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609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包括沿卷筒滚送方向呈前后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组封尾单元,基于封尾单元的数量将连续送入的若干条卷筒按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同组的各条卷筒按前后顺序分别滚送至各组封尾单元处压合封尾;通过设置呈前后布置的第一封尾单元和第二封尾单元对同组的两条卷筒进行压合封尾,实现了双工位双卷筒的封尾操作,减少寻尾调整处理至压合封尾操作之间的空窗等待周期,进而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工作流程稳定可靠。

High-speed non-adhesive tail-sealing devic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speed rubber-free tail sea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two sets of tail sealing units arranged sequenti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drum rolling. Several drums continuously fed into each group a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ail sealing units, in which each drum in the same group is rolled to each group of tail sealing units in the order of front and back, respectively, to press the tail sealing units. One end-sealing unit and the second end-sealing unit press two drums of the same group to seal the end, which realizes the double-station double-drum sealing operation, reduces the waiting period between the tail-searching adjustment processing and the end-pressing operation,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work flow is stabl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卷状材料的生产加工的
,尤其是指一种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生活用纸的生产中,一般都需要对复卷完毕后的纸卷尾端进行封尾处理,常用的封尾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在纸卷收卷后采用粘合剂(如胶水等)涂抹于纸卷末端实现黏合封尾,而采用这种胶合封尾的方式存在有用胶量大、不环保以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无胶封尾装置对纸卷进行机械式夹合封尾,如本申请人所申请的一种卷筒无胶封尾装置(公告号CN1065866B),通过封尾夹模对卷筒外周面进行压合形成压合部,并且在压合卷筒前先通过挤压卷筒使卷筒在封尾夹模开口处形成凸出部,采用这种方式以保障无胶封尾工艺的稳定性。现有的无胶封尾机的加工效率一般为每分钟20-30条纸卷,并且现在有无胶封尾机中一般采用的是单工位压合封尾的方式,即,通过设置有单组封尾单元对所送入的纸卷逐条进行压合封尾,并且在上一条纸卷进行压合封尾时,下一条纸卷才滚送至上游预设有的纸尾定向机构处进行纸尾定向处理,随后在上一条纸卷完成压合封尾,才将下一条纸卷由纸尾定向机构滚送至封尾单元处,以此循环动作便构成了现有的压合封尾的连续生产工序,而采用这种逐条封尾方式的无胶封尾机,在纸尾定向处理及纸卷滚送的工序上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而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的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包括沿卷筒滚送方向呈前后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组封尾单元,基于封尾单元的数量将连续送入的若干条卷筒按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同组的各条卷筒按前后顺序分别滚送至各组封尾单元处压合封尾。进一步,包括有呈前后布置的第一封尾单元和第二封尾单元,连续送入的若干条卷筒按前后顺序两两分组,其中,同组的两条卷筒按前后顺序分别送至第二封尾单元和第一封尾单元处压合封尾。进一步,所述第一封尾单元和第二封尾单元的上方分别配置有第一挤压装置和第二挤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和第一挤压装置分别用于将滚送至预定位置的卷筒挤压至第二封尾单元和第一封尾单元处。进一步,还包括设于第一封尾单元上游且用于对所送入的每条卷筒尾端作寻纸尾处理的寻尾定向机构,其中,完成寻纸尾处理后的一条卷筒可缓存停留在寻尾定向机构处,等待之前的卷筒组完成压合封尾动作后,所缓存停留的卷筒方滚离寻尾定向机构。进一步,在所述寻尾定向机构与第一封尾单元之间设置有过渡段,其中,该过渡段用于缓存停留有至少一条完成寻纸尾处理后的卷筒,直至之前的卷筒组完成压合封尾动作后,缓存停留在过渡段上的卷筒按前后顺序逐条滚送至相对应的封尾单元。进一步,在所述过渡段的上方配置有过渡输送机构,其中,所述过渡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或限制卷筒滚送动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速无胶封尾装置的工作方法,将连续送入的若干条卷筒按前后顺序进行分组,通过寻尾定向机构对每条卷筒尾端逐条进行寻纸尾处理后,按顺序依次滚送至相对应的封尾单元,其中,在任意一卷筒组中,先送入的卷筒滚送至第二封尾单元处进行压合封尾,后送入的卷筒滚送至第一封尾单元处进行压合封尾,以此动作重复循环以使若干组卷筒组按顺序依次压合封尾。进一步,经寻尾定向机构完成寻纸尾处理后的一条卷筒可缓存停留在寻尾定向机构处,等待之前的卷筒组完成压合封尾后才滚离寻尾定向机构。进一步,经寻尾定向机构完成寻纸尾处理后的卷筒可滚离进入过渡段中作缓存停留,等待之前的卷筒组完成压合封尾后才滚送至相对应的封尾单元。