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防臭排水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09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防臭排水井盖,属于井盖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井盖本体;两个第一排水孔以及两个第二排水孔;自第二排水孔内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贯穿整个井盖本体的排水通道,一浮漂杆自第二排水孔上方伸入到达第二排水孔内并向下延伸穿过整个排水通道后伸入支撑座内,浮漂杆的上端连接有浮漂盖;自支撑座上表面向上方延伸有定位筒,定位筒的外侧套有螺旋轴管,螺旋轴管的外侧面上固定有螺旋叶片;螺旋轴管的下部通过传动皮带与电动机输出轴上的一旋转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井盖无法有效防堵并防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堵防臭排水井盖,其能够同时实现井盖的防堵及防臭功能。

A Blockage-proof and Odor-proof Drainage Well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blocking and odor-proof drainage well cove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well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well cover body; two first drainage holes and two second drainage holes; a drainage passage through the whole well cover body is arranged downward extending from the second drainage hole; a floating rod extend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drainage hole to the second drainage hole and downwards extends through the whole drainage passage to the support seat;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floa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floating cap;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 base extends upward with a positioning cylinder,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positioning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spiral axle tub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spiral axle tube is fixed with a spiral blade; the lower part of the spiral axle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wheel o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through a transmission belt.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well cover that can not effectively prevent blockage and od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lockage and odor prevention drainage well cover,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blockage prevention and odor prevention of the well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防臭排水井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堵防臭排水井盖。
技术介绍
井盖,特别是市政工程中的井盖,一般出现在马路或是公园等地方,用于遮盖井体,从而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然而在一些下水道的井体上的井盖,会设置相应的排水孔,这些排水孔在雨季来临时能够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然而,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井盖上的排水孔经常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如果井盖的排水孔堵塞,在雨季来临时,由于不能及时起到排水的作用,或是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才能够正常排水,无疑都会对排水的速度产生不利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关于具备防堵功能的井盖已有相关专利公开,例如专利公开号:CN206844157U,公开日:2018年01月05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防堵排水井盖,该申请案中,车辆轧过井盖中心的驱动柱后,会使驱动柱产生上下位移,通过固定连接杆,清堵套管带动清堵套管里的清堵刀上下移动,从而对排水管产生清堵效果。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1该井盖不能防止下水道里的臭气上冒;2当雨天下水孔已堵造成井盖上有积水时,有车辆正好轧过驱动柱的概率非常小,从而不能及时清堵,导致井盖丧失排水功能。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的井盖无法有效防堵并防臭的不足,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井盖无法有效防堵并防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堵防臭排水井盖,其能够同时实现井盖的防堵及防臭功能。