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461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包括一光学膜片和一导光板,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上方,光学膜片包括基层;基层的下表面设有平行排布的多个棱镜条;多个棱镜条沿基层表面的横向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棱镜条的底面棱边位于同一直线上;基层的上表面设有雾化涂层;导光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排布的多个V形槽,使得导光板的上表面呈连续的三角形结构;多个V形槽沿导光板的纵向方向延伸;导光板的下表面沿其横向方向间隔设有多组凸起阵列;每组所述凸起阵列由沿纵向方向首尾相接的多个凸起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减小,且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组装效率以及成品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A New Thin Backlight Module and Its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in new type backligh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n optical diaphragm and a light guide plate. The optical diaphragm is arranged above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optical diaphragm comprises a base course;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ase cours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risms arranged in parallel; a plurality of prisms extend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base course surface; the bottom edges of two adjacent prisms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straight lin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tomizing coating;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grooves arranged parallel to mak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present a continuous triangular structure; the plurality of V-grooves extend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separated along its transverse direction by a plurality of convex arrays; each group of the convex arrays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convex arrays connected by the head and tail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overall thickness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and can improve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and the yield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是涉及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平板,导航、电视屏幕中。如图1a所示,其展示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1、一导光板11、一位于导光板11下方的反射片12和位于导光板11上方的光学膜片组,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向上层叠设置的下扩散片13、下棱镜片14、上棱镜片15和上扩散片16,光源的光线经过导光板11后进入光学膜片组,光源经过下扩散片13进行初步扩散,再经由下棱镜片14以及上棱镜片15提高正向出光的亮度,最后由上扩散片16稍微扩散光线,上扩散片16也具有保护上棱镜片的作用。由此背光模组1能够提供均匀化与正向亮度较高的光线。但是上述光学膜片组的组成膜片数量有四片,使得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增加,且需要对组成膜片进行逐片组装,存在生产耗时长、组装效率低、不良率高等缺点。如图1b所示,其展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2、一导光板21、一位于导光板21下方的反射片22和位于导光板21上方的光学膜片组,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向上层叠设置的扩散片23、下棱镜片24和上棱镜片25,其中上棱镜片25的背面设有雾化涂层26,光源的光线经过导光板后进入光学膜片组,光源经过扩散片23进行初步扩散,再经由下棱镜片24以及上棱镜片25提高正向出光的亮度,雾化涂层26能够将光线均匀化并遮掩瑕疵。由此背光模组2能够提供均匀化与正向亮度较高的光线。上述光学膜片组的组成膜片数量有三片,仍然存在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增加,存在生产耗时长、组装效率低、不良率高等缺点。图1c所示,其展示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3、一导光板31、一位于导光板31下方的反射片32和位于导光板31上方的光学膜片组,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向上层叠设置棱镜片33和扩散片35,其中棱镜片33的正面设有雾化涂层34,光源的光线经过导光板31后进入光学膜片组,光源经过棱镜片33提高正向出光的亮度,雾化背涂层34和扩散片35的配合使用能够将光线均匀化并遮掩瑕疵。由此背光模组2能够提供均匀化与正向亮度较高的光线。上述光学膜片组的组成膜片数量有两片,仍然存在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增加,生产耗时长、组装效率低、不良率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其只需要包括一片导光板和位于导光板上方的一片光学膜片,即可达到上述
技术介绍
中同样的光学效果。能够使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减小,且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组装效率以及成品率,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加工环节的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的背光模组能够减小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且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以及成品率,同时有效降低生产加工环节的成本。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包括一光学膜片和一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上方,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设有平行排布的多个棱镜条;所述多个棱镜条沿基层表面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相邻的两个棱镜条的底面棱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设有雾化涂层;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排布的多个V形槽,使得导光板的上表面呈连续的三角形结构;所述多个V形槽沿导光板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沿其横向方向间隔设有多组凸起阵列;每组所述凸起阵列由沿纵向方向首尾相接的多个凸起组成。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涂层的雾度值为10%-90%。进一步的,所述棱镜条的高度为10um-30um;所述棱镜条的顶角为25°-65°;所述相邻的棱镜条之间的顶间距为15um-35um。进一步的,所述V形槽的两边夹角为20°-100°;所述V形槽的深度为2um-200um;所述V形槽的槽口宽度为2um-50um。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凸起阵列之间的的间距为1um-100um。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三角形形状,包括两斜面和一底面;所述凸起沿横向方向的底面宽度为3um-100um;所述凸起的顶部到底部的垂直高度为1.2um-50um;所述凸起沿纵向方向的底面长度为5um-100um;其中一个所述斜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95°。进一步的,所述基层的采用PET塑料制成。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下方,使得入射到该反射片表面的光反射至所述导光板内。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对应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通过设置的双面结构的导光板和双面结构的光学膜片,减少了光学膜片的数量,背光模组只需要包括一片导光板和一片光学膜片,即可达到上述
技术介绍
中同样的光学效果。能够使背光模组整体的厚度减小,而且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以及成品率,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加工环节的成本。对应的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a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第二种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现有技术第三种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光学膜片沿横向方向观察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光板沿纵向方向观察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导光板沿横向方向观察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凸起在导光板下表面分布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导光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2-6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包括一光学膜片5和一导光板4,光学膜片5设置在导光板4的上方,光学膜片5包括基层51,基层51由pet125um的塑料制成,基层51的下表面成型有平行排布的多个棱镜条52,多个棱镜条52沿基层表面的纵向方向延伸。图3中标识的X轴方向为横向方向,Y轴方向为纵向方向。相邻的两个棱镜条52的底面棱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棱镜条52为三棱镜结构,棱镜条52的底面与基层51的下表面重合。基层51的上表面设有一层雾化涂层53。雾化涂层53通过涂布的方式形成在基层51的表面。雾化涂层53的雾度值为10%-9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光线经过棱镜条52后,使光线能够以最适当的角度聚向使用者,提高光线的利用率。雾化涂层53可提高薄强度,实现防刮功能,特殊的雾面效果使出射光线变得柔和,实现遮瑕。上述的导光板4为PMMA或PC材质,导光板4的厚度优选为2.2mm至20mm,导光板4长度优选为3cm至600cm,导光板4宽度优选为3cm至500cm。在导光板4的上表面加工有平行排布的多个V形槽41,使得导光板4的上表面呈连续的三角形结构(如图4所示)。多个V形槽41沿导光板4的纵向方向延伸。导光板4的下表面沿其横向方向间隔加工有多个凸起阵列42。凸起阵列42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包括一光学膜片和一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设有平行排布的多个棱镜条;所述多个棱镜条沿基层表面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相邻的两个棱镜条的底面棱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设有雾化涂层;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排布的多个V形槽,使得导光板的上表面呈连续的三角形结构;所述多个V形槽沿导光板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沿其横向方向间隔设有多组凸起阵列;每组所述凸起阵列由沿纵向方向首尾相接的多个凸起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包括一光学膜片和一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设有平行排布的多个棱镜条;所述多个棱镜条沿基层表面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相邻的两个棱镜条的底面棱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设有雾化涂层;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排布的多个V形槽,使得导光板的上表面呈连续的三角形结构;所述多个V形槽沿导光板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沿其横向方向间隔设有多组凸起阵列;每组所述凸起阵列由沿纵向方向首尾相接的多个凸起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涂层的雾度值为10%-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条的高度为10um-30um;所述棱镜条的顶角为25°-65°;所述相邻的棱镜条之间的顶间距为15um-35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新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的两边夹角为20°-100°;所述V形槽的深度为2um-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纪超顾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龙桥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