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812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包括上段的蒸箱和设置在下段热源箱内部的加热单元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蒸箱包括蒸箱外壳和不少于两只且并排设置在蒸箱外壳内的蒸箱内腔,蒸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只蒸汽孔;所述的加热单元包括与蒸箱内腔上下位置一一对应的水箱;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与处理器联接的信号采样单元和信号输出单元,所述的信号采样单元与水温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功率的调节和关闭,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并确保了使用安全可靠。

A Multi-module Combination Intelligent Electromagnetic Steaming Cabin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module combined intelligent electromagnetic steaming rice cabinet,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teaming box and a heating unit and a control system arranged in the lower heat source box; the steaming box comprises a steaming box shell and a steaming box inner chamber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the steaming box outer shell; the bottom of the steaming box inner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steam holes; the heating unit comprises a steaming box inner chamber and a steaming box inner chamber inner chamber. The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 processor and a signal sampling unit and a signal output unit connected with the processor. The signal sampling unit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 water temperature sensor, a pressure sensor and a temperature 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realizes power regulation and shutdown,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and power saving, and ensures safe and reliabl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
本技术涉及厨房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蒸饭柜,特别是一种用于食堂、餐厅等大规模的电磁蒸饭柜。
技术介绍
蒸饭柜一般供餐饮企业蒸制米饭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大型燃气蒸饭车,采用天然气加热食物,其缺点是能耗高,能源浪费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厨师的工作环境温度高,容易汗流浃背,带来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传统的蒸饭柜采用电热丝加热的,由于电蒸饭柜功率大,但电热丝发热面积有限,导致餐饮企业要经常更换电热丝,并且电热丝和水直接接触,存在安全隐患,市场需要即安全又节能的、可靠的蒸饭设备。特别是对于食堂、大型餐厅等需要在集中时间段大量供餐的场所,特别需要一种节能、高效、容量大的蒸箱,满足其特殊需求。中国专利一种“电磁炉蒸柜(申请号:201310568298.1)”公开了一种电磁炉蒸柜,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内部的蒸室、设置在柜体底部的蒸汽发生装置和压力平衡水箱,通过对蒸汽进行合理的利用,对蒸汽凝结水合理回收、对柜内蒸汽压力和温度进行实时的自动调节,从而大大提高电磁炉蒸柜的加热效率,有效地利用了蒸汽热能,节能环保。其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普通的电磁蒸炉上增加蒸汽发生装置和压力平衡水箱,应用中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不便于大规模集成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模块组合集成式电磁蒸饭柜,采用多模块组合集成式电磁蒸箱结构,并具有智能化系统,比传统蒸柜具有使用安全、环保卫生、省时节能、容量大等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包括上段的蒸箱和设置在下段热源箱内部的加热单元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蒸箱包括蒸箱外壳和不少于两只且并排设置在蒸箱外壳内的蒸箱内腔,蒸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只蒸汽孔;所述的加热单元包括与蒸箱内腔上下位置一一对应的水箱,所述的水箱的下部安装有电磁加热线圈盘;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与处理器联接的信号采样单元和信号输出单元,所述的信号采样单元与水温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联接,所述的信号输出单元与风扇继电器和电磁加热电路模块电联接,处理器控制信号采样单元获取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后,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信号输出单元输出驱动信号至风扇继电器和电磁加热电路模块;所述的水温传感器设置在蒸饭柜的水箱内,气压传感器设置在蒸饭柜的蒸箱内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饭柜的电磁机芯内。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所述蒸箱内腔的底部为向下收口的结构,侧壁和水平底面之间以过渡斜面联接,水平底面的上部设置有蒸箱底板,蒸箱底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只蒸汽孔,水平底面的下部联接在水箱的外沿上,蒸箱底板和过渡斜面之间留有凹槽。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所述的蒸箱底板活动搭接在水平底面的上部。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蒸箱外壳上设置有微压排汽阀。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所述的水箱内设置有测温块,所述测温块的底面紧贴水箱的底板,测温块内部设置有水温传感器。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所述的水箱内部设置有自动补水浮球阀和水位浮球开关,实现水箱内的自动补水及液位控制。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所述的水箱内垂直设置有冷热水分离板,冷热水分离板的下方开口,将水箱分为底部互联的冷水区和热水区。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处理器内部设置有分时驱动模块,分时给出各个电磁加热电路模块的启动信号。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模块包括整流电路、桥式功率输出电路和PWM输出电路,桥式功率输出电路包括4只呈桥式联接的功率开关器件IGBT,桥式电路的桥结点处联接有电磁加热线圈盘。