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呈前后布置的第一封尾单元和第二封尾单元对同组的两条卷筒进行压合封尾,实现了双工位双卷筒的封尾操作,减少寻尾调整处理至压合封尾操作之间的空窗等待周期,进而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工作流程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无胶封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7为实施例一的无胶封尾装置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的无胶封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至图14为实施例二的无胶封尾装置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三的无胶封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四的无胶封尾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10-第一封尾单元,120-第二封尾单元,130-寻尾定向机构,140-十字翻转板,111-第一挤压装置,121-第二挤压装置,131-定向片基带,150-过渡段,151-过渡输送机构,20-检测电眼,A-卷筒,160-第三封尾单元,161-第三挤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附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高速无胶封尾装置,该封尾装置沿卷筒A滚送方向依次包括有十字翻转板140、寻尾定向机构130、第一封尾单元110和第二封尾单元120,其中,十字翻转板140用于将若干条卷筒A逐条翻转输送至寻尾定向机构130处。在本
中,寻尾定向机构130属于公知常识,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37259C以及公开号为CN104755400A中所公开的寻尾定向机构1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寻尾定向机构130。而本实施例的寻尾定向机构130包括有定向辊轮、定向片基带131、吹气管和纸尾电眼,其中,定向片基带131和定向滚轮呈上下相对并同向转动,从而在定向片基带131和定向滚轮之间形成使卷筒A原地旋转的卷筒A自转工位,具体地,由于定向片基带131和定向滚轮以极小的转速差同向转动,使卷筒A在两个转动方向上的线速度基本相同,从而使卷筒A在卷筒A自转工位上近乎原地旋转并以极小的速度前进。吹气管对准卷筒A自转工位以将卷筒A尾端吹出并吹向卷筒A自转工位的下游,纸尾电眼位于卷筒A自转工位的下游用于感应卷筒A的尾端。因此,利用十字翻转板140翻转输送以使卷筒A外周面与定向片基带131相接触,随后使卷筒A在定向片基带131的带动下滚送至定向辊轮的自转工位内作近乎原地旋转动作,从而实现对卷筒A的寻纸尾处理。本实施例的第一封尾单元110及第二封尾单元120可采用如本申请人所申请的中国专利CN201720035430.6,一种可适应多卷径规格的封卷尾机构,也可以采用本申请人所申请的中国专利CN107720367A,一种单边压合的卷筒A无胶封尾装置中的封尾单元,甚至可采用如中国专利CN201620819499.3,高效的纸卷封口装置中所公开的由两个压块和两个气缸构成的夹具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定封尾单元的具体结构,但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方案的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封尾单元110以及第二封尾单元120均由第一封尾夹模、第二封尾夹模和驱动单元(图中未示组成),驱动单元带动第一封尾夹模和第二封尾夹模对向移动以实现第一封尾夹模和第二封尾夹模相互开合,驱动单元可为气缸,通过闭合第一封尾夹模和第二封尾夹模在卷筒A的外圆周面形成压合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尾单元110和第二封尾单元120在沿卷筒A滚送方向上呈前后布置,其中,第一封尾单元110和第二封尾单元120用于对所送入的卷筒A作压合封尾处理,即,一条卷筒A可滚送至相对应的第一封尾单元110或第二封尾单元120进行压合封尾(每条卷筒A仅压合封尾一次)。因此,通过将连续送入的若干条卷筒A按顺序两两分组,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卷筒(A)滚送方向呈前后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组封尾单元,基于封尾单元的数量将连续送入的若干条卷筒(A)按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同组的各条卷筒(A)按前后顺序分别滚送至各组封尾单元处压合封尾。

【技术特征摘要】
1.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卷筒(A)滚送方向呈前后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组封尾单元,基于封尾单元的数量将连续送入的若干条卷筒(A)按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同组的各条卷筒(A)按前后顺序分别滚送至各组封尾单元处压合封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前后布置的第一封尾单元(110)和第二封尾单元(120),连续送入的若干条卷筒(A)按前后顺序两条一组进行分组,其中,同组的两条卷筒(A)按前后顺序分别送至第二封尾单元(120)和第一封尾单元(110)处压合封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尾单元(110)和第二封尾单元(120)的上方分别配置有第一挤压装置(111)和第二挤压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二挤压装置(121)和第一挤压装置(111)分别用于将滚送至预定位置的卷筒(A)挤压至第二封尾单元(120)和第一封尾单元(110)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第一封尾单元(110)上游且用于对所送入的每条卷筒(A)尾端作寻纸尾处理的寻尾定向机构(130),其中,完成寻纸尾处理后的一条卷筒(A)可缓存停留在寻尾定向机构(130)处,等待之前的卷筒组完成压合封尾动作后,所缓存停留的卷筒(A)方滚离寻尾定向机构(1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无胶封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寻尾定向机构(130)与第一封尾单元(110)之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旻陆德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德昌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