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轮联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84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主动轮联动机构,包括电机、联轴器、支撑件、转动轴、以及主动轮;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在支撑件上,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轮设置在转动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主动轮联动机构,其通过采用电机、联轴器、支撑件、转动轴、以及主动轮的结合设计,可利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的情况下,并可避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相互严重磨损,还可减少转动轴变形的现象,提高抗冲击能力,使得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同心;此外,其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方便快捷,从而有利于推广。

Driving wheel linkag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ing wheel linkage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 coupling, a supporting member, a rotating shaft and a driving wheel; the motor body is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member, and the rotating shaft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supporting member;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through a coupling; and the driving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driving wheel linkage mechanis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ombined design of motor, coupling, supporting parts, rotating shaft and driving wheel, which can drive the rotating shaft to rotate by the motor, avoid serious wear and tear between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motor, reduce the deformation phenomen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improve the impact resistance, and make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rotate. It is concentric with the rotating axis; moreover, its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its fabrication is convenient and fast,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轮联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动轮联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主动轮联动机构包括电机、转动轴、固定在转动轴上的主动轮;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插装在安装孔内,以可利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但在工作过程中,常容易出现转动轴变形的现象,而且,由于电机的输出轴插装在安装孔内,在电机的输出轴正、反向转动时,常常与转动轴之间相互磨损,而经长时间使用后,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相互严重磨损,从而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轮联动机构,其可利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的情况下,并可避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相互严重磨损,还可减少转动轴变形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主动轮联动机构,包括电机、联轴器、支撑件、转动轴、以及主动轮;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在支撑件上,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轮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联轴器的其中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与转动轴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座、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轴承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承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动轴插装在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该主动轮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装在转动轴上,并夹持在第一轴承的内圈与主动轮之间;所述第二套筒套装在转动轴上,并夹持在第二轴承的内圈与主动轮之间。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与电机的机体围成一空腔,所述联轴器位于该空腔内。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平板、第二支撑平板、连接板、支撑筒;所述第一支撑平板与支撑筒分置于第二支撑平板的两侧;所述支撑筒连接在第二支撑平板上;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一端与第二支撑平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平板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设置在第一支撑平板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设置在第二支撑平板上;所述电机的机体与该支撑筒围成所述空腔。所述主动轮套装在转动轴上,且主动轮与转动轴通过键连接;所述主动轮上还螺纹连接有用于抵顶于键上的锁紧螺丝。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主动轮联动机构,其通过采用电机、联轴器、支撑件、转动轴、以及主动轮的结合设计,可利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的情况下,并可避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相互严重磨损,还可减少转动轴变形的现象;此外,其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方便快捷,从而有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0、电机;20、联轴器;30、支撑件;32、第一轴承;33、第二轴承;40、转动轴;50、主动轮;60、支撑座;61、第一支撑平板;62、第二支撑平板;63、连接板;64、支撑筒;71、第一套筒;72、第二套筒;81、键;82、锁紧螺丝;91、第一螺丝;92、第二螺丝;93、第三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主动轮联动机构,包括电机10、联轴器20、支撑件30、转动轴40、以及主动轮50;所述电机10的机体固定在支撑件30上,所述转动轴40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30上;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0与转动轴40连接;所述主动轮50设置在转动轴40上。具体的,所述联轴器20的其中一端与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联轴器20的另一端与转动轴40连接。在使用时,电机10的输出轴可通过联轴器20带动转动轴40转动,以带动转动轴40上的主动轮50转动。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主动轮联动机构,在无需将电机10的输出轴插装在转动轴40的情况下,便可利用电机10带动转动轴40转动,从而可避免电机10的输出轴与转动轴40之间相互严重磨损,而且,通过将转动轴40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30上,并将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0与转动轴40连接,可提高对转动轴40的支撑作用,还可减少转动轴40扭曲变形的现象。所述支撑件30包括支撑座60;所述支撑座60上设置有第一轴承32和第二轴承33;所述第一轴承3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承33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动轴40插装在第一轴承32的内圈和第二轴承33的内圈内。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对转动轴40的支撑作用,并可减少摩擦,使得转动轴40的转动较为顺畅。该主动轮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套筒71和第二套筒72;所述第一套筒71套装在转动轴40上,并夹持在第一轴承32的内圈与主动轮50之间;所述第二套筒72套装在转动轴40上,并夹持在第二轴承33的内圈与主动轮50之间。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还可利用第一套筒71、第二套筒72对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33起到定位作用。所述电机10的机体固定在支撑座60上。所述支撑座60与电机10的机体围成一空腔,所述联轴器20位于该空腔内,从而可起到保护作用。所述支撑座60包括第一支撑平板61、第二支撑平板62、连接板63、支撑筒64;所述第一支撑平板61与支撑筒64分置于第二支撑平板62的两侧;所述支撑筒64连接在第二支撑平板62上;所述连接板63的其中一端与第二支撑平板6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平板61连接;所述第一轴承32设置在第一支撑平板61上,所述第二轴承33设置在第二支撑平板62上;所述电机10的机体与该支撑筒64围成所述空腔。而通过将支撑座60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加工、装配,还可减轻重量。具体的,所述连接板63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螺丝91与第二支撑平板62连接,所述连接板6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平板62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丝91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并与第一螺纹孔连接,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连接板63与第二支撑平板62之间的拆装。具体的,所述连接板6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丝92与第一支撑平板61连接,所述连接板6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平板61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丝92穿设于第二通孔内,并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连接板63与第一支撑平板61之间的拆装。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平板6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靠近第二支撑平板62的一端形成为敞开端,所述第一轴承32的外圈嵌置于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轴承32的外圈远离第二支撑平板6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相抵靠,所述第一轴承32的内圈靠近第二支撑平板62的一端与第一套筒71相抵靠,从而方便于第一轴承32的拆装。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平板6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靠近第一支撑平板61的一端形成为敞开端,所述第二轴承33的外圈嵌置于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轴承33的外圈远离第一支撑平板6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壁相抵靠,所述第二轴承33的内圈靠近第一支撑平板61的一端与第二套筒72相抵靠,从而可方便于第二轴承33的拆装。优选的,所述电机10的机体、支撑筒64均通过第三螺丝93与第二支撑平板62连接。所述电机10的机体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支撑筒64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支撑平板62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丝93穿设于第三通孔、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主动轮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联轴器、支撑件、转动轴、以及主动轮;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在支撑件上,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轮设置在转动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动轮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联轴器、支撑件、转动轴、以及主动轮;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在支撑件上,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轮设置在转动轴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轮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其中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与转动轴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轮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承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动轴插装在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轮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轮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装在转动轴上,并夹持在第一轴承的内圈与主动轮之间;所述第二套筒套装在转动轴上,并夹持在第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