上述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中,PWM输出电路包括PWM产生单元和两只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采用两块IR2110集成驱动电路模块,PWM产生单元的控制端与信号输出单元电联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电磁蒸饭柜采用电磁加热,无明火,无废气排放,无污染噪音,无废热排放,使厨房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同时电磁蒸饭柜采用电磁加热比传统的燃气加热热效率提高45%以上,比电热丝式的加热效率提高30%以上,节能效果明显,此外加热速度快,蒸饭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准确,效率比传统的设备提高30%左右。2)本技术的电磁蒸饭柜采用蒸箱和加热水箱分体式结构,并将电磁加热机芯安装在水箱底板的下方,与被加热的水箱底板完全隔离,不接触、不漏电、使用安全不老化,同时可拆卸结构也确保了维护的便利性。3)本技术基于多模块组合集成式结构,在同一套电磁蒸饭柜中集成了多只蒸箱,每只蒸箱对应独立的电磁加热模块,并具有数量可扩展性,适应了食堂、餐厅等大型餐饮场所的集中供餐要求。4)本技术在水箱中增加了防烧干部件,通过紧贴水箱底板的测温块以及测温块上设置的水温传感器,在自动补水不及时,水位下降至测温块27上表面露出水面时,水温传感器发出补水报警信号或切断电源,对水箱起到保护作用。5)本技术蒸箱内腔设置了合理尺度的蒸汽孔,且蒸箱的底板上设置有容纳残留米粒、菜渣的凹槽,确保了残渣不会将蒸汽孔堵塞,同时蒸箱底板采用活动方式固定,便于对残渣和水垢进行清洗,更符合卫生条件。6)本技术采用了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实时测量水箱内的水温传感器和蒸箱内的气压传感器,并与控制系统内部设定的阈值相比较,通过控制PWM(脉冲宽度调制)输出电路的脉冲宽度信号,改变加载在电磁加热线圈上的平均电流值,实现功率的调节和关闭,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并确保了使用安全可靠。同时通过检测电磁机芯内的温度传感器参数,驱动散热风扇进行散热,防止电磁加热单元过热。此外加热单元采用了多个供电模块分时控制的方法,降低了涌浪电流对设备和电网的冲击,减小了使用故障率。7)本技术的电磁加热电路模块采用桥式功率输出电路,采用四个IGBT功率元件组成的桥式逆变电路,与传统的单管功率电路相比,功率元件所承受的最高电压即为整流直流电压,电路更加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磁蒸饭柜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磁蒸饭柜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磁蒸饭柜后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磁蒸饭柜的加热单元组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蒸箱内腔结构及加热单元组成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蒸饭柜智能控制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如下:1—蒸箱,2—加热单元,3—蒸箱外壳,4—微压排汽阀,5—蒸箱内腔板,6—蒸箱门,7—蒸箱门锁,8—水箱,9—自动补水浮球阀,10—水位浮球开关,11—冷热水分离板,12—丝杆,13—电磁加热线圈盘,14—热源箱,15—热源箱底板,16—电磁机芯,17—散热风扇,18—排水阀,19—蒸箱内腔,20—导轨,21—密封垫片,22—水温传感器,23—气压传感器,24—凹槽,25—蒸箱底板,26—蒸汽孔,27—测温块,28—温度传感器;30—控制系统,31—控制系统,32—电磁加热电路模块,33—风扇继电器,34—侧壁,35—过渡斜面,36—水平底面,38—显示模块,40—处理器,41—信号采样单元41,42—信号输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电磁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脑转换为热能,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的蒸箱(1)和设置在下段热源箱(14)内部的加热单元(2)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蒸箱(1)包括蒸箱外壳(3)和不少于两只且并排设置在蒸箱外壳(3)内的蒸箱内腔(19),蒸箱内腔(19)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只蒸汽孔(26);所述的加热单元(2)包括与蒸箱内腔(19)上下位置一一对应的水箱(8),所述的水箱(8)的下部安装有电磁加热线圈盘(13);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40)和与处理器(40)联接的信号采样单元(41)和信号输出单元(42),所述的信号采样单元(41)与水温传感器(22)、气压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8)电联接,所述的信号输出单元(42)与风扇继电器(33)和电磁加热电路模块(32)电联接,处理器(40)控制信号采样单元(41)获取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后,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信号输出单元(42)输出驱动信号至风扇继电器(33)和电磁加热电路模块(32);所述的水温传感器设置在蒸饭柜的水箱(8)内,气压传感器(23)设置在蒸饭柜的蒸箱(1)内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饭柜的电磁机芯(16)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的蒸箱(1)和设置在下段热源箱(14)内部的加热单元(2)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蒸箱(1)包括蒸箱外壳(3)和不少于两只且并排设置在蒸箱外壳(3)内的蒸箱内腔(19),蒸箱内腔(19)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只蒸汽孔(26);所述的加热单元(2)包括与蒸箱内腔(19)上下位置一一对应的水箱(8),所述的水箱(8)的下部安装有电磁加热线圈盘(13);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40)和与处理器(40)联接的信号采样单元(41)和信号输出单元(42),所述的信号采样单元(41)与水温传感器(22)、气压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8)电联接,所述的信号输出单元(42)与风扇继电器(33)和电磁加热电路模块(32)电联接,处理器(40)控制信号采样单元(41)获取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后,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信号输出单元(42)输出驱动信号至风扇继电器(33)和电磁加热电路模块(32);所述的水温传感器设置在蒸饭柜的水箱(8)内,气压传感器(23)设置在蒸饭柜的蒸箱(1)内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饭柜的电磁机芯(1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智能电磁蒸饭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内腔(19)的底部为向下收口的结构,侧壁(34)和水平底面(36)之间以过渡斜面(35)联接,水平底面(36)的上部设置有蒸箱底板(25),蒸箱底板(2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只蒸汽孔(26),水平底面(36)的下部联接在水箱(8)的外沿上,蒸箱底板(25)和过渡斜面(35)之间留有凹槽(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伟杨红郭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泰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