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613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将亲水性二维纳米片通过有机配体分子进行表面修饰,获得溶于非极性有机极性溶剂中的、具有理想胶体稳定性的改性二维材料,之后与预制好的胶体纳米晶颗粒分散于非极性溶剂中超声混合均匀,经溶剂挥发诱导片层堆叠组装的同时,利用配体分子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指导纳米晶颗粒在二维材料片层间的协同有序组装,获得碳包覆的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材料层间结合力强、结构规整有序、导电性能优异、机械和化学稳定性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工艺简洁,能耗低,安全可靠,便于规模化制备,利于推广应用。

Preparation of Zero-Two Dimensional Hybrid Laminated Superstructure Nanomaterial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zero-dimensional two-dimensional hybrid laminated superstructure nanomaterials.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modifies hydrophilic two-dimensional nanosheets through organic ligand molecules to obtain modified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with ideal colloidal stability soluble in non-polar organic polar solvents, and then disperses the prepared colloidal nanocrystalline particles in non-polar solvents by ultrasound. At the same time,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 between ligand molecules was used to guide the coordinated orderly assembly of nanocrystalline particles between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Carbon-coated zero-dimensional and two-dimensional hybrid laminated superstructure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The material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has strong interlayer bonding force, orderly structure,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good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simple proces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s convenient for large-scale preparation, and is conducive to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纳米材料领域中用纳米颗粒与二维纳米片协同有序超组装的方法构筑零维-二维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零维-二维叠层纳米材料,由于其结合了两种不同维度纳米材料的优良特性,可以使材料在机械、光学、电学以及磁学等性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有零维-二维叠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①简单机械混合,通常是将现有的零维和二维纳米材料通过简单超声或者搅拌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缺点是:易团聚、结构有序性差、不易控制等。②原位生长,通常是在二维纳米材料表面原位生长零维纳米材料,但是存在颗粒不均匀,且在二维材料表面覆盖率低的缺点。③逐层沉积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以及电沉积等方式得到零维-二维杂化材料,而沉积法的最大缺点是耗时过长,需要价格昂贵的仪器,难以批量生产。④层层组装,利用双亲表面活性剂、聚合高分子表面改性、静电引力等,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式获得了各种各样的零维-二维杂化纳米材料。该方法的缺点主要有:局部聚集,缺乏材料在纳米尺度的控制,零维-二维材料相互之间结合力弱,易造成零维和二维纳米材料的分离,使得材料使用寿命变差,不利于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制备结构高度有序的复杂结构纳米材料,无论在基础科学研究中还是技术应用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方法对零维-二维叠层超结构材料的精细结构缺乏有效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分子外延诱导纳米晶颗粒与二维纳米篇协同有序超组装的方法,制备具有高度有序叠层结构的超结构材料。本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可大量生产等优点;并且本超结构材料具有结构规整、有序性好、结合牢固等优异性能。可作为功能材料应用于能量存储与转换、环境保护以及海水淡化等多个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商业化二维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金属烯等)为原料,首先经配体交换制备出改性二维纳米材料,然后和零维纳米晶胶体超声均匀混合,通过溶剂挥发自组装制得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具体步骤如下:(1)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的制备将二维纳米材料加入到非极性溶剂中,得到该二维纳米材料的混合物,然后向该混合物中加入有机胺,经过1~200min超声处理,得到分散液Ⅰ;向分散液Ⅰ中加入有机酸,再次超声处理1~200min,得到分散液Ⅱ;向分散液Ⅱ中加入反溶剂后,离心弃去上清液,下层沉淀物即为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将沉淀物分散于非极性溶剂中,即得到所述的改性的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2)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油酸的金属化合物、油胺的金属化合物、羰基的金属化合物或乙酰丙酮的金属化合物中任一种为前驱体,以油酸或油胺为配体分子,加入反应溶剂,采用高温热解法获得高度均一的单分散纳米颗粒,其纳米颗粒表面由有机配体分子(油酸/油胺)包覆,将上述纳米颗粒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Ⅲ;(3)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和步骤(2)制得的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Ⅲ混合,超声处理后通过挥发自组装得到配体交联的零维-二维叠层超结构;将该超结构以0.5-50℃/min的升温速率在惰性气氛下(N2/Ar)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00~800℃,制得所述的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与非极性溶剂的质量比为1:1~1:100;所述有机胺与非极性溶剂的体积比为1:1~1:100;所述有机胺与有机酸的体积比为1:0.1~1:10;所述非极性溶剂与极性溶剂的体积比1:0.5~1:10。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金属烯(MXenes)、硫化钼、氮化碳(C3N4)、氮化硼、硼烯或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的非极性溶剂为正己烷、甲苯、氯仿、环己烷四氯化碳、二氯甲烷、辛烷、溴乙烷、二硫化碳、四氯乙烯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胺为油胺、二十胺、十六胺、十二胺、癸胺、辛胺、己胺或丁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酸为油酸、二十酸、十六酸、十二酸、癸酸、辛酸、己酸或丁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的反溶剂为甲苯、丙酮、乙醇、甲醇或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中所述的单分散纳米颗粒为胶体Fe3O4、MnO、CoO、NiO、TiO、FeS、MnS、CoS、CuS、SnS、ZnS、FePt、NiPt、FePd、NiPd、Fe、Co、Ni、Pt、Pd、Au、Ag、Cu、Sn、Bi、PbSe、PbS、CdSe、CdTe、NaYF4或LaF3纳米晶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中所述高温溶液热解法的反应温度为180~350℃,反应时间为0.1~12小时。