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防堵防臭排水井盖,包括:井盖本体,所述井盖本体的外侧面上围有井盖安装座,所述井盖本体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圆环形的同圆心的隔离墙;位于内侧的隔离墙其内侧设有凸起圆台,所述凸起圆台与内侧的隔离墙之间、内侧的隔离墙与外侧的隔离墙之间、外侧的隔离墙与井盖安装座之间分别形成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凸起圆台上开设有两条呈十字形交叉的导流槽,每条导流槽的两端分别向井盖本体的外边缘延伸并分别依次穿过内、外侧的隔离墙;两个第一排水孔以及两个第二排水孔,在某一条导流槽与内侧隔离墙的相交处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排水孔,在另一条导流槽与内侧隔离墙的相交处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和所述第二排水孔均为井盖本体上表面上的通孔;所述井盖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围在第二排水孔外侧边缘的孔口凸环;自所述第二排水孔内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贯穿整个井盖本体的排水通道,一浮漂杆自第二排水孔上方伸入到达第二排水孔内并向下延伸穿过整个排水通道后伸入支撑座内,所述浮漂杆的上端连接有圆形的浮漂盖,所述浮漂盖的直径大于孔口凸环的外径,所述浮漂杆的下端连接有导电片;所述支撑座内部的顶面固定有圆环形的同圆心的内导电环和外导电环,且内导电环和外导电环不接触;自支撑座上表面向上方延伸有定位筒,该定位筒套在浮漂杆的外侧,所述定位筒的上端位于第二排水孔的下方,且定位筒的上端向两侧分别延伸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定位筒的一端固连在排水通道的内侧壁上;所述定位筒的外侧套有螺旋轴管,所述螺旋轴管的外侧面上固定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轴管的下部通过传动皮带与电动机输出轴上的一旋转轮连接;所述电动机的正极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电动机的负极输入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外导电环单独相连,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内导电环单独相连。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井盖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围在第一排水孔外侧边缘的孔口立环;所述孔口立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孔口立环侧壁的通水孔;自所述第一排水孔内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自动落水箱,所述自动落水箱的顶端与对应的第一排水孔连通,所述自动落水箱的底端开设有落水孔,该落水孔的一侧通过固定旋转轴连接有可密封落水孔的水塞,所述水塞通过牵引线与一位于自动落水箱内的浮球连接;所述自动落水箱底端的落水孔与位于其下方的水轮发电机的进水管连通;所述水轮发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位筒的上方设有套在浮漂杆外侧的筒形膜,该筒形膜的上端连接在浮漂杆的外侧壁,该筒形膜的下端连接在定位筒的上端。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旋叶片的外侧边缘处为刀刃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自动落水箱顶端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水箱卡块,所述孔口立环的侧壁顶端自上而下开设有供对应水箱卡块嵌入的卡槽。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孔口立环内部嵌入有过滤材料。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孔口立环与内、外侧的隔离墙均不接触;所述孔口凸环与内、外侧的隔离墙均不接触。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座置于其下方的滤网上,该滤网通过固定杆连接在井盖本体上。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本技术中,隔离墙一方面对杂物有阻挡作用,减少随水流到达第一排水孔及第二排水孔上方的杂物,另一方面凸起圆台和隔离墙对井盖上的杂物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凸起圆台与内侧的隔离墙之间、内侧的隔离墙与外侧的隔离墙之间、外侧的隔离墙与井盖安装座之间分别对应形成环形凹槽,当有雨水落下时水流能够有效通过各个环形凹槽首先流进两个第一排水孔,同时导流槽使各个环形凹槽之间保持连通,协助水流流向第一排水孔,加快排水。(2)本技术中,第二排水孔外侧边缘围有孔口凸环,孔口凸环对存在于环形凹槽和导流槽内的杂物随水流流进第二排水孔内具有阻挡作用;浮漂包括浮漂盖和浮漂杆,浮漂盖的直径大于孔口凸环的外径,使得在孔口凸环上方无积水时,浮漂盖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是盖在孔口凸环上的,防止下水道里的臭气上冒,实现防臭功能;当孔口凸环上方有积水时,浮漂盖在水中因浮力作用而上浮,积水即可从浮漂盖和孔口凸环顶面之间流入孔口凸环内而最终排走,当井盖本体上方积水逐渐减少,直至孔口凸环上方无积水,浮漂盖继续发挥遮盖防臭作用;其中,设计浮漂盖的直径大于孔口凸环的外径,一方面方便了浮漂盖在水中的迅速上浮,另一方面使得浮漂盖始终位于孔口凸环上方,有效起到遮盖防臭的作用。(3)本技术中,横杆用来固定定位筒,定位筒一方面限制了浮漂杆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另一方面定位筒为螺旋刀提供旋转定位轴,其中螺旋刀即为螺旋轴管及螺旋轴管上的螺旋叶片,当水流在第二排水孔下方的排水通道内自上而下流动时,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顺着水流的流动方向;当水流相对较大时,浮漂盖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而从孔口凸环上浮起,此时水流可从浮漂盖和孔口凸环顶面之间流入孔口凸环内而排走,当水流无法及时排出或雨量过大而导致孔口凸环上方形成一定深度的积水时,浮漂盖上浮至一定高度,并带动浮漂杆及浮漂杆下端连接的导电片一起向上运动,当导电片向上运动到一定位置,导电片同时与上方的外导电环和内导电环接触,从而使得由蓄电池和电动机构成的串联电路导通,电动机动力输出端的转轴通过传动皮带同时带动两个螺旋轴管旋转,由于旋转的螺旋叶片具有对水流竖直向下的导流作用,一方面加速了水流在排水通道内的流量及流速,更加重要的是对排水通道内积存的杂质颗粒等固体进行搅拌破碎,从而保持排水通道始终畅通,实现防堵功能。