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29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侧下部设置有移动滚轮组件,中部设置有设置在移动滚轮组件上的新型顶升组件,所述新型顶升组件的上部设置有载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新型防撞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移动滚轮组件、新型顶升组件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增大原有载物板的承载面积,可以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的移动效果,其新型防撞组件的设置,则可以有效的保护移动机器人不可预知的碰撞问题,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意义。

A Mobile Robot with New Anti-collision Components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obile robots, in particular to a mobile robot with a new anti-collision component, including a robot shel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mobile roller assembly at the inn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robot shell, a new lifting component at the middle part and a load plate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new lifting component. The two ends of the robot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new anti-collision components. The design of the mobile roller component and the new lifting component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bearing area of the original load plate,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moving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setting of the new anti-collision component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unpredictable collision problem of the mobile robot, which has considerabl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AGV移动机器人中的AGV是(AutomatedGuidedVehicle)的缩写,意即“自动导引运输车”,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它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目前的移动机器人结构复杂,生产和维护成本高,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已成为移动机器人行业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经过客户的反馈,移动机器人在有情况下出现盲目冲撞的现象,发生冲撞之后,其内部的顶升结构则会出现不受控制的现象,比如顶升卡壳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侧下部设置有移动滚轮组件,中部设置有设置在移动滚轮组件上的新型顶升组件,所述新型顶升组件的上部设置有载物板,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新型防撞组件,所述新型防撞组件包括与机器人壳体配合设置的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远离机器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长方形容纳腔,所述长方形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防撞弹簧配件,所述防撞弹簧配件包括中间过渡板,所述中间过渡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撞板,所述中间过渡板通过第一弹簧组件与U型固定架连接设置,所述防撞板也通过第二弹簧组件与中间过渡板连接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长方形容纳腔内的弹簧固定柱、设置在中间过渡板上的弹簧固定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弹簧固定柱和弹簧固定套筒的连接弹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中间过渡板上的弹簧固定柱、设置在防撞板上的弹簧固定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弹簧固定柱和弹簧固定套筒的连接弹簧。作为优选,所述防撞板上远离弹簧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过渡面。作为优选,所述U型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柱,所述机器人壳体上设置有与安装柱配合设置的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滚轮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器人壳体内侧下部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承载板的四个角处设置有移动辅助滚轮,所述承载板的上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滚轮工作的驱动组件;作为优选,所述新型顶升组件包括设置在移动滚轮组件上部一端的主动顶升组件,所述主动顶升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主动顶升组件工作的电动驱动器,所述主动顶升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顶升组件,所述主动顶升组件通过连接杆与从动顶升组件连接设置,所述主动顶升组件和从动顶升组件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新型载物板组件的固定圆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移动滚轮组件、新型顶升组件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增大原有载物板的承载面积,可以大大提高本技术整体的移动效果,其新型防撞组件的设置,则可以有效的保护移动机器人不可预知的碰撞问题,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将载物板打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将载物板打开,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防撞组件(将容纳承装部分部分切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机器人壳体;2、移动滚轮组件;21、承载板;22、移动滚轮;23、移动辅助滚轮;3、新型顶升组件;31、电动驱动器;32、主动顶升组件;33、连接杆;34、固定圆盘;35、从动顶升组件;4、载物板5、新型防撞组件;51、U型固定架;511、长方形容纳腔;512、安装柱;52、中间过渡板;53、防撞板;54、第一弹簧组件;541、弹簧固定柱;542、连接弹簧;543、弹簧固定套筒;55第二弹簧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于机器人壳体来说,专利技术人则采用了长方形的设计方式,如果将其进行细分的话,即包括长方形筒部分和设置在长方形筒部分上部的长方形圈板护沿部分;从图2中可以看出,其机器人壳体的内侧下部设置了移动滚轮组件,中部设置了设置在移动滚轮组件上的新型顶升组件,新型顶升组件的顶部设置了载物板,对于移动滚轮组件来说主要是使移动机器人移动的主要部件,新型顶升组件则是该移动机器人在承载物品的时候,可以实现对物品托举的作用,除了上述的设计之外,专利技术人在机器人壳体的两端均设置了新型防撞组件,该新型防撞组件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移动机器人提高保护的作用,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新型防撞组件的具体设计。如图1、图4所示,其新型防撞组件包括与机器人壳体配合设置的U型固定架,对于U型固定架来说,主要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如果将U型固定架进行细分的话,其U型固定架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则是两侧的支撑连接腿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容纳承装部分,只不过专利技术人为了突出重点,故在权利要求书中进行了以下的阐述,即U型固定架远离机器人壳体的一端设置了长方形容纳腔,其长方形容纳腔的内部设置了防撞弹簧配件,很明显,其防撞弹簧配件则是设置在长方形容纳腔内的,其防撞弹簧配件的设置,则是为了实现防撞缓冲而设计的;从图4中可以看出,其防撞弹簧配件包括中间过渡板,其中间过渡板的外侧设置了防撞板,中间过渡板通过第一弹簧组件与U型固定架连接设置,防撞板也通过第二弹簧组件与中间过渡板连接设置,很明显,对于防撞弹簧配件来说,专利技术人整体设计了两组缓冲机构,即中间过渡板、第一弹簧组件和U型固定架是一个缓冲,防撞板、第二弹簧组件和中间过渡板则是第二个缓冲,经过两次缓冲的设计之后,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冲撞对移动机器人的损害,主要是移动机器人中新型顶升组件的损坏。除了上述的设计之外,专利技术人还做了以下的设计:从图4中可以看出,其第一弹簧组件和第二弹簧组件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其第一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长方形容纳腔内的弹簧固定柱、设置在中间过渡板上的弹簧固定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弹簧固定柱和弹簧固定套筒的连接弹簧,第二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中间过渡板上的弹簧固定柱、设置在防撞板上的弹簧固定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弹簧固定柱和弹簧固定套筒的连接弹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第一弹簧组件和第二弹簧组件设置个数分别为8和7个,其位置关系的设置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其第二弹簧组件要设置两个第二弹簧组件之间,这样设置的好处则是,在冲撞的时候,其防撞板和中间过渡板受力尽可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侧下部设置有移动滚轮组件,中部设置有设置在移动滚轮组件上的新型顶升组件,所述新型顶升组件的上部设置有载物板,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新型防撞组件,所述新型防撞组件包括与机器人壳体配合设置的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远离机器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长方形容纳腔,所述长方形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防撞弹簧配件,所述防撞弹簧配件包括中间过渡板,所述中间过渡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撞板,所述中间过渡板通过第一弹簧组件与U型固定架连接设置,所述防撞板也通过第二弹簧组件与中间过渡板连接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侧下部设置有移动滚轮组件,中部设置有设置在移动滚轮组件上的新型顶升组件,所述新型顶升组件的上部设置有载物板,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新型防撞组件,所述新型防撞组件包括与机器人壳体配合设置的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远离机器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长方形容纳腔,所述长方形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防撞弹簧配件,所述防撞弹簧配件包括中间过渡板,所述中间过渡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撞板,所述中间过渡板通过第一弹簧组件与U型固定架连接设置,所述防撞板也通过第二弹簧组件与中间过渡板连接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长方形容纳腔内的弹簧固定柱、设置在中间过渡板上的弹簧固定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弹簧固定柱和弹簧固定套筒的连接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新型防撞组件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组件包括设置在中间过渡板上的弹簧固定柱、设置在防撞板上的弹簧固定套筒以及用于连接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国庆王艳红李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云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