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53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盖端梁、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所述第一顶盖端梁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顶盖端梁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伸缩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尺寸精度高,可以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等优点。

A Top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p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vehicle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op cover end beam and a second top cover end beam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first top cover end beam. The first top cover end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tegrated installation seat in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top cover end beam. The second top cover end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integrated installation seat at both ends. The first installation seat is separated from the two said second installation seats. A telescopic device is provided, one end of the telescopic device is articulated on the first mounting sea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elescopic device is articulated on the second mounting se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liability, high dimensional accuracy, reduced working procedures, shortened production cycle,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两节及以上编组的轨道交通车辆、汽车列车等,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适用于需要在车辆之间安装减振器或者铰接装置的情景。
技术介绍
以轨道交通车辆为例,通常需要在Mc车和Tp车顶部设置连接结构将两者连接,同时连接结构需要满足车辆之间可以相对运动(例如过弯时车辆之间夹角的变化等)。现有的连接结构,一般是在车辆顶部由多块板材焊接形成安装座,在安装座上安装减振器或铰接装置。这种安装座结构复杂,工序多,制作周期长,焊接工作量大且容易产生焊接变形,导致安装孔、安装面等的精度较低,需要进行矫形,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尺寸精度高,可以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盖端梁、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所述第一顶盖端梁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顶盖端梁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伸缩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第三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分设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顶部的两侧、且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第三竖板与第二顶盖端梁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第三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水平板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板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竖板、第一竖板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水平板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板中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板中部相连,所述第三水平板一端与第三竖板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顶盖端梁靠近第二顶盖端梁的一侧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均为等腰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所述第三竖板为矩形板且上下两边的长度小于第二竖板上底的长度,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设有过渡圆角,所述第三水平板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之间设有过渡圆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平板与第二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一上竖向加强筋,第二水平板与第三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一下竖向加强筋,第一上竖向加强筋和第一下竖向加强筋上下对齐,第一竖板的中部和第二竖板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一水平加强筋,第一水平加强筋远离第二竖板的一端与第二竖板的上端设有上倾斜加强筋,第一水平加强筋远离第一竖板的一端与第一竖板的下端设有下倾斜加强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四水平板、第五水平板、第六水平板、第四竖板、第五竖板以及第六竖板,所述第四竖板和第五竖板分设于第二顶盖端梁顶部的两侧,且第四竖板、第五竖板以及第六竖板与第一顶盖端梁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第六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四水平板一端与第六竖板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五竖板、第四竖板上端相连,所述第五水平板一端与第六竖板中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五竖板中部相连,所述第六水平板一端与第六竖板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顶盖端梁靠近第一顶盖端梁的一侧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竖板和第五竖板均为直角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所述第五水平板与第五竖板的斜腰之间设有过渡圆角,所述第六水平板与所述第二顶盖端梁之间设有过渡圆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竖板的中部和第五竖板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二水平加强筋,所述第五水平板与第四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二上竖向加强筋,第五水平板与第六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二下竖向加强筋,第二上竖向加强筋和第二下竖向加强筋上下对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顶盖端梁包括第一矩形管、以及设于第一矩形管远离所述第二顶盖端梁一侧的第一矩形加强管,所述第一矩形管内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第一端梁加强筋,所述第一矩形加强管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矩形管顶面的高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顶盖端梁包括第二矩形管、以及设于第二矩形管远离所述第一矩形管一侧的第二矩形加强管,所述第二矩形管内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第二端梁加强筋,所述第二矩形加强管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矩形管顶面的高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装置为液压减振装置或铰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在第一顶盖端梁中部设置第一安装座,在第二顶盖端梁两端设置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与两个第二安装座之间分别设置伸缩装置,例如可以是液压减振器或铰接装置,伸缩装置两端分别采用铰接连接,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可靠连接,在第一顶盖端梁上直接加工出第一安装座、在第二顶盖端梁上直接加工出两个第二安装座,不需要焊接工序,简化了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导致的变形,有利于保证各安装面、安装孔的尺寸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第一顶盖端梁;11、第一安装座;111、第一水平板;112、第二水平板;113、第三水平板;114、第一竖板;115、第二竖板;116、第三竖板;117、第一上竖向加强筋;118、第一下竖向加强筋;119、第一水平加强筋;120、上倾斜加强筋;121、下倾斜加强筋;12、第一矩形管;13、第一矩形加强管;14、第一端梁加强筋;2、第二顶盖端梁;21、第二安装座;211、第四水平板;212、第五水平板;213、第六水平板;214、第四竖板;215、第五竖板;216、第六竖板;217、第二水平加强筋;218、第二上竖向加强筋;219、第二下竖向加强筋;22、第二矩形管;23、第二矩形加强管;24、第二端梁加强筋;3、伸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盖端梁1、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1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2,第一顶盖端梁1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11,第二顶盖端梁2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21,第一安装座11与两个第二安装座21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3,伸缩装置3一端铰接于第一安装座11上,伸缩装置3另一端铰接于第二安装座21上。其中,伸缩装置3例如可以是液压减振装置或铰接装置等。该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在第一顶盖端梁1中部设置第一安装座11,在第二顶盖端梁2两端设置第二安装座21,第一安装座11与两个第二安装座21之间分别设置伸缩装置3,伸缩装置3两端分别采用铰接连接,能够实现车辆顶部之间的可靠连接;在第一顶盖端梁1上直接加工出第一安装座11、在第二顶盖端梁2上直接加工出两个第二安装座21,不需要焊接工序,简化了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导致的变形,有利于保证各安装面、安装孔的尺寸精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11包括第一水平板111、第二水平板112、第三水平板113、第一竖板114、第二竖板115以及第三竖板116,第一竖板114和第二竖板115分设于第一顶盖端梁1顶部的两侧、且第一竖板114、第二竖板115以及第三竖板116与第二顶盖端梁2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盖端梁(1)、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1)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2),所述第一顶盖端梁(1)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11),所述第二顶盖端梁(2)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21),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21)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3),所述伸缩装置(3)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上,所述伸缩装置(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盖端梁(1)、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1)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2),所述第一顶盖端梁(1)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11),所述第二顶盖端梁(2)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21),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21)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3),所述伸缩装置(3)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上,所述伸缩装置(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包括第一水平板(111)、第二水平板(112)、第三水平板(113)、第一竖板(114)、第二竖板(115)以及第三竖板(116),所述第一竖板(114)和所述第二竖板(115)分设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1)顶部的两侧、且第一竖板(114)、第二竖板(115)以及第三竖板(116)与第二顶盖端梁(2)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第三竖板(116)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板(116)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竖板(115)、第一竖板(114)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水平板(112)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板(116)中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板(115)中部相连,所述第三水平板(113)一端与第三竖板(116)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顶盖端梁(1)靠近第二顶盖端梁(2)的一侧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114)和第二竖板(115)均为等腰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所述第三竖板(116)为矩形板且上下两边的长度小于第二竖板(115)上底的长度,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与所述第二竖板(115)之间设有过渡圆角,所述第三水平板(113)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1)之间设有过渡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与第二水平板(112)之间设有第一上竖向加强筋(117),第二水平板(112)与第三水平板(113)之间设有第一下竖向加强筋(118),第一上竖向加强筋(117)和第一下竖向加强筋(118)上下对齐,第一竖板(114)的中部和第二竖板(115)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一水平加强筋(119),第一水平加强筋(119)远离第二竖板(115)的一端与第二竖板(115)的上端设有上倾斜加强筋(120),第一水平加强筋(119)远离第一竖板(114)的一端与第一竖板(114)的下端设有下倾斜加强筋(1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银应时刘彪李扬戈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