(4)本技术中,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防臭排水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本体(100),所述井盖本体(100)的外侧面上围有井盖安装座(102),所述井盖本体(100)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圆环形的同圆心的隔离墙(110);位于内侧的隔离墙(110)其内侧设有凸起圆台,所述凸起圆台与内侧的隔离墙(110)之间、内侧的隔离墙(110)与外侧的隔离墙(110)之间、外侧的隔离墙(110)与井盖安装座(102)之间分别形成对应的环形凹槽(106);所述凸起圆台上开设有两条呈十字形交叉的导流槽(107),每条导流槽(107)的两端分别向井盖本体(100)的外边缘延伸并分别依次穿过内、外侧的隔离墙(110);两个第一排水孔(104)以及两个第二排水孔(103),在某一条导流槽(107)与内侧隔离墙(110)的相交处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排水孔(104),在另一条导流槽(107)与内侧隔离墙(110)的相交处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排水孔(103);所述第一排水孔(104)和所述第二排水孔(103)均为井盖本体(100)上表面上的通孔;所述井盖本体(100)的上表面设有围在第二排水孔(103)外侧边缘的孔口凸环(113);自所述第二排水孔(103)内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贯穿整个井盖本体(100)的排水通道,一浮漂杆(131)自第二排水孔(103)上方伸入到达第二排水孔(103)内并向下延伸穿过整个排水通道后伸入支撑座(201)内,所述浮漂杆(131)的上端连接有圆形的浮漂盖(121),所述浮漂盖(121)的直径大于孔口凸环(113)的外径,所述浮漂杆(131)的下端连接有导电片(111);所述支撑座(201)内部的顶面固定有圆环形的同圆心的内导电环(221)和外导电环(211),且内导电环(221)和外导电环(211)不接触;自支撑座(201)上表面向上方延伸有定位筒(231),该定位筒(231)套在浮漂杆(131)的外侧,所述定位筒(231)的上端位于第二排水孔(103)的下方,且定位筒(231)的上端向两侧分别延伸有横杆(203),所述横杆(203)远离定位筒(231)的一端固连在排水通道的内侧壁上;所述定位筒(231)的外侧套有螺旋轴管(220),所述螺旋轴管(220)的外侧面上固定有螺旋叶片(230);所述螺旋轴管(220)的下部通过传动皮带(202)与电动机(301)输出轴上的一旋转轮连接;所述电动机(301)的正极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300)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电动机(301)的负极输入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外导电环(211)单独相连,蓄电池(300)的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内导电环(221)单独相连;所述井盖本体(100)的上表面设有围在第一排水孔(104)外侧边缘的孔口立环(114);所述孔口立环(114)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贯穿孔口立环(114)侧壁的通水孔(134);自所述第一排水孔(104)内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自动落水箱(105),所述自动落水箱(105)的顶端与对应的第一排水孔(104)连通,所述自动落水箱(105)的底端开设有落水孔,该落水孔的一侧通过固定旋转轴(155)连接有可密封落水孔的水塞(125),所述水塞(125)通过牵引线与一位于自动落水箱(105)内的浮球(115)连接;所述自动落水箱(105)底端的落水孔与位于其下方的水轮发电机(500)的进水管(502)连通;所述水轮发电机(500)与蓄电池(300)电连接;所述定位筒(231)的上方设有套在浮漂杆(131)外侧的筒形膜(213),该筒形膜(213)的上端连接在浮漂杆(131)的外侧壁,该筒形膜(213)的下端连接在定位筒(231)的上端;所述螺旋叶片(230)的外侧边缘处为刀刃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防臭排水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本体(100),所述井盖本体(100)的外侧面上围有井盖安装座(102),所述井盖本体(100)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圆环形的同圆心的隔离墙(110);位于内侧的隔离墙(110)其内侧设有凸起圆台,所述凸起圆台与内侧的隔离墙(110)之间、内侧的隔离墙(110)与外侧的隔离墙(110)之间、外侧的隔离墙(110)与井盖安装座(102)之间分别形成对应的环形凹槽(106);所述凸起圆台上开设有两条呈十字形交叉的导流槽(107),每条导流槽(107)的两端分别向井盖本体(100)的外边缘延伸并分别依次穿过内、外侧的隔离墙(110);两个第一排水孔(104)以及两个第二排水孔(103),在某一条导流槽(107)与内侧隔离墙(110)的相交处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排水孔(104),在另一条导流槽(107)与内侧隔离墙(110)的相交处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排水孔(103);所述第一排水孔(104)和所述第二排水孔(103)均为井盖本体(100)上表面上的通孔;所述井盖本体(100)的上表面设有围在第二排水孔(103)外侧边缘的孔口凸环(113);自所述第二排水孔(103)内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贯穿整个井盖本体(100)的排水通道,一浮漂杆(131)自第二排水孔(103)上方伸入到达第二排水孔(103)内并向下延伸穿过整个排水通道后伸入支撑座(201)内,所述浮漂杆(131)的上端连接有圆形的浮漂盖(121),所述浮漂盖(121)的直径大于孔口凸环(113)的外径,所述浮漂杆(131)的下端连接有导电片(111);所述支撑座(201)内部的顶面固定有圆环形的同圆心的内导电环(221)和外导电环(211),且内导电环(221)和外导电环(211)不接触;自支撑座(201)上表面向上方延伸有定位筒(231),该定位筒(231)套在浮漂杆(131)的外侧,所述定位筒(231)的上端位于第二排水孔(103)的下方,且定位筒(231)的上端向两侧分别延伸有横杆(203),所述横杆(203)远离定位筒(231)的一端固连在排水通道的内侧壁上;所述定位筒(231)的外侧套有螺旋轴管(220),所述螺旋轴管(220)的外侧面上固定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