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中所述反应溶剂为十八烯、辛醚、十六烯或二十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后,主要产生以下效果:1.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配体表面修饰、分子诱导的协同组装、原位碳化等工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利于规模化生产,便于推广应用;2.本专利技术方法易于调控,可以通过简单的改变组装单元的调配实现对组分和结构的控制;因此,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周期性高度有序复合材料的制备;3.本专利技术方法直接采用商业化的二维材料,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4.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出的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由于热处理过程可以使有机配体分子原位碳化,从而零维纳米颗粒和二维纳米材料以碳-碳共价键的方式进行结合。这不仅可以增强局部的机械稳定性,也可以保证整体的柔韧性。相对于简单的机械混合可以更好的实现二维材料层间电子的转移,更加便于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实现功能上的应用;5.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具备周期性高度有序的结构特点。这不仅便于对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变化进行观察和测试,还有利于对材料进行模型构建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材料实现其功能的过程和动态变化。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材料进行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纳米材料中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的制备,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出的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可应用于能量存储与转换、海水淡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分散在氯仿中的改性氧化石墨烯材料放置7天后的实物照片;图2为实施例1制备出的Fe3O4纳米晶-石墨烯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扫描电镜(SEM)截面图;图3为实施例1制备出的Fe3O4纳米晶-石墨烯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扫描电镜(SEM)截面图的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1制备出的Fe3O4纳米晶-石墨烯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SEM正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的制备将20mg氧化石墨烯加入到7g正己烷中得到氧化石墨烯与正己烷的混合物,然后向该混合物中加入2mL油胺,经过20min超声处理得到分散液Ⅰ。进一步,向分散液Ⅰ中加入2mL油酸,再次通过超声处理5min得到分散液Ⅱ。进一步,向分散液Ⅱ中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纳米颗粒与二维纳米片协同有序超组装的方法制备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具体步骤如下:(1) 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的制备将二维纳米材料加入到非极性溶剂中,得到二维纳米材料的混合物,然后向该混合物中加入有机胺,经过1~200min超声处理,得到分散液Ⅰ;向分散液Ⅰ中加入有机酸,再次超声处理1~200min,得到分散液Ⅱ;向分散液Ⅱ中加入反溶剂后,离心弃去上清液,下层沉淀物即为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将沉淀物分散于非极性溶剂中,即得到所述的改性的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2)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油酸的金属化合物、油胺的金属化合物、羰基的金属化合物或乙酰丙酮的金属化合物中任一种为前驱体,以油酸或油胺为配体分子,加入反应溶剂,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颗粒,其纳米颗粒表面由有机配体分子(油酸/油胺)包覆,将所述纳米颗粒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Ⅲ;(3)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和步骤(2)制得的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Ⅲ混合,超声处理后通过挥发自组装得到配体交联的零维‑二维叠层超结构;将该超结构以0.5‑50℃/min的升温速率在惰性气氛下(N2/Ar)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00~800℃,制得所述的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纳米颗粒与二维纳米片协同有序超组装的方法制备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具体步骤如下:(1)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的制备将二维纳米材料加入到非极性溶剂中,得到二维纳米材料的混合物,然后向该混合物中加入有机胺,经过1~200min超声处理,得到分散液Ⅰ;向分散液Ⅰ中加入有机酸,再次超声处理1~200min,得到分散液Ⅱ;向分散液Ⅱ中加入反溶剂后,离心弃去上清液,下层沉淀物即为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将沉淀物分散于非极性溶剂中,即得到所述的改性的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2)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油酸的金属化合物、油胺的金属化合物、羰基的金属化合物或乙酰丙酮的金属化合物中任一种为前驱体,以油酸或油胺为配体分子,加入反应溶剂,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颗粒,其纳米颗粒表面由有机配体分子(油酸/油胺)包覆,将所述纳米颗粒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Ⅲ;(3)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改性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和步骤(2)制得的胶体纳米颗粒分散液Ⅲ混合,超声处理后通过挥发自组装得到配体交联的零维-二维叠层超结构;将该超结构以0.5-50℃/min的升温速率在惰性气氛下(N2/Ar)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00~800℃,制得所述的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纳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二维纳米材料与非极性溶剂的质量比为1:1~1:100;所述有机胺与非极性溶剂的体积比为1:1~1:100;所述有机胺与有机酸的体积比为1:0.1~1:10;所述非极性溶剂与极性溶剂的体积比1:0.5~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维-二维杂化叠层超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安钢李同涛杨东吴冠宏杨于驰韩文茜刘梓涵宁静李明重常岭邓雨薇蔡青福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