端位置,从而在移除顶罩时侧 向暴露火花塞。如果取上面(a)项,则底罩尺寸的增加会导致顶罩尺寸的增加,这 是因为底罩和顶罩以边缘对边缘抵靠的关系垂直接合在一起,结果舷外 发动机单元的总体尺寸和顶罩的重量会显著增加。另外,如果取上面(b) 项,则降低顶罩的下端位置不仅会导致具有深碗形状的顶罩更大的凹入 深度,而且会导致顶罩的尺寸和重量增加,结果拆卸顶罩的操作会很麻 烦且烦琐。通常,舷外发动机单元采用具有垂直取向的曲轴和水平取向的气缸的立式发动机;特别的是,高功率舷外发动机单元采用具有多个气缸的 四冲程发动机。在这样的舷外发动机单元中,以垂直排列布置多个气缸 (例如,在四缸发动机的情况下为四个气缸),在最上部气缸与最下部气 缸之间有很大的垂直间隔。对于这样的多缸发动机,发动机主体不可避 免地具有增加的垂直长度,结果碗形的顶罩会具有更大的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舷 外发动机单元,该舷外发动机单元能够使左右盖部件中的任何一个容易 地拆卸和重新附着,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另一盖部件并且也不会由于排气 出口孔和水导向孔的存在而受到千涉,从而允许拆散/重新组装所述盖。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舷外发动机单元,该舷外发动 机单元能够更容易地对布置在发动机室内的下区域中的火花塞进行维护 工作,而不需要显著地降低发动机盖(顶罩)的下端位置,并且该舷外 发动机单元能够容易地进行火花塞的维护工作,而不需要拆散或拆卸下盖 C底罩)c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改进的舷外发动机单元,该舷外发动机单元包括盖组件,该盖组件限定了其中容纳有发动机的发动机 室的下半部,所述盖组件包括均由树脂形成的左右盖部件;和托架,该托架固定至所述发动机或发动机支撑结构的后部,所述左右盖部件在它 们的相应后部处固定至所述托架。在本专利技术的舷外发动机单元中,其中,所述托架固定至所述发动机 或发动机支撑结构的后部,并且所述左右盖部件在它们的相应后部处固 定至所述托架,所述左右盖部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与所述盖部件中的另 一个独立地从所述托架拆卸并重新附着至所述托架。因此,与现有技术 相比,本专利技术可明显便于例如为了维护工作而拆散和重新组装所述盖组 件,并且大大提高了可加工性。另外,因为仅需要设置所述托架,所以 将所述托架固定至所述发动机等的后部,使相应的接合边缘抵靠所述托 架然后通过螺栓等分别将所述盖部件的接合边缘固定到所述托架即可。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显著地简化所述盖部件的抵靠接合结构,从而简化所 述舷外发动机单元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在其相对的侧边缘中形成有接合凹 槽,用于与所述左右盖部件的预定的接合边缘相接合。通过使形成在所 述托架中的所述接合凹槽与所述左右盖部件的所述接合边缘接合,本发 明能够通过所述接合凹槽的引导更加可靠并更加容易地将所述左右盖部 件附着于所述托架。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左右盖部件具有相应的彼此叠置的接合 部,每个所述接合部均具有锥形孔。通过将螺栓穿过所述左右盖部件的 最初沿所述舷外发动机单元的左右方向彼此偏移的所述锥形孔而旋到预 定的固定螺纹部分,以抵靠所述托架将相应的所述接合部上紧从而将所 述左右盖部件朝向彼此挤压,而将所述左右盖部件紧固在一起。通过使 螺栓穿过所述左右盖部件的最初水平偏移的锥形孔以抵靠所述托架上紧 相应的接合部,所述左右盖部件通过一种楔入作用而朝向彼此拉近。因 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更加可靠地以简化的方式将所述左右盖部件容易地固定 到所述托架。所述托架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锁定发动机盖的锁定装置,在 这种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不必在所述盖组件上设置基板和专用于锁定装 置的结构,并可以在所述托架与所述盖组件之间共用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改进的舷外发动机单元,该舷外 发动机单元包括盖组件,该盖组件限定了其中容纳有发动机的发动机 室的下半部,所述盖组件包括均由树脂形成的左右盖部件;和托架,该 托架固定至所述发动机或发动机支撑结构的后部,所述托架中设置有辅 助排气端口,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的一部分排放到所述发动机室的 外部。通过设置在所述托架中的、用于将发动机排气的一部分排放到发动 机室的外部的所述辅助排气端口 ,不必在左右盖部件中的任一个上设置 用于辅助排气端口的密封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不必每次在待拆卸左 右盖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时拆卸辅助排气端口和密封结构的元件,并且也 不必在重新组装盖组件时重新附着辅助排气端口和密封结构的元件,从而提高了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舷外发动机单元,该舷外发动机单元包括: 发动机室(2i),在该发动机室的内部容纳有发动机(5),发动机气缸(5d)的中心线(L2)朝向所述舷外发动机单元的左右侧中的一侧从所述发动机室的中心线(L1)偏移;和 火花塞(140),该火花塞设置在所述左右侧中的另一侧上,该另一侧与所述发动机气缸的所述中心线(L2)偏移所朝向的所述一侧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崎诚吉津邦弘木村亨坪内方则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