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装料上料装置及管装料上料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608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装料上料装置及管装料上料方法,涉及输料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和气流发生器;第一限位机构设有进气孔,气流发生器与进气孔流体连通;第二限位机构设有出料孔,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二限位机构间隔设置,且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料管的容纳区,进气孔和出料孔分别与容纳区流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管装料取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Pipe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ipe loading and feeding device and a pipe loading and feeding method,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feeding device. The pipe loading and feed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e first limiting mechanism, the second limiting mechanism and the air flow generator; the first limiting mechanism has an air inlet, and the air flow gener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let fluid; the second limiting mechanism has an outlet, and the first limit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let fluid. The second limiting mechanism is spaced, and the first limiting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limiting mechanism form an accommodation area for accommodating the material pipe. The intake and discharge hol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luid of the accommodation area. The pipe charging and feed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alleviat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inconvenience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装料上料装置及管装料上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料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装料上料装置及管装料上料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对防止精密器件在转运和存放过程进行防尘和防水,大多厂商采用料管盛装物料,以便形成密封包装。通常情况下,采用管径与物料粒径相适配的料管进行盛装,以便物料在料管被整齐排列。管装料在取用时通常采用倾倒的方式,由于物料粒径与料管内径尺寸相近,过程中容易产生落料卡滞,因而当物料卡滞时需要割破料管取料,不仅影响管装料的取用效率,而且容易造成物料散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装料上料装置及管装料上料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装料取用不便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和气流发生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设有进气孔,所述气流发生器与所述进气孔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有出料孔,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料管的容纳区,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料孔分别与所述容纳区流体连通。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管装料上料装置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底架、支撑组件和卸料组件;所述容纳区内设有第一管位和位于所述第一管位上方的第二管位,且所述第二管位位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料孔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料管在所述第一管位和所述第二管位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卸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顶部,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管位的所述料管移动至所述容纳区外侧。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架板、第一固定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一调位件,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架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一架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调位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间距。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滑座和锁止件,所述滑座连接所述承载机构,所述第一架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座,所述第一架板沿所述滑座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架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所述锁止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架板与所述滑座固定。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二架板、第二固定板、第二活动板和第二调位件,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架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架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调位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间距。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管装料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探测器,所述第一探测器用于检测与所述出料孔连通的所述料管内部物料的有无。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管装料上料装置还包括输料机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输料架、槽板、挡板和槽宽调节件,所述输料架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背离所述容纳区的一侧,所述槽板与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输料架连接,所述槽板与所述挡板之间形成输料槽,所述槽宽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槽板与所述挡板的间距。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输料架背离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一侧连接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上连接第二探测器,所述第二探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输料槽内物料的位置。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输料架上连接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设置在所述输料槽的底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装料上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料管放置在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之间的容纳区内;并使进气孔连通所述料管的一端,出料孔连通所述料管的另一端;通过气流发生器将流动的空气输入所述进气孔,以使所述料管内物料经出料孔排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限位机构设有进气孔,气流发生器与进气孔流体连通,第二限位机构设有出料孔,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分别连接承载机构,且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料管的容纳区,进气孔和出料孔分别与容纳区流体连通的方式,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容纳料管,从而确保料管能够连通进气孔和出料孔,并由气流发生器吹送物料自料管内部通过出料孔排出,进而解决管装料易卡滞的技术问题,可以提高供料效率。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和料管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的第一限位机构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的第一限位机构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的第二限位机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的输料机构的示意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的输料机构的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装料上料装置的槽板的示意图。图标:100-承载机构;110-底架;120-支撑组件;130-卸料组件;200-第一限位机构;201-进气孔;210-第一架板;220-第一固定板;230-第一活动板;240-第一调位件;250-滑座;260-锁止件;300-第二限位机构;301-出料孔;310-第二架板;320-第二固定板;330-第二活动板;340-第二调位件;350-第一探测器;400-气流发生器;500-输料机构;510-输料架;520-槽板;521-基板部;522-凸沿部;530-挡板;540-槽宽调节件;550-遮挡件;560-传送组件;600`-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装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机构(200)、第二限位机构(300)和气流发生器(400);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0)设有进气孔(201),所述气流发生器(400)与所述进气孔(201)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0)设有出料孔(301),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0)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0)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0)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料管(600`)的容纳区,所述进气孔(201)和所述出料孔(301)分别与所述容纳区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装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机构(200)、第二限位机构(300)和气流发生器(400);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0)设有进气孔(201),所述气流发生器(400)与所述进气孔(201)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0)设有出料孔(301),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0)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0)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0)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料管(600`)的容纳区,所述进气孔(201)和所述出料孔(301)分别与所述容纳区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装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装料上料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00),所述承载机构(100)包括:底架(110)、支撑组件(120)和卸料组件(130);所述容纳区内设有第一管位和位于所述第一管位上方的第二管位,且所述第二管位位于所述进气孔(201)和所述出料孔(301)之间;所述支撑组件(120)用于驱动所述料管(600`)在所述第一管位和所述第二管位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卸料组件(130)设置在所述底架(110)的顶部,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管位的所述料管(600`)移动至所述容纳区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装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0)包括:第一架板(210)、第一固定板(220)、第一活动板(230)和第一调位件(240),所述第一固定板(220)连接所述第一架板(210),所述第一活动板(230)与所述第一架板(21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20)与所述第一活动板(230)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0)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调位件(240)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固定板(220)与所述第一活动板(230)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装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200)包括:滑座(250)和锁止件(260),所述滑座(250)连接所述承载机构(100),所述第一架板(21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座(250),所述第一架板(210)沿所述滑座(250)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架板(210)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00)之间的距离;所述锁止件(260)用于将所述第一架板(210)与所述滑座(2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月胡清贵庄学翔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德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